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E时代,“信息不对称”依然到处存在,而且越演越烈;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总使“信息被动者”蒙受很大的损失。 同样,在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市场,各人才招聘会上,也经常会遭遇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的人没招聘到,却招来了“不合适的”人员,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招聘方处于信息弱势。特别是一些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某市举办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据了解,与会的5000多名各种应聘人才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海归”人员,但是这些“海归”们实际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的并不多,一些“海归”明确表示自己找工作的期望值最少在年薪30万元左右,而不少用人单位对此高标准打了退堂鼓,更有单位对高薪”海归”是否“物有所值”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甚至  相似文献   

3.
王选 《人才瞭望》2013,(2):60-60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查识别人才。  相似文献   

4.
袁志忠 《人才瞭望》2005,(10):17-17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开发人才智力资源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提升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为己任,以优化人才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着力点,遵循人才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人才开发新机制,逐步形成统一的人才智力工作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人才服务体系,推动区域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形成区域内人才工作制度衔接、合作互动、政策互惠、资证互认、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周勇 《人才瞭望》2009,(6):54-54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察识别人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也抬高了门坎。由于观念陈旧,有些单位和企业把包括“怪才“”偏才”在内的特殊人才拒之门外,造成人才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怪才”、“偏才”不是全才,往往被认为“边缘人”,很难与社会合拍。然而,人才区别于庸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鲜明,他们往往独立持行,似乎不那么好管,不那么容易随波逐流,许多用人单位接受不了他们的个性,难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容忍不了他们的缺点,也不可能欣赏他们的特点。对于一个求贤若渴的领导者来说,应该有一种对人才由衷的敬爱之…  相似文献   

7.
邢燕芬 《人才瞭望》2005,(10):10-10
中部人才合作开发是全国性区域人才合作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部人才合作开发对于促进全国和六省人才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部人才合作开发的宗旨应该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围绕促进各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加强区域人才开发为主题,不断推进中部人才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建立中部互惠互利的区域人才开发新机制,整合中部人才资源,加大人才开发的力度,逐步形成相互兼容的人才政策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才服务体系,创优人才开发的社会环境,为促进中部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近几年来,临沂市拓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瞄准软件产业发达的印度,先后引进了42名印度专家来企业工怍,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9.
钟仁 《人才瞭望》2008,(5):69-70
在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许多未被认识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对人本身的认识,这不仅表现在对人的生命秘密的不了解,也表现在对各种能力、水平、性格、工作倾向等的难以了解。我们中国的语言中有不少关于人心难测的成语,比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用人单位不可能用“日久“的方法来识别急需或重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才瞭望》2006,(8):108-111
公安部、人事部联合发出通知每年培训2至3万信息网络安全专技人员,上海领军人才可获专项资助,广州市人才市场出现“预约招聘”,深堋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河南省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走进河南省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一切工作为服务,一切服务为人才”的标语以及服务范围、办事时限、办事承诺制度赫然在目。点击人事人才网,“政策导读”、“人才需求”、“网上招聘”等栏目让浏览者一目了然。每年为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各类毕业生发放一封慰问信.每半年召开一次用人单位座谈会,每季度下企业、下基层了解人才需求情况,主动征求各类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的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措施等,让到人才交流中心办事的人员倍感温馨。这些仅仅是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国家启动西部开发战略,人才资源开发是关键。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才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并运用市场化机制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配套的人才人事服务,加快上海对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去年以来,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已采取一系列服务措施,不仅积极为西部开发提供和发布人才供需信息,而且通过为西部地区用人单位举办人才招聘专场,不断加强东西部地区人才交流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深刻理解、认真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开阔人才工作新视野,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建立人才工作新机制,形成人才队伍新优势,加快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是我们为四川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13,(12):12-14
人才资源是关乎一国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国家而言,提升国家魅力,需注意网罗人才;对城市而言,城市发展需要以不同的“城市性格”来吸引国际化人才;对企业而言,发展壮大“走出去”更离不开国际人才而对国际人才自身而言,在中国的就业、生活上的跨文化沟通、融入团队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困惑。本期特别策划,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共同关注国际人才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搭建国际人才引力场,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的“生态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才资源“生态开发”的新概念,其主要涵义是指致力于社会文化环境与组织文化环境的改善,以更好地培育、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开发措施。我国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关键措施,应是大力改善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科技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社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想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机制、完善制度。 建立有效的六大机制 创新机制是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的重要手段。要想吸引.留住、用好高层次、急需人才,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机制。 (一)健立有效的引入机制。要强化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主体意识,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等、靠、要”被动局面,采取用人单位主动出击,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吸引和招揽备方面的人才。在引才工作中,积极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和“借脑工程…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今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朱总理作的“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以及大会通过的《纲要》,“把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和“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并强调指出这是“实现今后五年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人才问题,又一次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把开发人才资源提高到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把人才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18.
王文成 《人才瞭望》2017,(13):12-14
郑州、洛阳和新乡是河南省最富创新活力的地区,自《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后,如何通过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推动示范区长效发展成为首要问题.示范区面临人才聚集能力不强、人才政策机制不活、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可尝试从人才制度改革、人才服务保障、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嵌入式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春节过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频频发出“用工预警”。据媒体分析.造成时下“用工荒”的原因主要是用工信息不对称、受聘工人缺乏技能、人力资源市场的区域和结构性发生了变化等.其中约占70%的“80后”“90后”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成为此次“用工荒”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西部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辑 《人才开发》2003,(4):30-32
西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流失严重。在WTO环境下,积极开发国内外人才资源,也不失为一条解决西部人才严重缺短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西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建立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鼓励海内外人才回归西部和海内外进行人才智力交流等机制,积极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外援”战略,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