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性"在魏晋玄学美学范畴中特别富有哲学本体意味,从王弼、何晏到向秀、郭象,"性"一直为不同的玄学家所关注.对于玄学美学而言,"性"范畴的本体涵义,相应于魏晋时代的人文觉醒而被赋予崭新的意味,即它由之前主要表示宇宙存在的完满转为人生理想境遇的表达;到玄学成熟时期,"性"范畴标示着对人的生命美感给予终极性精神诠解,因而是一个极具人文蕴涵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围绕"核心期刊"这个主题在学界、业界、科研管理与评价部门以及社会其他层面产生了种种争论、问题和社会怪状.这种"核心期刊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繁荣催生了期刊阵营的壮大.以及科研管理评价部门的不当使用和各种核心期刊体系遴选运动的推波助澜.客观分析"核心期刊现象"的功过是非,既是对各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的救赎,使其从"越位"回归"本位",也是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人文社科成果管理评价机构各自定位的再梳理,使其能够从"失位"回归"本位"、从"缺位"回归"正位".  相似文献   

3.
葛剑雄 《文史哲》2021,(3):184-187+255
学界通常所谓"文史不分家",其中的"文史"应指所有的人文学科。各人文学科都包含人文与科学两方面的因素。其中它们所涉及的事实、文本等属于科学,适用于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一切的理解和评价等则属于人文范畴。我们提倡科学与人文结合,关键在于科学与人文、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哲学所谓的"人文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划分容易给人造成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是两码事的错觉,而学界对自然科学是否具有人文关怀也颇有争议。其实,人文关怀是"有人学说"与"无人学说"相统一的关怀。"人文学说"与"人文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当自然科学为各种社会学说所左右时,就会产生人文失调或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时代双重脱序背景下的‘五四"、"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中西之辨'中的‘人'的主题"、"自由:新价值现的辐辏"、"人生的目的是求幸福"诸方面,对"五四"思潮的所由发生、价值弃取、人文趣致作了切近真际的考辨,亦对其关联着时代运会的某种偏颇或失误作了相应的检讨与评说.并由此指出:"五四"把遗嘱写给了历史.在时代的延宕中它一直在寻找和检选对于它说来最可胜任的执行人.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是"男权"和"女权"的统一。衡量一个社会或评判一种学说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考察社会对女性的人文关怀的实现程度如何。生产力的发展是女性人文关怀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激进的女权主义不利于女性人文关怀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是"男权"和"女权"的统一.衡量一个社会或评判一种学说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考察社会对女性的人文关怀的实现程度如何.生产力的发展是女性人文关怀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激进的女权主义不利于女性人文关怀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不仅要具有科学素质,也要具有人文素质。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文知识缺乏,忽视人文关怀;人文思想缺乏,影响价值认同;人文方法缺乏,限制思维创新;人文精神缺乏,人生追求低俗。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高校教育机制存在弊端和大学生人文素质"先天发育不良"。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塑现代大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人、服务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9.
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人与自然关系失和、人与人关系疏离.在世界并不太平、人世关系紧张的语境下,本文之所以要重新解读"和"这一中国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是因为它"有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和需要的内容".它可为"人心的安顿、心灵的慰藉和滋养"、人文精神的提升、"家园的建构"乃至消泯紧张,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人文智慧.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牺牲人文"与"解放人文"的统一。从多元性、多样性和功能性上看,任何一种人文关怀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然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都体现为"牺牲人文"与"解放人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方延明 《江海学刊》2020,(5):122-129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意义下的"新文科"建设,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在"新文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资政育人、人文育人,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历史使命为主要价值取向与实践归宿。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守正与创新统一,阶级性与社会性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统一,问题导向与经世致用统一。对数学与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新文科"建设不能简单套用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人文理论"与"文人理论"的统一,每一个从事社会知识或自然知识研究和教育的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切实有效地纠正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忘本"倾向、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忘本"倾向、对自然知识的"忘本"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4):143-150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起源于《周易》。《周易》认为"文化"的内涵,来自于"天文"、"天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生",是其"天文"的主旨和基调。而"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来自"天文",而"人文"的主旨则是"仁"。"天文"是"人文"的形而上根据,"人文"是"天文"的价值表现。凡是文化都有其共同特征,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亦有自己特殊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因此,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周易》提出了"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的观点,"理一分殊"是宋明大多理学家对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而冯友兰则用"别共殊"的形上之内核,表达了同样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4.
两周时代由孔子奠定的"正命"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人文趣向,也直接构塑了中国"悲"意识的特殊表现形态,即由"冤"而生"怨",由"怨"而到"圆"。其中,"冤"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命"意识,"怨"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悲"意识,"圆"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和"意识。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7):239-243
语言保护工作在中国当前语言发展规划中非常重要。中国的语言保护观从形成到完善经历了"语言文化遗产保护"和"语言资源保护"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语言观主要关注语言的人文性特征,后一阶段的语言观则兼顾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语言资源保护观"是对"语言文化遗产保护观"的完善,而中国当前正在实施的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正是在"语言资源保护观"的思路下开展的。  相似文献   

16.
戴锦华对自我角色的定位是清醒的,她以"拒绝游戏"来定位自己的志业选择,也以"女性主义"来诠释自己的思考方向、批判精神。在消费社会和学术科层化管理渐趋成型的时代氛围,像戴锦华这样的坚持,其实解剖的不只是自我精神世界,更重要的乃是指向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归属以及学术终极关怀问题。但愿从知识分子戴锦华的一个侧面,能看到当前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普遍性处境。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126-133
新世纪"乡下人进城"文学敏锐地感应时代的脉动,对进入城市的"异乡人""边际人"的生命处境和身份建构表达充分关怀,同时也对现代化浪潮中乡村的命运予以深切关注。新世纪"乡下人进城"文学聚焦于"进城"的前因后果,着重围绕城市文明的弊端及乡土文明的现代转型展开叙事,拓展了传统乡土小说的外延,传达了作家的现实关注及人文关怀,但同时也存在叙事伦理偏执、创新缺失、类型化、符号化等局限。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文"一词的理解有古今之异和中外之别。古之《易传》中的"人文"与"天文"相对,指人世间的各种表象;而今之"人文"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概念,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以及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民主、平等、法制、和谐、关爱等观念和由此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古之"人文"与西方"人文主义"之"人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之"人文"亦不能等同于"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结合点,积极拓展"两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融会贯通,不失为促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