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东北地区的工矿业在民国初期有了一定的发展,既有国人经营又有外国势力浸透,尤其是日本势力.由于日本资本的介入,伪满时期东北工矿业呈畸形发展态势,一方面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使得东北整体工业发展极不平衡;而同时,中国民族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毫无存在和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中国1990年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胜利召开,我院满族历史、语言研究所和《松辽学刊》编辑部,特开辟清史专栏,选编一组文章,献给大会。祝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在国家政策和工矿企业、军政机构、东中部人口西迁的推动下,在贵州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贵州民族地区城市一改过去封闭落后的传统状态,在经济、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城市现代性因素不断积累,并形成了抗战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如城市发展迅速,外力推动因素显著,城市发展不平衡,民族性特征突出等。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的贵州是一个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省区。这时的贵州灾荒具有年年有灾、灾害种类齐全、灾荒程度严重等方面的特点。究其成因,既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社会条件因素。前者包括多峻山、梯田,少河流、平原,多草房木屋,多火灾、虫灾发生的有利环境等方面。后者指政治的不良、劣绅奸商的欺压盘剥以及农民本身素质的低下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7%,地形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的诸多原因,使得交通十分落后,严重制约和阻碍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贵州在西南地区乃至于全国的战略地位突显出来,成为抗战的大后方。随着抗战的深入进行,贵州特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资源条件,使贵州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之一,贵州的交通事业特别是公路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贵州战时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社会各界为应对战事,建设国家不懈努力.四川省职教人士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致力后方抗战基地的职教建设与发展,从长计议,为解决民众生计,谋求实业发展,为促进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亡,克服种种困难从事职业教育,其进步意义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8.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朱华友教授撰写的《当代非洲工矿业》一书,于2013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全国招标课题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新疆学院的发展 ,达到了民主革命时期的最高峰。在中共党人的不懈努力下 ,广大师生立足课堂 ,深入社会 ,为抗日大后方的巩固和发展 ,为新疆的解放贡献了力量 ,但随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 ,新疆学院的发展又由盛而衰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中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规模扩大、教育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质量有所提高。战时中等教育既有强烈的战时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时期中等教育的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的缘故,其次也是由于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然,还有就是国统区战时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西部农业在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作物产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西部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战时急需物资发展快、西南部发展速度快及发展过程曲折等特点。西部农业的发展为支持抗战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在政府职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资金等到位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行政地位空前提高,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战时中国大后方的科技中心,对抗日战争和中国工农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大后方的科技中心重庆成为中国科技中心是因抗日战争爆发所致.战前,中国的科技重心主要在北平、上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传媒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素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的桂林,地处祖国大西南,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优势,传媒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报刊出版方面,不管从数量、质量、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较之于抗战前,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随着沿海与内地大批高校和有关文化机构的西迁,同时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推进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的举措,处在抗战大后方的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但由于国民政府在推行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方法方面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等诸多问题,导致其预设的目标未有也不可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科技文化重心迅速向西南、西北大后方转移,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纷纷内迁,随着大后方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社团又陆续建立起来.中国的科技社团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又在大后方逐步活跃起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社团为纽带,通过联合或独立地举办学术年会、出版科学杂志、开展科学讲座、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积极推进科学交流、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努力加强科技为抗战服务、为大后方建设服务,对推进大后方的经济开发、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在抗战时期的发展韩胜朝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就是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不断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夺取城市政权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个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传媒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素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的桂林,地处祖国大西南.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优势,传媒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报刊出版方面,不管从数量、质量、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较之于抗战前,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当今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商品贸易基地。在重庆经济中心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抗战八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爆发和影响,重庆不仅在政治地位、文化事业诸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在经济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战争期间,大批工矿企业的内迁与新建工厂的频兴,使得重庆工业在战时短短的七、八年间便走完了平时需要数十年乃至百余年才能走完的历史进程,重庆城本身也由偏处西陲的一座工商小埠而发展成为我国战时的“工业之家”,从而成为支持长久抗战的主要物资供应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如此,战时重庆工业的发展,也牢牢地奠定了今天重庆工业基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贵阳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它改变了贵阳城市发展的传统轨迹,为贵阳城市发展创造了机遇并注入了活力。在当前贵阳城市史的研究中,部分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独立地以抗战时期的贵阳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为有限,特别是抗日战争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以及战时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等问题,急切需要人们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