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反右运动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小涛 《学术论坛》2004,(4):154-156
1957年的反右运动是中国建国后一次重大的思想整肃运动。关于它产生的背景,既有深刻的历史因素,又有现实的体制原因,还有外部的因子在起作用,它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957年<事情正在起变化>这个内部文件的发表,宣告了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提出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失效和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突然逆转.促使毛泽东1957年改变原来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尊重的原因很复杂,除毛泽东本人的主观原因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客观原因:远因是国际共运新形势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潜因是党内外各界对"鸣"、"放"理解的偏差:近因是"鸣"、"放"过程中部分知识分子的过激言论的刺激.加上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思想状况估计失误和他本人在知识分子问题理论上的一系列矛盾与困惑,导致了毛泽东随后知识分子观的改变和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进入1957年,新中国的文学力量和文学版图都随着政治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施蛰存在“双百方针”的大背景下,积极为上海《文汇报》撰文,发表个人对文化和政治的观点。反右运动开始后,《文汇报》集中批判施蛰存,发表的系列批判文章,实际在不断解构施蛰存从现代文学史中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本。这一现象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理解当代文学发生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坚决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同时明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②通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人们  相似文献   

5.
历史决策者的失误,致使反右斗争扩大化,伤害了不少群众与干部。残酷的阶级斗争现实,生命受到漠视,人格遭到践踏,人的各种起码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作为一篇篇真实记录反右时期小人物生存经历的作品,杨显惠的小说对那段历史进行了重新书写和描述。夹边沟农场或许就是杨显惠眼中的一个缩影。在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眼泪、痛苦和死亡。我也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关怀,作为仅有的一点亮色点缀其中。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理论原因。把阶级斗争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都把阶级斗争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特别重视,并且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他甚至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误认为是阶级斗争学说。偏离了科学的阶级划分标准,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又一重要理论原因。在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套关于划分阶级的科学标准,但在合作化中,却把“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为分析社会阶级关系的依据,从而偏离了阶级分析的科学性。以“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划分阶级,是导致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错误估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郑念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80-183
历史决策者的失误,致使反右斗争扩大化,伤害了不少群众与干部.残酷的阶级斗争现实,生命受到漠视,人格遭到践踏,人的各种起码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作为一篇篇真实记录反右时期小人物生存经历的作品,杨显惠的小说对那段历史进行了重新书写和描述.夹边沟农场或许就是杨显惠眼中的一个缩影.在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眼泪、痛苦和死亡.我也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关怀,作为仅有的一点亮色点缀其中.  相似文献   

8.
服从和服务于政治这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毛泽东一生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掌握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这一特点 ,我们就能够把握毛泽东一生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早期的革命斗争推动毛泽东由唯心主义、二元论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参加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 ,推动毛泽东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 ,埋下了急于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祸根 ,急于求成的思想造成了理论上一系列的主观片面性。对 1956年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正确立场 ,促使毛泽东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1958年对反冒进的错误批判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发生严重偏差。从郑州会议开始纠“左” ,到庐山会议后期反右 ,经过三年经济困难 ,到七千人大会 ,再到八届十中全会。随着政治上纠“左”反右的起伏跌宕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随之经历反复。从八届十中全会到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越来越紧跟阶级斗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作论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  相似文献   

9.
建国三十年来,我们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在某些时期或某几次政治运动中,犯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此外,还有许多次大的政治运动,尽管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并没有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而是属于正常的阶级斗争。这就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应该说,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的历次政治运动,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肃反、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都属于正常的阶级斗争。基本上没有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三年困难时期,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曾经有一个公式,叫做“社会主义越胜利,阶级斗争越尖锐化”,王明照抄照搬套用过来,叫做“苏维埃运动越胜利,阶级斗争越尖锐化”,为肃反扩大化和机械过火的党内斗争制造了根据。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实际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照抄照搬了斯大林的这个公式,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搞扩大化,没有理论民主。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九五七年,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发表了,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反复地证明了这一伟大理论的真理性。尽管毛泽东晚年离开了这一理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实践中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这恰好从反面证明了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并处理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一科学论断,既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以《决  相似文献   

13.
由于征购了过头粮和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农民闹粮闹社事件.为保证粮食统购任务的完成,巩固统购统销制度,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两条道路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通过"大鸣大放"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统购统销观念.  相似文献   

14.
陈策 《理论界》2008,(12):105-106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很重视国家的法制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1957年后,随着反右斗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以及反右倾运动等的开展,法制建设逆转,陷于停滞状态。这一局面的出现既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也和毛泽东在这期间对法制的态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梁玉泉 《理论界》2008,(11):113-114
1956年“双百”方针的实施和1957年的开门整风运动都是对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继续。开门整风中解除了政治顾虑的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冲撞了被改造的底线,最终导致了“反右”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 ,决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能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个特点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历史新阶段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胜利以后 ,社会生产力落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就成了主要矛盾。弱小而又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不可能成为主要矛盾的一方。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阶级斗争思维的惯性作用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规模和消极面估计过头 ,以非民主的心态看待政治生活中的不同意见 ,导致“左”的反资阶级斗争扩大化。  相似文献   

17.
1957年中的吴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蜀 《社会科学论坛》2010,(10):133-149
在重庆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当代重庆简史》(俞荣根、张凤琦主编,编委会由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及宣传部门官员组成)一书里,称吴宓在1957年那场反右派运动中被划为右派(见该书第161页),此说大谬。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工作究竟以什么为中心,这是经过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才明确的.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指出,从现在开始,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今后尽管还会有阶级斗争,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新的主要矛盾,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毛泽东同志在大会的预备会议上还曾特别指出:如果生产力几十年还上不去.你象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再一次提醒全党:“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说,在这个时期里,我们的党对于以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是明确的.但从1957年的“反右”斗争直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22年间,我们却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方庭 《云梦学刊》2001,22(4):52-55
我国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以1937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条款为标志,1954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正式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名存实亡;1978年的宪法,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但仍然将其列在工农联盟之外的统战对象.1982年的宪法,知识分子被列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依靠力量之一,与工人和农民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 苏联在1935年到1938年间,开展了一次肃反运动,惩办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这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扩大化,给苏联及整个国际共运带来了十分深刻的教训。扩大化发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包括客观的、主观的方面。其根本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由于国内外敌人的破坏,但斯大林主观上的失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文仅对此作些分析。一、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估计是肃反扩大重要理论依据应该指出,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斗争。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当苏联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把这些反映在宪法之中。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明确宣布:苏联社会“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但是,斯大林对剥削阶级消灭后阶级斗争的状况和特点缺乏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