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3,(47):16-17
2013年是中国碳交易元年,对于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的中国而言,需借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经验推动碳交易试点扩围,通向“全国碳市场”,并最终掌控碳交易国际定价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生物物理经济学思想的碳排放权价值区间测算模型,使用温室气体环境容量价值解释碳排放权内在价值,以区别于使用企业边际减排成本或一级、二级市场价格等博弈结果的解释方法。虽然气候与经济动态综合模型(DICE模型)使用碳排放的社会成本(SCC)概念部分地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如果模型经历“排放—碳循环—气候变化—经济损失”的传导后对贴现率过于敏感,那么结果可能会包含较大的主观性。本文首先研究温室气体环境容量的价值形成过程,通过概率分布描述所有影响碳排放权价值的因素;其次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10000次试验,最终得到碳排放权价值概率分布和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本文还提出了碳排放权参照价格模型,用于评估每单位碳排放应为本国环境容量生产以及国际碳机制对本国的货币损失所支付的货币量。参照价格是符合《巴黎协定》中“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理论碳价,考虑了不同国情。本文的模型计算完全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获得关键参数和数据,为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生产分割快速发展,传统的生产者责任污染排放核算面临挑战,消费者责任核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一国内部地区间的生产分割程度较之国际更高,地区间贸易隐含碳研究却相对较少。数据可得性较差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半官方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辅以海关数据,调整加工贸易影响;并基于改进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生产分割下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而,提出拓展的"碳排放要素"HOV模型,预测隐含碳的净流向。模型证实,各区域"生产碳排放"与"消费碳排放"之差,等于各区域"隐含碳净流量",生产碳排放可由消费碳排放与隐含碳净流出加总得到。实证结果显示:京津区域、东部沿海区域等经济发达区域的消费碳排放大于生产碳排放,它们是隐含碳净流入地区;而东北区域、西南区域等地区是隐含碳净流出地区,即地区发展中高排放产业转移造成的污染转移多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表明地区间碳排放转移差异巨大,这增加了碳排放交易的难度和不确定性。2002年和2007年"碳排放要素"HOV模型的预测成功率分别为75%和89%,该结果与以往对于国家层面研究相比,理论与实证相符程度更高,说明一国内部各区域更接近HOV模型的经典假设。对各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结果显示,多数地区的资本形成是消费碳排放的主因,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2年和2007年两个时点的比较发现,各地区的消费碳排放本地市场效应明显,但随着时间在逐步减弱,意味着地区环境政策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区际贸易。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梅  周鹏 《管理科学》2020,23(12):1-11
交易成本和市场势力影响碳市场成本有效性,不同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法是否造成不等的碳市场效率损失? 本文构建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决策模型,探究交易成本、市场势力存在时,碳排放权分配方法的选择对碳市场成本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1) 交易成本中交易佣金会导致碳市场效率损失,基准法和祖父法的影响程度小于拍卖法; 2) 碳市场存在市场势力时,祖父法和基准法导致的碳市场效率损失小于拍卖法; 3) 当碳市场同时存在交易成本和市场势力时,市场势力进一步加剧了交易成本导致的碳市场效率损失,祖父法和基准法导致的增加损失小于拍卖法. 本文建议政策制定者采用祖父法或者基准法对市场势力企业进行碳排放权分配,并取消交易佣金.  相似文献   

5.
2021年7月16日我国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全国2 162家电力行业企业。目前对碳价格的研究集中在国外碳市场和国内试点碳市场,对新的全国碳市场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全国碳市场碳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国内外碳价格、行业碳排放量四种因素对碳价格的影响机制,创新性地将国内外碳市场价格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碳价格受自身历史价格和动力煤价格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探索和发掘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交易制度已迫在眉睫。因此,对于现有碳金融交易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将通过分形市场理论对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我国碳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征收碳关税的背景下,对碳关税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分析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提出我国可以通过利用WTO规则进行合理申诉,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参与国际碳排放规则的制定等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碳市场启动在即。今年以来,国家开始着手在包括湖北在内的6省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开展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EOQ模型,假设碳交易市场中存在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并以该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减排投资在内的碳交易模型,严格限定企业碳配额上下限,对不同碳配额下企业之间碳交易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控制碳配额在企业碳排放最优和成本最优时的碳排放区间内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投资减排,在一定的碳交易价格之下,上下游企业碳配额余量乘积为负是保证碳交易政策实施的基本条件,而碳价格并不影响供应链成本和碳排放。通过算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交易价格对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影响,最后在碳配额范围内得到了最优碳配额和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0.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年工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变路径,估计了工业部门碳中和进程中所需的投资额,讨论了不同减排时点选择下投资需求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是历史演变路径中最关键的驱动因素,而化石能源清洁转化效应、化石能源内部结构效应和清洁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2)非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为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消费替代,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则为清洁能源发电替代;3)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工业部门碳中和的进程中需要超过30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所需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排放的非电力工业.本文最后提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机制,以政策为引导”的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从全球空间——产业关联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贸易碳排放及其动因。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前向和后向隐含碳关联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均呈下降趋势;(2)中国前向隐含碳关联度高于后向,这意味着美国等国家强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有失公允;(3)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降低了前向和后向的碳排放量,而中国最终产品生产效应对其产生了较强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2.
电力行业的高排放问题加速了碳约束时代的到来.本研究考虑不同的碳约束政策,针对由发电商-售电商组成的电力供应链,建构成本共担契约,研究碳约束下电力竞价与上网策略问题,并为碳排放规制政策在电力市场的推行提出建议.本研究表明:1)在竞争性的供电市场中解决风电上网难题,不但需平衡风电间歇性,而且需关注火电发电成本;2)在激进型的碳配额政策或碳税政策下,成本共担契约的引入既能促进风电上网,亦能实现电力供应链利润的帕累托改进;3)不同碳约束环境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取决于税率以及碳配额的大小.碳配额与碳交易政策虽对售电商没有益处,但在适当的碳配额下,却是促进整个电力供应链发展的最优政策,此时,政府减少碳排放的有利举措为缩减碳配额或提高碳价,本研究揭示了政府策略选择应遵循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将于2016年试运行,配额由国家统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场,未入场省市仍须完成分配的总量目标。就试点与全国碳市的衔接,国家会加强与试点的沟通,并在相关政策制定中,对进入全国市场的时间节点、覆盖范围以及控排企业等方面给予试点更多的灵活性。此外,一些试点也在积极探索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全国统一碳市2016年开锣三角等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碳关税背景下中国主动减排策略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连标  朱磊  范英 《管理科学》2013,26(1):101-111
针对中国能否主动减排以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威胁,提出一种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在该政策下碳税给不同国家带来的成本压力几乎相当,中美两国间总的竞争优势在碳税政策实施前后变化不大.通过设置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以及中美两国差异化碳税3种政策情景,运用环境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探讨中国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主动减排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应对美国碳关税威胁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碳关税不是一个有效的减排政策,其促进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的作用非常有限;居民福利和碳排放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中国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自主减排优于被美国征收碳关税,并可以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两周年。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运行整体平稳有序,减排成效逐步显现,累计成交额超110亿元人民币。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活跃度成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课题。从目前各方透露的信息来看,全国碳市场扩容步伐加快,建材、钢铁、  相似文献   

16.
CDP自2000年设立以来,对全球进行碳排放数据调查,我国于2008开始参与其中,根据CDP问卷调查中得出的有关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可知我国问卷参与度较低。鉴于我国碳信息披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较欠缺,尚无具体的政策指引,理论研究和实践也相对落后等,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中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的现实背景,构建了一个省际排放权交易模型,重点探讨了在实现各省减排目标的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挥的成本节约效应。研究设置了无碳交易市场(NETS)、仅包含北京等六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碳交易市场(PETS)和全国范围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CETS)三种政策情景。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为实现"十二五"碳强度减排目标,扣除自然下降率,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减少约6.39亿吨,占当年总碳排放的6.65%;无碳排放交易时全国需要付出约157.62亿元的减排成本,占当年GDP的0.04%;六省市参与碳交易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50.66亿元,节约减排成本4.42%,碳交易量为0.22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3.39%,均衡碳价约为70.55元/吨CO2;全国碳市场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20.68亿元,相比于无碳排放交易情景节约减排成本23.44%,碳交易量为1.21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18.98%,均衡碳价约为38.17元/吨CO2;(2)碳交易市场对参与交易的省份的成本节约效应各不相同,总的来看,东、西部地区成本节约较为明显,部分西部地区能够在完成自身减排目标前提下,通过加入碳交易市场而获取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将行业内企业按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分为高排企业和低排企业两类,并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引入行业内部,构建基于双寡头竞争市场的碳配额分配策略。通过建立基于分配策略的古诺模型,研究减排目标、分配策略和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对企业的利润差、产量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排策略对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行业中的企业存在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差异时,对低排企业宽松的碳配额分配策略具有更强的减排激励效用,利于企业主动实施低碳技术改造;阶段式递进减排机制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行业内应用,企业低碳技术改造的激励效用以及减排政策的稳步推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准确核实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区农业经济数据及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西区农业碳排放存在碳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在人均收入达到9510.86元时到达拐点。自2010年开始广西区农业人均收入突破一万元,虽然农业碳排放已成下降趋势,但是广西区农业碳排放压力依然很大,发展碳汇农业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江欣屏 《决策》2022,(6):42-44
<正>碳排放看不见摸不着,要降碳,首先要精准了解各区域、各领域、各企业的碳排放情况。最近,浙江衢州的碳账户很火。截至目前,衢州市碳账户数量已达233.8万个。碳账户不仅在当地成为新风尚,同时也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但碳排放在哪儿、如何降、降到什么程度,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