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意象语言的语义理解可以诉诸语言坐标系两轴关系的帮助.从语义关系上说,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互文视域下的文化意象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203-204,219
一、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符号,它在本质上具有互文性。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个文本的构成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就意味着,文化意象同样是由文化意象的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所指之间依存联结构成的,是语言符号和文化意义化合而成的结果。文化意象的互文本质揭示了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化意象的概念和表现类型的阐释,列举了英汉翻译中文化意象失落与错位现象的部分实例,指出了传递文化意象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际交流的一种手段和过程,翻译时常会遭遇文化个性的冲突。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所造成的困难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对文化意象理解的错位以及思维方式和认知视点的差异,则是影响翻译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潘诚 《理论界》2008,(12):167-169
美国学者凯斯·钱德勒著《超越文明》中采用心灵模式(mindset)理论出发,比较心灵模式和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 or cultural symbol)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在评论《超越文明》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结合现当代文化理论领域的新进展,尤其是拉康的文化理论,分析中国文化及其文化意象的案例。本文认为,文化意象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研究的关键之一。除非学习所研究文化的语言,不可能理解隐合在语言等表征事项背后的特定内涵,更不用说透彻地理解某个文化。  相似文献   

6.
分析哲学一直致力于语言意义明晰性的工作 ,然而 ,语言的形而上学性 ,特别是隐喻性语言 ,使语言的隐喻性、形象性、意义三者错位 ,其隐喻性意义难以领会 ;隐喻性意义有一个显现域 ,这个显现域由于所说者、理解者和语境的错位 ,必导致语形、语义和语用的错置 ,难以把握隐喻性意义中“格调” ;由于语言的祈使性 ,就不可能把隐喻性语言翻译成描述性语言 ,其隐喻性难以得到有效澄清  相似文献   

7.
基于帕尔默和国内外学者对意象理论的研究,并对文化意象的产生和体现分析后发现,语言符号和非语言因素都可引发文化意象: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在音形义三个维度可引发意象,而图画等非语言因素也可直接引起意象。双语词典词目词的文化意象构建不仅要依赖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更要提供引发文化意象的文化语境,在与用户认知视野和需要关联的前提下给使用者创设体验空间,但要构建与本族语人同样的文化意象,使用者必须在更大的真实文化情景中进行浸入式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认知和理解,是意向性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任何交际中的现实语言都存在着原语言意向性与接受主体的新的语言意向性,它表现为言说者和接受者意识性建构的双重维度。在语言意义的解读过程中,由于受到语境的制约,原意向性与接受主体的意向性存在着等值与错位的关系。等值带来沟通的准确有效性,错位虽然影响了日常交流,但在非日常交际中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解一种语言 ,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 ,反之 ,也可以通过语言了解相关文化。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成分 ,词汇由于文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中 ,了解文化的不同并且与我国的文化相比较 ,会有利于英语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杨明宇  李丹 《云梦学刊》2010,31(1):135-137
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一种变体,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语言中的意象性更是语言锤炼的精华,产品形象的依附,企业文化的标志。因而,对现有广告语言的意象性进行归纳梳理,从语言规则使用的角度来把握其意象性创作技巧,不仅对广告语言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语言学理论研究也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贾可春 《中州学刊》2007,(5):151-154
与古典经验论哲学不同,罗素主要在语言—实在的二维框架内探讨词的意义问题。于此罗素严格区分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意义及什么构成了意义。在罗素看来,词的意义是其所指,而构成意义的东西则是某种作为因果律的关系。罗素指出,词并不直接拥有意义,因为词意指意象,而意象才意指作为意义的外部实在。在罗素哲学中,语言与经验的关系极其重要,词的意义的理解的必要标准是亲知,而且意义本身及对意义的理解都以对象的存在为条件。从哲学史上看,罗素的指称论解决了观念论的困难,为语言哲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但仍未摆脱心理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卢龙"、"榆关"等冀东地名在唐诗中频繁出现,并成为边塞、边地的象征,或与衡阳、潇湘等南方地名并称,作为北方极其僻远之地的代表,构成古典诗文中极具典型意义的地理意象群。对相关地名的实际地理位置进行辨析,揭示冀东地理意象群在唐诗中的典型意义,并对此意象群在唐诗中形成的原因、在后世诗文中的应用等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意涵以及进行区域人文地理研究、旅游文化资源的整理具有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蓉 《兰州学刊》2006,(8):64-65,151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隐喻研究的日益深入,隐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语言的修辞手段,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概念体系得到了诸多的认同。尤其是在作为修辞语言运作方式典型体现的诗歌语言中,象征、比兴等隐喻手法的运用则更为普遍。《诗三百》是中国诗歌的滥觞,而其中《蒹葭》篇又被誉为“千古伤心之祖”,诗篇中的意象暗示与意境生成极富隐喻内涵,通过对这种隐喻语境的解析,可观其无限丰富的“象外之旨”。  相似文献   

15.
意义驱动翻译初探--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综合翻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宜华 《学术研究》2006,(1):138-14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翻译看成是两种语言间意义驱动的交际模式的转换。交际模式的识别、理解、转换和表述涉及到意象图式、原型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等语言认知理论以及多种翻译理论,它们构成了基于认知理论的综合翻译法——意义驱动翻译。  相似文献   

16.
先唐社会所经历的原始宗教文化、卜筮宗教文化、儒学文化、玄学文化、佛教文化等几次文化转型,对月意象的萌生、发展和嬗变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月亮的神话意象是原始宗教和卜筮宗教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呈现了女性地位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逐渐跌落的过程。殷周之际,在儒家实用理性的影响和作用下,月亮的道德伦理意象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月意象的基调和底色。月亮的审美意象与魏晋玄、佛关系千万重。在历史选择中逐渐形成的先唐月意象,说到底是中国人的自我领会,是人文的诠释使然、文化转型的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象史也是文学史、文化史,而结合文化背景研究月意象,也是意象研究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苏畅 《兰州学刊》2006,(4):65-66
本文从福克纳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花瓶意象及其类似物入手,探索其背后隐秘的作家创作心路历程,进而提出理解福克纳创作的关键性母题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幼儿英语教育会从语言之根、文化之根上加深当前国家语言文化安全危机.在幼儿教育阶段,语言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加强幼儿对民族语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初步建构其民族文化身份,铸造其文化主体意识,并形成初步的文化认同.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的角度着眼,在幼儿教育阶段不宜推广和施行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孙春旻 《学术论坛》2007,(5):124-128
文本中并不存在已经完成的一成不变的文学意象,只存在可能生成文学意象的某些等待解读的话语节点。文学意象以语词及其所唤起的心理视象(即语象)为依托,以语象背后隐藏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密码为潜在视域,是在世界、作者、文本、读者的多向对话中被建构起来的具有超言越象特征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若干语象构成的语象链对意象的生成已有较明显的酝酿作用。整体的文本语境决定意象的独到意义。宏观的历史文化语境对意象生成的作用表现为能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整个文明史”。用某一语词命名,这是语言艺术中的任何形象都不能摆脱的宿命,只要能保证阐释的深度,意象名称的简单化与类型化就不会成为理解意象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12,(7):166-174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包含着意象思维、意象语言和意象结构三个层面的问题。意象思维的功能在于生成审美意象,它立足于诗人由实际生活中所获取并积淀下来的情意体验,通过"运意成象"和"观物取象"的运作方式,将其转化为诗人的"意中之象"。意象语言的运用为使这一"意中之象"落实于由语言符号承载的诗歌意象,其关键乃在将语言的概念符号性能改造成意象符号,而利用词语之间的张力以发挥语言的暗示与联想作用,是实现这一改造任务的重要途径。至于意象结构的职能则在于组合意象以结撰文本,让诗歌作品形成能体现诗人内在情意结构的有机的意象系统,于是"意核"的设置与"意脉"的连通,便构成其刻意经营的焦点。总体上说,意象艺术三个层面的活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共同的结晶便呈现为由"意-象-言"合成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