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贵州省W村为例,采用实地研究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从小农户视角研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山区循环农业生产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国家提供沼气池等循环农业技术和物质支持,有利于生产安全农产品,但未必必然导致农产品安全生产方式;农户采用循环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行为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实现农户效用最大化。影响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因素有生产规模、农产品最终用途、安全产品效益、市场规制等。  相似文献   

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当前对于低碳属性农业技术的采用现状,并采用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农业项目和农户两个层面因素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后续采用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于低碳农业技术采用后的效果评价较好,技术需求度和后续采用意愿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上,并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当前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用程度、偏好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农业生产项目和农户经营主体两个层面的因素均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后续采用意愿产生重要影响,且对于不同类型农户后续采用意愿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项目的地理特征、经济效益、资金技术要素投入强度和农户的行为意向产生的影响作用较强;农户技术采用强度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和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针对自然风险影响下农产品供应链面临供给不确定风险,从而导致供应链利润低下且难以协调,构建农业保险下风险厌恶农户与风险中性农产品加工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供应链生产与订购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投保保险具有正外部性,农产品加工商存在"搭便车"行为,因此设计一个农产品加工商分担农业保险保费的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研究表明:(1)保费共担机制可以激励农户投保保险分散农业风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2)保费共担机制的介入可以同时提高农户的投产量与农产品加工商的订购量;(3)保险共担机制下农户与农产品加工商的利润均得到提高,供应链系统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保费共担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决策的首要环节,农户对绿色农业技术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后续的技术采纳行为。基于调研数据,将Ordinal Probit模型和ISM模型有机结合,探讨了农户绿色农业技术认知深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绿色农业技术具有一定认知广度,但缺乏认知深度;风险态度、技术指导频数、被调查者类型、信息通畅度和受教育程度均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农业技术认知深度,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和兼业情况则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认知深度有负向显著影响。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是影响农户绿色农业技术认知深度的表层直接因素;信息渠道通畅度、技术指导频数以及技术指导满意度是中间层因素;被调查者类型、兼业情况、受教育程度和风险态度是深层次的根源因素。据此,应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绿色农技推广,多媒介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同时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以切实增进农户的绿色农业技术认知。  相似文献   

5.
推广农业技术已经成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陕西省672户区域公用品牌猕猴桃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利用TPB模型和Biprobit模型分析了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生产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符合TPB理论模型,两者为弱正向相关关系;第二,农户对生物防治技术认知特征显著促进农户采纳生物防治技术的意愿和行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了解和需求、认为生物防治技术有用并能够掌握,是提升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第三,技术推广主体和推广手段对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有差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仅提高了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意愿,现代农业示范园仅促进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行为,农技人员田头指导也只能增强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意愿,但技术培训对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产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3次轮番上涨,与之伴随的却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经营收益长期低下,农业外部环境会通过成本收益机制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生产经营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从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角度实证分析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因土地经营规模限制或涨幅较快的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土地流转的作用效果有限;劳动成本上升时,地理特征差异带来不同程度的劳动要素替代和种植结构调整,与非农就业机会共同作用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5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的100个行政村986个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了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由农户生产行为意愿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比较高的变量中,年龄、婚姻状况、打工经历、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家庭农业生产农产品主要用途、农药价格等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经营者的性别、农户家庭人口、农户家庭年收入、主要农产品的预期售价等影响不显著。农户家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亲环境技术是一种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能有效改善当前日益凸显的农业环境污染状况。本文从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分析入手,运用Binary choice模型,探讨影响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表现出对亲环境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农户的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行为与农户人均年收入、人口、政府是否给予亲环境技术补贴正相关,而与种植面积负相关,对采用亲环境技术而导致粮食减产的担心也是阻碍其选择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为促进亲环境技术的推广及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9省804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技术表达行为的因素,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研究表明:农户的技术需求表达行为能否实现,主要受务农年限、从众心理、种植规模、农业技术重要性认知、农业技术需求表达容易程度认知以及农业技术需求偏向的影响,还受性别和农业技术需求表达成本认知因素的影响,其中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认知和农业技术需求表达容易程度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从众心理、种植规模、技术需求表达成本认知以及技术需求偏向是中间层间接因素,务农年限和性别是深层根源因素。据此提出通过加强农户的农业职业教育、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示范和中介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对策建议来提升农户的技术需求表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41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合作社农户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村到乡镇的距离、政府扶持、入社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合作社是否投资农业设施、有无盈利返还、合作社对社员违约的处罚力度、合同中有无违约处罚条款与农户履约行为正相关;家庭劳动力个数、入社农产品占家庭收入比重、农产品投入费用、基础设施与农户履约行为负相关,而农户的年龄与性别对其履约行为影响不显著;从事瓜果蔬菜与养殖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其履约可能性更高;为提高合作社社员履约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对风险偏好测量方法及类型划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研究选用的农户风险偏好测量方法;接着结合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及农业生产实际,对影响农户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可能因素进行界定;再次分别对不同风险偏好类型农户的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对实地调查取得的328份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风险追求型农户的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只受到了家庭位置变量的显著影响,风险中立型农户的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受到了是否参加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劳动力、主观规范、风险知识等4个解释变量的显著影响,风险回避型农户的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只受到了风险认知变量的显著影响;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进步需要依靠科技、农业生产人员、政策、自然条件等因素。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选择与采用及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两岸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大陆从台湾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农业效益的提升。通过详细探讨农户、农户行为的内涵,加强对台湾农业技...  相似文献   

13.
主观规范、网络外部性与农户农产品电商采纳行为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以江西省192个农户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农户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适用于农户的农产品电商采纳行为意向研究,其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网络外部性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农产品电商的采纳意向,感知风险则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采纳意向。建议在推进农产品电商的普及中,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保障信息安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农业技术自身的先进性程度,而且有赖于农业技术的终端采用者对农业技术的认知与行为响应状况。在假定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预期利润最大化作为行为决策的基础上,分析了预期利润最大化的形成原理及其与农业技术采用决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探究了农户对农业技术行为决策的差异化路径,并从农户的风险偏好、农业技术制度、农户基本特征因素、资源禀赋要素以及农户心理因素等方面深入考察了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行为响应机理,构建起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分析框架;从而不仅有利于掌握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行为决策机理,而且对于摸清农业技术推广与运用的基本规律、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与扩散的效果都具有积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并不平衡,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从农户需求视角入手,综合运用首选项决定法、加权频数法和聚类分析三种方法,从整体和不同群组层面分析当前农户对种苗提供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采购服务、生产计划安排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优先次序及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需求迫切程度远高于其它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则排在最后;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取、区域、收入水平、是否合作社成员、受教育水平、经营类型等因素都会对优先序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应优先提供农户迫切需求的农业服务,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特征差异导致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低碳农业标准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固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以四川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户典型调查数据为依据, 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低碳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收入水平、参加低碳农业标准化培训、售卖时价格有保证和政府支持等因素对农户采用低碳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低碳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 完善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和形成机制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实施低碳农业标准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户碳行为方式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湖北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碳行为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标量和减量施用化肥的农户占73.84%,增量施用占26.16%;标量和减量施用农药的农户占78.97%,增量施用占21.03%。高达63.59%的农户选择不科学的废弃农膜处理方式;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但79.67%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有较强的培训意愿。参加低碳农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的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和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上看,男性、年龄越小的农户在化肥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耕地面积越大、低碳农业认知越高、没有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药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高碳行为方式;文化程度越高、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辽宁省"百村千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社员农户,社员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倾向更高,加入合作社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水平,且对种植大户和多元化种植户的促进作用更大。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在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耕作方式、田间管理、储藏加工、灌溉方式、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新技术采纳上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农药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有助于提高技术可及性和议价能力,进而促进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接受模型(TAM)基础上引入农产品年均收入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农户信息技术接受模型,通过收集广东省德庆县193个柑桔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旨在破解农业信息技术推广难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意向偏低,使用偏好具有差异性;农产品年均收入作为调节变量通过检验,并和教育程度成为影响农业信息技术使用意向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疆1027户棉农的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媒体使用、生态认知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媒体使用、生态认知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新媒体使用的作用更大;生态认知在新媒体使用影响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地政府提供讲座与培训等均对农户的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