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峥  罗成翼 《社会科学家》2012,(1):39-41,51
培育当代青年公益精神,提高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深入解读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增强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是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的首要前提;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公益精神与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探寻到适合当代青年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是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的基本要求;构建公益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的新型方法体系并予以实施,是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4)在政治学领域当代世界的政治思潮集中表现为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民族主义三大思潮.以当代西方主要政治思潮为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论题涉及三个基本概念 ,即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体系的政治和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的研究法。所谓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当代中国政府不是同一概念。当代中国政府体系是指人民民主专政体系 ,或者说由履行、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当代中国所有的组织系统构成。当代中国政府体系是对上述所有组织系统、各组织系统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同的意识形态的抽象概括① 。所谓当代中国政府体系的政治与当代中国政治也不是同一概念。当代中国政府体系的政治是指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履行或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行为过程。确切…  相似文献   

4.
李白鹤 《江汉论坛》2004,41(3):26-29
社会进步的当代认同既表现为当代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或者说是得到当代人类普遍认同的评价标准,也表现为社会大众根据这些标准对客观事实的价值评价和对当代社会进步事实的普遍认同。社会进步的当代认同,引领和推动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树立忧患意识、科技意识、未来意识、一体化意识及协调发展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为什么会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不甚相同?它是怎样形成、又经过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它的客观历史走向应是什么样的?在进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中,对此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解答。所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初步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视角、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理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哲学规范等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对改革、开放和发展所进行的理性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其固有的实践原则和唯物辨证原则,实现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正确把握、积极反思和科学预见,从理论的层面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科学世界观的伟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阐释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当代发展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观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8.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8,29(6):85-89
年轻的中国当代股市和更为年轻的中国当代股市小说使得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当代股市小说的研究处于萌芽状态.源于股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源于中国当代股市小说与中国股市的紧密联系,源于股市对中国人价值观念和心灵欲望的影响,中国当代股市小说研究具有时代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青志的专著《当代东北小说论纲》在东北小说研究的批评方法、理论框架和东北小说的本土性方面开拓了东北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空间。1《当代东北小说论纲》遵循的是"历史——审美"的批评方法。在宏观上建构当代东北小说复杂的历史语境,将当代东北小说作为当代东北历史空间内的一个文化表征,勘察当代东北小说与当代东北历史之间的同一性历史演进过程,并力求在整体上还原当代东北小说的整体风貌,建构当代东北小说的发展谱系。无论是对  相似文献   

10.
《云梦学刊》2006,27(2):F0003-F0003
批准号:04CZW001项目类别:青年项目课题负责人:柏定国课题主要成员:苏晓芳本课题从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与当代政治的同构关系入手,探讨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作用和对当代文艺理论基本范式的整合作用。其中,当代文学发生研究着眼于文艺运动材料的梳理,通过对包括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以及历史传统和现实理想追求等在内的、当代中国人的生存资料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探寻当代文学发生的种种偶然性和必然性;当代文艺理论基本范式研究着眼于政治文化理论、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体系的综合影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  相似文献   

11.
自觉地对各种古今中外的场外理论进行理论转场是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理论转场过程中,场外理论必须面对当代中国的审美生活、置身当代中国的审美经验、言说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并将理论转场的本土化、当下化设定为构建当代美学话语体系的合法性、现实性的内在规定,才能形成总结中国审美经验、阐发中国文艺实践、具有强大信服力和现实影响力的当代美学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因而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现代的市场经济、科技文明和大众文化催生了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刻变革,改变了人们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凸显了实践、文化、科学和发展在当代哲学反思中的重要地位。反思当代辩证法理论的生活基础,把握当代辩证法理论的总体特征,探索当代辩证法理论的主要内容,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步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鲜明特色,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呈现出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基于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属性的理解,总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代认同问题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提出,随着认同问题凸显为一个现代性问题,它也成为当代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学视野中对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的开展和深化,需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当代认同问题的研究进行认真的学术思考。文章对当代人学的认同问题研究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着重点等进行了考察,讨论了当代人学的认同问题研究方法对批判性与建构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诸方面关系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编纂当代地方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下,当代江西地方史的编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可喜的新成果,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根据国史及当代地方史学科建设的要求,结合江西实际情况,对当代地方史的编研规律作了有益的探讨,以期对促进当代地方史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学科构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析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论述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学科地位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中国国家哲学学科构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从哲学的角度看国家和从国家的角度反观哲学等,通过培养资深教授和知名学者、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加强教学队伍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加强学术交流等措施,全面构建和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哲学。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田瑞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86-93
中国当代美学建构在急速发展和快速变迁的社会背景上,在它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理论语境与生长脉络.为了让中国当代美学史的书写更加科学严谨与系统全面,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中国当代美学的逻辑起点、中心线索、内在动力.这是重写中国当代美学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关键性问题,将直接影响着当代美学史书写的基本思路和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关系到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战略问题。解决如何研究当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须明辨理论是非,端正政治方向,防止和避免在考察与研究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19.
林璐 《理论界》2013,(5):78-79
当代中国的大学校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一些在过去被人们唾弃的道德失范现象,如今却被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理解、同情、接受、包容,甚至效仿,生成了一种“特殊包容心”。本文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进行基本概述,并从原动因和致动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成“特殊包容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消除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的途径。理性分析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与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龙奎 《学术探索》2014,(12):42-4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的论和社会发展动力论有机统一起来。在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和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合力。“五位一体”的各部分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各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共同形成一个合力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