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运用音变构词法的理论,主要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楚辞》中叠音词的构成情况,作构词法的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指出《楚辞》的叠音词主要有象声词和形容词,其中,形容词约占87%。并从意义范围上对《楚辞》中所有的叠音词进行了归纳,发现有些叠音词虽然书写形式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却相同。同时深入分析了叠音词与组成叠音词的单音节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及叠音词的两种形式:XX式和XXYY式,其中,XX式占了《楚辞》中叠音词的99%,并对每种形式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语、汉语词语重叠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相对而言,汉语叠音(叠字)多于英语叠词。叠词和叠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较常见。词语重叠这种修辞手法为英汉两种语言增添了节奏美和韵律美。词语重叠的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而语用规律又体现其修辞功能。本文通过对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名家的英语译作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网络英语口语词汇的观察分析,概括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语用规律: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具有相对的自由性,英语叠音词和汉语叠音词之间的语码转换唯有在一定语境中方能完成,且具有不对等性,即:不完全解码。  相似文献   

3.
叠音词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此后关于叠音词的研究便绵延不绝,硕果累累。通过对叠音词的收录与整理、相关理论研究、专书研究、叠音词与修辞研究、语法研究、外语叠音词研究、文化艺术、方言研究、叠音词翻译等几个方面对叠音词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4.
《诗经·国风》中有220个叠音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在这两类叠音词中,最多的是形容词,其次是拟声词、副词和动词。《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有较强的侧重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与其语用规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互为存在的关系,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语用规律又彰显其修辞功能。主要形式叠音词一般具有以下修辞功能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详尽细腻生动形象化等。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和统计以及对人们口语的观察分析,我们总结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几条语用规律主要形式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有相对的自由性。喜欢用这种词的人一般为文风华丽流畅者、重视心理刻画者、女性或性格阴柔细腻者以及年纪较轻者。  相似文献   

6.
叠音比单音更具表现力,对仗的叠音又比单句的叠音更具表现力。杜甫深谙此道,在他的诗中大量使用了叠音对仗,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利用叠音的摹声功能营造和谐悦耳的音乐美,利用叠音的状物功能营造形象生动的意境美,利用叠音的启发功能营造富于联想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7.
汾阳方言中叠音名词很丰富,有特色。有双音节的,三音节的,还有四音节的。内部构成也多种多样。比如“火”一般指东西燃烧时所发的光焰,而“火火”却指“灶台”。双音节叠音式有的跟叠音部分为“子”尾、“儿”尾的意思相同,有的则完全不同。三音节有叠音在后的,也有叠音在前的。如:“毛蹄蹄、炖鸡鸡”、“滴滴金、腾腾油,”还有带“圪”的如“圪钻钻、圪丝丝”等。内部构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叠音造词和叠音用词是汉语的重要特点.叠音造词是通过语素或音节的重叠,造出音节重叠的新词或成语;叠音用词是通过词的重叠,使词增加一些附加意义,提高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叠音造词同叠音用词在语音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如“偏偏”和“人人”,“兢兢业业”和“清清楚楚”,音节重叠形式是一样的,但每对中前者是叠音造词,是词法手段;后者是叠音用词,是语法手段。对于汉语的叠音造词和叠音用词的问题,一些语法论著和教材有过某些简略的叙述.本文打算在这方面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把叠音造词和叠音用词分开来讨论,着重探讨其  相似文献   

9.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因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1.叠音构词2叠音构形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先生(汉语构词法)一书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①似乎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也称语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则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赵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乎更准确一些(叫叠字构词也可以)。只是为了称说的方便,下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大量事实论述了叠音修辞的内容范围、意义方法及形成机理,对传统定义提出指疑,认为叠音修辞即指用音节重叠使用的各种构句材料造句达意传情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1.
平昌方言在叠音式组合以及部分助词、趋向动词“去”、量词“个/月”、虚语素“头”、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或词和部分其他构词语素等变调的规律性较强,而其他变调只能从词汇层面逐个考察。除了叠音式“上+上”的后字变成低降调外,其余变调均是后字变成高平调。平昌方言的变调模式跟成都话、重庆话大体一致,从中可以窥探四川方言,至少是其中入声归阳平区的变调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汉语叠音词语义平衡性原则 ,尝试探讨汉语双音节象声词生成叠音词的规律。双音节象声词对不同叠音式的选择 ,首先取决于双音节“AB”的语音结构 ,特别是两个音节韵母间的关系 ;其次取决于叠音词的语义平衡性原则。“B”起加重声音作用 ,无叠音式 ;“B”起延音作用 ,则有“ABB”叠音式 ;“B”为“A”的变体 ,则有“AAB”叠音式。此规律也适用于由四个不同的音节所构成的象声词。  相似文献   

13.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相当丰富,具有特色。从结构类型来看,不仅有双音节的,还有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双音节的有单音重叠不能再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1式;有单音重叠能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2式。三音节的,有叠音语素在前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式;有叠音语素在后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BB式。四音节的,有叠音语素与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B式;有非叠音语  相似文献   

14.
陇东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音现象,叠音不仅是构词法,也是构形法,是新词衍生途径,叠音词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旋律美。研究和分析这些叠音现象,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进行比照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和探究陇东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姜夔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其词作中广泛使用了叠音词,这些叠音词在词汇、语法功能、声母、韵母上极具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世说新语》重言词的性质、构成和类型进行定量、定性研究,是汉语史上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重言词内部有“叠音”和“叠词”两类,根据现代词汇学理论,分属单纯词和合成词。《世说新语》有63个重言词,其中叠音式有12个,叠词式有51个,其基本式皆为AA式。但叠音和叠词本质上不同,要根据A与AA的意义关系加以区分。《世说新语》中也有AABB式,可以视为重言词基本式AA的加合形式,AA与BB在意义上独立,不同于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容词AB式的重叠形式AABB。重言词在句法上多做谓语,其次做定语。  相似文献   

17.
为了彰显语言张力,增强文本表现力,先锋作家余华进行激进的语言实验,创作了一批极力突出能指形式的文本,广受好评。其作品语言呈现出的鲜明的音乐性特征为学术界所津津乐道。本文对余华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一个地主的死》中的叠音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其叠音修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以其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生动自然的比兴技巧以及重章叠句的民歌特点,影响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创作,而且在语言运用上也独具风格。王力先生认为,“《诗经》……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在词汇方面,它除了吸收数目可观的双声、叠韵等联绵词外,还运用了大量叠音词。在三百零五篇中,就有一百零五篇运用了叠音词,总数约三百五十个,出现达六百五十次左右。仅《小雅·出车》一篇,就用了“悄悄’、“彭彭”、“央央”、“赫赫”等十二个不重复的叠音词。这种现象对后世叠音词的发展和运用都有着重要影  相似文献   

19.
叠音是汉语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恰当地运用叠音,一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二能夸大语言描绘效果,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叠音是极富汉民族语言风格的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汉语中叠音词汉译英的方法作了探讨,认为单音词(或字)重迭后,词性词义发生变化的叠音词,宜采用意 译方法;对重迭后,产生附加意义的叠音词,在直译时应充分注意体现其附加意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英语中对译词 语的词义、音律特点,力求译文高雅、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