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唐力行教授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以下简称《商人》)是一部全面研究近世商人的学术专著。该书把握商人的发展脉络,揭示商人的发展特色,探讨商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填补了中国商人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空白。《商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1995年香港中华书局推出了该书修订本,随后,台湾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繁体字本。本文就《商人》的主要特色略作评介。一、架构起商人阶层研究的系统作者对商人的研究是从社会结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展开的。该书首…  相似文献   

2.
近世中国和欧洲都经历了政教结构的解体,但是在新结构的生成路径上,两者的走向却大相径庭。欧洲在宗教改革造成"教"的分裂后,各国官僚借助民主话语重塑自身正当性,生成了一种新的共同体权力。政教体制虽然被放弃,但基督教仍可大体维系民间秩序,两种权力模式之间基本相安无事。中国晚清士人以个人本位的欧式民主为基准,将政教相联、治道分离的本土政治秩序视为专制。但在反专制的进程中,传统治道分离的思想体系被改造成政教合一的新结构,政治话语从"反专制"转向"开明专制"继而又转向"反专制",政治实践中政府却得以借助民主和科学话语进行正当性的自我生产,并不断面向民间扩权。话语和实践的多重裂变、调适和重构,塑造了中国近世历史的一个基本悖论,即反专制话语始终占主流的近世中国却生成了一个更集权的政府。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党政治,组党建党,议论时政,从政参政,成为当时政治生活主流之一。考察孙中山与民初各党派的密切联系,可以发现,孙中山做为革命元勋和民国首任总统,深受各政党欢迎。但他并没有盲目地不顾中国当时形势大力鼓吹民主政治,而是根据政党政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从国家统一的大局和民主共和的远景出发,去引导中国幼稚的政党政治,为使中国出现规范的政治生活和各政党走上正确的轨道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孙中山在民初时政治上并非"消沉",也并非"醉心"实业。如果仅从同盟会与国民党的角度去考察和评价孙中山民初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行为,是非常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商会史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史学界研究和探讨的新兴领域之一.近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在研究对象上,从商会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扩展到商人群体;在商会活动内容的研究上,从关注商会的政治活动到关注商会的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在研究方法上,从过去惯用的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发展到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方法,如现代化理论、市民社会理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等,这些突破和进展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对打破西方中心论,创立中国本位的史学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尽管对近代商会史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的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从静态考察商会的性质和功能,缺少对商会的运行机制的动态考察,特别是对商会网络运行机制的探讨.因此,笔者拟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商会网络运行机制,以便从动态的、相互联系的视角对近代商会进行考察,并以清末民初天津商会网络运行为个案,在探讨近代商会网络的运行机制上做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对中国儒学、禅宗、道家思想中的文化底蕴作了并行综合探究.他开发中国文化矿藏,寻觅支持中国发展的现代性伦理资源,指出任何民族的"经济"背后,都隐藏着重要的"文化"背景,而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同样有一个"韦伯式的问题".他发觉中国文化中"义之所在"、"直指本心"的精神与西方"因信称义"等思想同具普遍的合理价值,尤其是儒学中的"心、性"理论,为确立中国人"入世勤勉"心境发挥显著作用.然而,余先生似乎又不同意华人精神重返"儒学一尊"的旧途,由此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他上述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名著<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与商人之间形成纷繁复杂的交往关系,不仅深刻影响了新文学的"作家—作品—读者"内环境,而且影响了新文学的外环境,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重要助推器。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历来注重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而忽略商人的历史贡献,注重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而忽略经济活动的客观作用,形成相对片面的文学史。经济与文学互渗关系的发现,有助于揭示知识分子与商人在新文学运动中的共谋关系,使近现代商人群体浮出现代文学的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建设历经90年,为使其发展更趋完善、成熟,需对其体系建设进行思考。大致来说,体系建设包括"主题"、"内容"和"线索"三大部分。中国政治思想的"主题"是追求或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围绕这个主题,其"内容"主要表现为追求或构建合理政治秩序的社会条件,追求或构建合理政治秩序的理论逻辑,追求或构建合理政治秩序的具体模式,实现合理政治秩序的基本举措,实现合理政治秩序的主要价值。就"线索"而论,大致经历了孕育形成、制度化、流变、转变、转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六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服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面临的大变革.本文以清末民初城市女子服饰的变革为着眼点,考察了中国剧烈转型期城市女子服饰的变革,认为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并深入分析了服饰变革背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晓民 《甘肃社会科学》2007,(3):205-208,156
民国初年是中国现代化的肇端,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思想在这里对抗和交融.袁世凯和宋教仁的思想代表了民初政治中两种扞格不入的法政观.二人思想冲突的根本在于二人对东西方政治传统认同迥异,尽管都以建设共和为目标,袁世凯坚持中国传统延续,宋教仁则受西方思想影响极深.二者在共和观念来源这个基本问题上就产生了分歧,以至于在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治的关系认知上分道扬镳.袁世凯以道德为目标,法律为工具,政治在法律之上;而宋教仁认为政从法出,法的位阶高于政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的实地踏勘考察,美国边疆学家欧文·拉铁摩尔针对新疆地缘政治问题发表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一套思考新疆地缘政治的研究模式。他以"新疆之新疆"、"中国之新疆"、"世界之新疆"三个递进发展的"空间层次"为逻辑"中轴",从地缘视角勾勒出中国新疆的重要地位,并以"时间线索"将对新疆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历史分析"互相结合,体现出高度的研究技巧。拉铁摩尔的新疆地缘政治研究不但为思考新疆国族构建问题提供了新的问题意识与理论方法,也为深入探讨民族主义理论提供了实证性的研究成果。拉铁摩尔的理论或因"理论先行"而多有弊误,但他由思考中国新疆地缘政治问题所提炼出的"边疆视角"仍然为地缘政治学的学术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1.
一   近日再次读得知名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的力作<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载余英时:<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追求、西方理论的影响、全球化浪潮、艺术审美实践的现实发展是决定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进程的四大动因或四大向力,中国当代美学正是在这四大向力的牵制和撕扯中走过了它近30年的历程,并形成了当今复杂多变的多元并立的格局."多元并立"既可能是美学研究繁荣发展的标志,也可能是美学研究陷入僵局和困境的征象,这取决于多元之间是否能构成对话交流的关系.目前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理论构建与艺术审美实践发展的偏离和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客观上看是以"外求式"为主导的理论创新模式的形成,主观上看是"拿来主义"、"普世主义"、"功利主义"等学术思想所导致的非正常的学术心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理论创构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促使美学理论研究从以"外求式"为主导的创新方式转向以"自主式"为主导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代表理论与中国政治——一个比较视野下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议制是现代政府的一般形式,近代发端的政治代表学说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代议制的一种类型,代表理论为我们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视野。然而与一般代表理论不同的是,在中国还存在着另一种重要的政治代表观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代表理论。本文简要考察了两种政治代表理论的特征,它们在现实中的关系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虹 《江汉论坛》2012,(8):91-95
近20年来,中国商界小说空前兴盛并彰显出表现现实的独特能力,从话语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权力"合谋"的结果,其中经济权力的介入至为关键。经济权力的影响与渗透首先借力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商人阶层的崛起,其次是通过大众媒介干预社会审美趣味,此外还表现在对作者创作的实质性操控上。这推动了商界小说由文学场域的弱势话语向强势话语的转向,伴随这种转向,商界小说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日益凸显其话语力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与科斯产权理论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30年中,产权改革的重要性日见凸现.马克思和科斯是走上中国改革前台的两位产权理论大师.其中,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它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指导性地位;科斯产权理论的独特视角,为中国产权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两位产权大师理论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人们多视域、多层面、多方位考察中国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并有益于推动中国产权制度和产权理论的继续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学术史的内在理路:以中国法律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明 《云梦学刊》2008,29(4):33-34
我觉得,学术史研究似乎存在两种理路:一是"外缘"研究,旨在考察某一问题或学科研究的外部关系,诸如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一是"内缘"研究,旨在回顾某一问题或学科研究的内在脉络,这与材料发现、问题意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关;但是,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变迁.有时也会成为"内缘"研究的前提,这是因为.上述变迁本身也会成为学术研究的课题.有时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就是得自上述诸多变迁.这里.我想以最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法律史为例,来简单回顾一下"内缘"研究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7.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2,23(4):36-39
《金瓶梅》中的商人与官吏之间有的是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有的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但更普遍的是一种金钱买卖关系。官吏以政治权力的不公正使用换取商人的钱财美色,商人用钱财美色购买官吏的政治权力以谋取商业上的暴利和商业之外的社会特权。《金瓶梅》中商人与官吏的金钱买卖关系基本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与官吏买卖关系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政治秩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状态,也非单纯的政治过程或政治结构,不能将政治秩序归纳为政治规则或政治制度的作用结果,探究其内涵还需要从统治阶级、政治理念、政治规则与制度及其利益关系等更深层次要素着手.政治秩序应与政治稳定、法律秩序及统治秩序相区别.政治秩序具有建构性、政治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及动态性等特征,本身内含和谐稳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实用化的政治价值"的审视之下,汉语思想文化界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一直没有完全摆脱"政治功利化"诉求的困扰.我们今天思考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关系时,不能把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问题或希望都归结到儒家文化传统身上;也需要参照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西方基督教传统在现实政治实践层面呈现出的复杂关系,将二者之间关系的梳理置于现实政治实践层面之上,考察儒家文化传统与现实政治分离的政治发展进程、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功能互补以及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辫子问题"和清朝的建立与灭亡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军入关,以惨无人道的留辫运动建立了在全国的绝对权威,进一步使中国专制社会传统的泛政治文化的思维方式广泛传播.反清的政治集团和政治派别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辫子问题"上大做文章.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辫子问题"成了革命党人推进民主革命的有力武器.民初涉及全国的剪辫风暴,则成了辛亥革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追求个性解放、推进民主共和不自觉地联系在了一起.和清廷的留辫运动相比,民初剪辫风暴的最大特点是相对自由.这反映了历史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