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与《新青年》文学传统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对于《新青年》的主要贡献在于积极主导建立《新青年》的文学传统,从而为中国新文学奠定了厚重而富有时代特色的基础。鲁迅的登场使得《新青年》的议论出现了某种转型:由宏观的政治文化和历史批判视野部分地转向具体的社会文明和现实批判问题,并直接引起了《新青年》对人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从文学体式的建立,相当的文学成就及其标志性影响看,鲁迅是《新青年》新文学传统的最光辉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2.
葛涛 《东岳论丛》2012,33(12):32-3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政府动员文艺界的一大批精英参加电影《鲁迅传》的创作和拍摄工作,未曾发表过的夏衍创作的电影剧本《鲁迅传》第四稿是按照周扬的指示,对陈白尘执笔的《鲁迅传》第三稿的大幅度修改,把原来剧本所塑造的“革命家鲁迅”改造成“文艺家鲁迅”形象,但是夏衍的修改没有能够成功.电影《鲁迅传》的剧本创作不仅显示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官方对鲁迅接受与改造的政治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个年代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而电影《鲁迅传》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从“革命家鲁迅”到“文学家鲁迅”认识的转变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话题也在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  相似文献   

4.
王峰 《江汉论坛》2004,(3):142-143
在已有的不下30余种的鲁迅传记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有林志浩的《鲁迅传》,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林贤治的《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10年》,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等等。当我接到项义华兄的大著《人之子———鲁迅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时,最初的感触就是作者的勇气。鲁迅是丰富博大的存在,每一个鲁迅传记的写作者在写作之前几乎都要自问一个同样的问题:自己的鲁迅传记与前此的鲁迅传记究竟有何不同?这是一个涉及到课题发生合理性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也是鲁迅传记写作的首要问题。每一次鲁迅传记的写作都…  相似文献   

5.
一写下这个题目,便想起《鲁迅传》一书的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中杰先生发表在2008年8月15日《文汇读书周报》上的一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评价鲁迅》。文章说:"我不是说鲁迅不可以批评。鲁迅也是凡人,  相似文献   

6.
一《论睁了眼看》作于 1 92 5年 7月 2 2日 ,初刊于是年 8月 30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 38期 ,后收入论文集《坟》。鲁迅撰写这篇论文的直接原因是看了“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虚生”即徐炳昶 ( 1 888— 1 976 ) ,时为北大教授兼女师大讲师、进步期刊《猛进》主编。他在该刊第1 9期发表《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一文 ,又一次引发了鲁迅长久萦怀的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 ,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反对“瞒和骗”的思想与文艺、堪称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之总纲的文章。对于社会与人生的缺陷 ,中国人不但向来没有正视的勇气 ,而且善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美国学术界一项新动态:“鲁迅热”。从政治、文化、历史角度加以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四本新英文专著:周杉(Eva Shan Chou)的《记忆,暴力,辫子:鲁迅解读中国》(Memory,Violence,Queues:Lu Xun Interprets China);格罗利亚·戴维斯(Gloria Davies)的《鲁迅的革命:写在暴力之中》(Lu Xun’s Revolution:Writing in a Time of Violence);庄爱玲(Eileen J.Cheng)的《文学的遗体:死亡,创伤和鲁迅对哀悼的拒绝》(Literary Remains:Death,Trauma,and Lu Xun’s Refusal to Mourn);以及柯德席(Nicholas A.Kaldis)著《中国散文诗:鲁迅的〈野草〉研究》[The Chinese Prose Poem:Lu Xun’s Wild Grass(Yecao)]。美国学者在过去为鲁迅研究做出过实质性的贡献,但他们的专著相对中国、日本而言显得零星。现在华裔美、澳籍学者挺胸走出来了,而且这四项令人兴奋的著作之间没有多...  相似文献   

8.
朱秀清 《齐鲁学刊》2008,(3):144-146
鲁迅《申报·自由谈》时期的杂文,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均与新闻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探索二者的关系,可以对鲁迅的杂文创作特点及其文学观念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金义信 《殷都学刊》2010,31(3):60-62
第一次接触鲁迅 一提起中国文学,韩国人就会想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可能很少有人会说鲁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高旭东《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一书,从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鲁迅。全书将鲁迅置身于东西文化碰撞的漩涡中加以剖析,研究了鲁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选择,在文化深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担,以及由此造就的新的文化传统。首先,第一编"鲁迅:在中西文化撞击的漩涡中",以"漩涡"一词点出"鲁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鲁迅所呈现出的复杂思想本身就是一个特殊时代的反映,其思想的复杂性、甚至矛盾性一直是鲁迅研究的难题。以跨文化的眼光审视鲁迅的  相似文献   

11.
论鲁迅《野草》的现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草》是鲁迅解剖自我的产物,在其中鲁迅对许多人生和生命问题进行了盘诘和拷问,所展现的是鲁迅心灵世界巨大的矛盾和冲突,是鲁迅精神危机的象征性揭示。所有这一切,均源自于鲁迅对现实的重新考察,是在一种强烈的现实性精神的驱动之下进行的。揭示这一现实性精神的具体面貌和内涵,对于把握《野草》的基本趋向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对于《野草》的现实性却存在着诸多误解。  相似文献   

12.
李丹 《北方论丛》2007,(3):29-32
从鲁迅对施耐庵及《水浒传》的考证评述和鲁迅对《水浒传》的接受情形看,鲁迅不畏强权,勇于反抗压迫,荷戟鏖战的抗上精神以及崇尚“个人的自大”的独异精神实源于他对《水浒传》文本的缜思细琢和穿越历史时空的联想。在文学层面上,鲁迅从大众语、小说笔法、人物塑造及“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维度上获得了解读《水浒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  相似文献   

15.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这原是写好鲁迅传记的最根本的态度;可是,一九七六年四月在上海出版的、署名“石一歌”的一部《鲁迅传》(上),却与此背道而驰,对一系列历史资料——从鲁迅本事到时代背景以及有关人物,许多地方都采取了极不严肃的态度。无中生有,任意编造,这是《鲁迅传》对待史料的一个非常严重的恶劣倾向。试看关于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看了关于日俄战争纪录片之后的反应的一段描写:鲁迅先“躺在教  相似文献   

16.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8,29(4):88-92
鲁迅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悲剧美学著作,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悲剧理论体系,但是,在他的许多作品和言论中,却表现出深刻、精辟的悲剧美学见解,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悲剧观念.他批评中国文人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在文艺上只能去炮制瞒和骗的作品,这也是中国缺少真正悲剧作品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了文艺上虚假的乐观主义、庸俗的大团圆主义,指出这是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反映;他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观点,使他的悲剧思想更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深度;等等.鲁迅悲剧思想和悲剧创作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王瑶,山西平遥人,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鲁迅研究只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1953年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这为他后来从宏观角度研究鲁迅打下了基础。此前,出版过《鲁迅与中国文学》。1983年,他把近三十年来所撰写的论文,分别编为《鲁迅作品论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前者是研究鲁迅专著,后者有些篇也论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有一些研究鲁迅的论文,散见于各报刊。  相似文献   

18.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19.
北京的“空间政治”与现代新知识人之间的关系给了鲁迅特有的城市经验,其从两方面影响了1920年代中期鲁迅杂文的流变.一是坚定了鲁迅的杂文话语选择,他以对《新青年》批判性话语的坚持去颠覆权力与现代知识者共谋的话语场;二是鲁迅在杂文中增加了对现代知识分子持续进行批判的新主题,同时形成了其杂文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元配夫人朱安生年小考吴长华鲁迅元配夫人朱安的确切生年至今尚不清楚。学界对其生年有四种说法:第一,生于1878年。如1981年版《鲁迅全集》中的人物注释、林志浩的《鲁迅传》、李允经的《鲁迅的婚姻与家庭》等。第二,生于1879年。如俞芳的《封建婚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