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主思想,深入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渐形成了群众民主思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思想,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民主制度的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进行政治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结晶。本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立即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从而产生了毛泽东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这种探索及其成果形成的科学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从1956年起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可认为是这种探索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党正在坚定不移地领导中国人民沿着毛泽东所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是 :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比较中说明其必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经济上从比较谨慎到急于求成 ,政治上从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一生是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为了使中国尽快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过长时间的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过许多超出同时代人的卓越见解、理论创造和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经验与思想指导,是我们党的珍贵财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思想,关于坚持利用价值规律和货币交换的论述,闪烁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的真知灼见。”我们学习、研究他的这些商品经济思想,对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刚一建立,毛泽东立即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原则。他深刻地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必须不断地调整、改革、完善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他反对照搬外国的模式,提出要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些思想是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杰出贡献。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业,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作为一种科学命题来说,是近十几年来首先由邓小平提出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但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则是由毛泽东首先倡导并一贯遵循的。如同他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一样,探索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毛泽东思维、决策和实践的重心。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毛泽东为我党领导经济改革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二、毛泽东为我党领导经济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三、毛泽东的经济改革思想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跃和成绩卓著的时期。这个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不仅在实现探索重点的转移,深入批判旧体制的弊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等方面,继承了初期探索的基本特点,而且把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核心,也就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从毛泽东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全方位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其历史背景必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每一个阶段特别是初始阶段。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探索和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了一系列区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的或者基本正确的重要思路和构想,勾勒出了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方向、主体轮廓和基本内容。因此,毛泽东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过渡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特别是关于工业化道路的研究,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毛泽东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从工业化道路的模式选择、目标定位、基本点、方针等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整体构思,从而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巨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尽管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历史上的连续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但实践表明,二者在经济与政治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等问题的思考上,又有质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之间是继承、纠正和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对中国如何进一步实现现代化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找到更加符合时代、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倡导并率领党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创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现代化的误解兼拷问“文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和启动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全民参与和社会整合的结果。换句话说,正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孜孜不倦地追求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艰辛卓越的探索,使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实践的第一位设计者,而他的方案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的第一次设计。这第一次设计已经触及到了中国问题的各个基本层面。尽管他的方案仍然存在大量与现代性直接冲突的不合理性,但整体来看其合理性成分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史上留下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和政策.在"三农"问题上的理论创新与失误、教训,为我们在新时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二分的思想维度来分析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从而得到一条清晰的思想维度转换的主线,即毛泽东主体维度思想转换为邓小平的客体维度的思想,达到江泽民主、客体维度保持张力的统一的思想,表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