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观念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演进中,起源于从事鬼神到事人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从事人之生到事人之死再到事死如事生的演进,并具有超越层面之神圣性、精神层面之终极意义与社会生活层面之教化规范三个方面的保证,从而使孝观念在事死方面不落于空疏的形式,彰显出其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早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就牢牢地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千百年来,人类创造了各种信仰形式,宗教信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如果说,理性地思考人的当下存在之局限,以及建构一种超越世俗而走向神圣彼岸的信仰是各种宗教教义的核心,那么,宗教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有限性,以及有限的人对无限的终极神圣的一种永恒的追求。由此,宗教信仰必然表现出对尚未实现和证实的“彼岸世界”的确信,并将它作为现实之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一个神圣导向。不同的民族创造了…  相似文献   

3.
洗笔     
一位爱好书法的男孩,每逢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念念不忘,难以释怀。 他自己也知道,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自己在书法上的进步。一天,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与非道德化李金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神圣的东西不再神圣了,人们更以一种理性的眼光看待社会事物。尼采曾宣告“上帝死了”,这里的“上帝”显然也代表了一种价值体系及其派生出的道德律令;韦伯则用“合理化”的概念来把握这一转变,并...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社会精神刘潼福“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哲学与时代的一种关系,同时也给了哲学一种神圣的自豪。然而,当沉浸在这种自豪中的精华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低下的地位与缺失的价值时,神圣的自豪陷人了世俗的困惑。如果因此从...  相似文献   

6.
走向一种淑世主义的历史进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20世纪的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进步的观念,亦即认定现在比过去优越以及未来比现在会更为美好的信念,几乎成了压到一切的、居绝对主宰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成为绝大多数政治组织和社会运动论证其行为合法性乃至神圣性的根本哲学理论依据;这当然也成了...  相似文献   

7.
一、序 本文之目的在于探讨高句丽建国神话中柳花的特点。作为河伯的女儿,从其与天帝的儿子解慕漱结为神圣婚姻而生下朱蒙,直至朱蒙建国高句丽为止,柳花一直是高句丽建国神话前半部的核心人物。柳花不仅是朱蒙诞生的母太,而且也可以说是建国之母。我想,对于柳花意义的探索,将会扩大东明王所象征的高句丽建国神话的意义。 本文的出发点是以柳花曾是扎根于高句丽疆域,即中国东北或东北亚文化圈的神圣存在为前提的。由此,我们假定柳花可能不是高句丽神话中的化石,而是仍然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神母,并可以确认其实体。高句丽神话在我们…  相似文献   

8.
林敬 《家庭科技》2013,(12):23-23
生活中,遇到好笑的事,很多人会夸张地形容“笑掉下巴”了。事实上,真的会有笑掉下巴的情况发生,医学上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9.
简论中国古代的神圣法萧泓一、神圣法概念为维护社会秩序以便人与人合作,实现公共安全、幸福及利益分配,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都制定或约定有行为准则。行为准则中由公共力量强制执行的部分称之为法。其强制性显示为对悖逆者实行财产剥夺、刑伤、人身自由限制及取消生存权...  相似文献   

10.
作为藏区三大转经圈之一,卡瓦格博的形成既有藏传佛教的西风东渐,又有当地各民族、族群融合的历史进程。卡瓦格博的发展,有赖于其宗教性特征,具体表现在神圣与世俗两大世界。神圣代表一整套的信仰体系、象征符号与价值观念,世俗代表与神圣体系相关的种种生活禁忌;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自然、人与神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及清末新教的传入 ,促成了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也引发了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 ,最终使基督教在中国遭遇严重挫折。基督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 ,是一种目的论世界观。神圣目的论的要旨在于历史体现神圣的计划 ,最终使世界包括人复归于神圣。犹太的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就强调独一上帝创造世界等观念。这里蕴含的是目的论历史观。宇宙的秩序、历史的进展都不是自在的存在 ,而是依存于一种自在永在、既外在于时空世界又以启示临在于历史的神圣力量。所以犹太文化的历史观是一种神圣的启示的目的论历史观 ,它就是…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自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以来,围绕着解决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出现了两种制度设计方案:一种是突出强调个人利益、私人利益的神圣性,把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寄托在个人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实现之中;另一种是强调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把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看作是个人利益和私人利益实现的必由之路。两种制度设计方案都有着充分的理论证明,而且,发生在从属于这两种制度设计方案的理论和学说之间持久不懈的争论,构成了整个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图式。在实践上,出于维护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必然会选择强化国…  相似文献   

13.
民间教门虽然也像正统宗教一样以从根本上超越和克服 现实人生的有限性为目标,但它所确立的让人们信仰和崇拜的神圣偶像和神圣世界则往往与 现实世界直接联系在一起,其宗教信仰活动具有明显的世俗化色彩和功利化色彩,表现出一 种虚假的神圣性。从本质上来说,教门起事是因宗教势力而膨胀起政治野心的教首引诱和利 用虔诚愚昧的信徒与现世统治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对土地的要求与平均主义思想并无顾及 ,因而与农民起义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神圣,我们该怎样拥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学民 《人文杂志》2008,40(1):15-21
神圣是人或人的精神性的崇高意义以及把这种意义赋予对象的一种表达,因而,神圣之源是人而不是神.拥有神圣,可使人产生崇敬仰慕之情、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使人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在人类精神的历史发展中神圣曾被宗教终极化,被世俗化运动完全消解.面对时代精神中"神圣缺失",如何重新拥有神圣,答案是重建我们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文化所形成的神圣世界对世俗社会的绝对控制决定了近代西方现代性的生成必须经过近代思想家以宗教批判消解神圣世界的过程。神圣世界的特征决定了宗教批判消解神圣世界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教会的批判与对宗教理论的批判。宗教改革、哲学批判最终完成了消解神圣世界的任务,与此同时,世俗社会逐步摆脱神圣世界的控制,现实世界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存在方式成为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活世界随之开启。于是,现代性生成的过程便表现为宗教批判消解神圣世界、开启生活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有一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少女,在冬天的枯草中,在荒漠的自然里,她向着所向往的、远方地平线上的几幢房屋爬去,即使是观其背影,也能看出:她满怀希望,向往光明。她正全力咬紧牙关,分开丛生的野草荆棘,朝着目的地爬去……,这是美国画家怀斯的作品《克里丝蒂娜的世界》。在我们神州大地,有一名小孩从一段高高的黄泥墙里伸出头来,向着正前方的墙外眺望、沉思,神色中带着几分淡淡的哀愁和幢憬。也许,是这段古老的土墙挡住了他,使他一直得不到墙外的天地,束缚了他神圣的童真;也许他会马上聆听到墙外春风的召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居住于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该社会中使用的女性语言。通过对卫拉特蒙古的语言禁忌、尤其是对女性语言进行考察,发现人们利用语言禁忌维持他们社会的秩序,即保持神圣的存在的中心位置的同时排斥负的、不可控、污秽的存在于生活空间的外围。但是看起来非常清楚的结构中也有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即女性。神圣的存在中也有与普通的人们相比较更神圣的女性,同时与危险的自然力量等比较女性也更为安全和普通。不管女性是神圣的存在还是普通的存在甚至是危险的存在,女性语言都能够使其他者化。  相似文献   

18.
神圣问题是文化信仰领域中最为原初的核心议题,也是最易产生分歧和难以把握的抽象概念,并形成了一种离散认识。从社会建构的角度看,文化的神圣性在于对人类活动的秩序化。作为以人伦关系为底色的文化信仰体系,当前以吸取儒家文化有益滋养为标识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儒家文化“神圣”维度的再度辨识。在儒家文化神圣性的现代建构过程中,尚需经由神圣资源的运作与仪式表达,达成兼具“现代社会神圣特征”与“传统人文信仰关怀”的社会公共性,并藉此尽力达成有关“何为儒家文化”的社会共识。在“多样但不多元”的神圣格局之下,维系儒家文化神圣性的旧机制遭遇部分失效,而以文化公共性建构儒家文化神圣性的新路径尚未完全形成,这已成为当前儒家文化建设“神圣”维度中的一大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伯特·林瑞宾的研究情况,并对《神圣的疯癫:密教成就者的画像》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做了较为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   

20.
在《神圣与世俗》中,伊利亚德认为,神圣作为宗教的本质,通过显圣物而到场,显圣物既是神圣,又是世俗的。神圣如何显现,体现了它与世俗之间关系的张弛。神话对神圣开端的显现,显示出了神圣与世俗最初的水乳交融。而《神仙传》作为道教史上第一部以信仰为奠基的神仙传记,在它那里,随着人性中神性的开启,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交织显得若即若离。世俗地位的上扬,极大地影响了神仙在《神仙传》中,神仙如何绽放出自身来达到对神圣的显现——人对生的追求以及伴随生而来的力的诉求上。神仙通过对生命长久的持守而召唤神圣的降临,更加浓墨了神圣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