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滇西北特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法律制度.在当代社会转型中,滇西北特困民族的传统法律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之间存在冲突,具体表现在国家正式社会组织制度与少数民族原有制度、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国家与民间原有纠纷解决机制、传统制度理念与现代国家制度理念四个方面.国家对滇西北特困民族社会转型中法律制度冲突上的调适选择可以采用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承认他们在民间社会中进行相对"自治",让民间法具有适当的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间法开始受到关注和投入.究其原因,大致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法律多元化的影响、国家法作用的局限和民间法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最重要的是后两者,因为在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中,渐渐表现出国家法的局限和民间法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将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法学家的观点对民间法进行界定,然后区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异同,从几个方面分析民间法受关注的原因,重点放在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以及民间法与国家法融合上.  相似文献   

3.
国家制定法和民族习惯法的特点在于,前者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特点,后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特点.透视西部乡村少数民族婚姻现象,则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在婚姻领域有四个方面的冲突.即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冲突;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移植法律"与本地民族特点的冲突;国家意志与地方权力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这一传统民间行为有其内生的规范体系,与现行国家法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冲突。法律制度未能起到有效规制民间借贷市场的作用,也不利于维护国家权威。寻求国家法与民间规范的互动与合作,是规制民间借贷市场的合理出路,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在超越资本主义法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生产力的先天不足,未为其奠定坚固的经济基础,因而无疑具有历史的超前性。作为法律运作主体的中国民众和执法人员由于受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因而其法律意识严重滞后于我国先进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超前和法律意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阻碍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的超前建立,需要法律意识的超前培育和确立,我们应当在推行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同时,同步推进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对于讼师这一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特殊群体,从国家和民众两种立场出发进行考察,所得出的相关结论是相悖的。从法文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分析,造成这种悖论的原因是:国家法文化所倡导的"无讼"观念以及由此建立的法律制度必然排斥讼师的存在,因而对讼师的评价只能是反面的;而民间法文化中"好讼"的观念倾向以及"健讼"的实践却使讼师成为不可缺少并得到大力发展的职业群体,因而对讼师的评价也大都是正面的。这种不同立场比较下的考察会对我们全面认识讼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民间规约作为传统习惯法中成文的、历经千年而未中断的代表,表达了传统法文化的精神以及包括公法文化、诉讼文化在内的传统法文化的众多特征。通过民间规约反映出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影响着中国人对于规则或者法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借助民间规约相关材料来补充以往对于中国传统法文化中一些特征的认识,从而丰富与完善我们对于传统法文化在民间乡里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在法制建设面临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人民需求与制度建设存在着差距的当下,民间规约在与传统法文化相契合方面表达出的特征,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可鉴之资。  相似文献   

8.
对应社会经济的转型,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必须向现代化转型。从更新制度开始的转型引发了法律文化内部结构的冲突,现代法律制度与落后法律观念的冲突是转型的直接结果,随之而来的先进法律观念与滞后法律制度的冲突同时又在推进着转型。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西部乡村法制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产生冲突的实质和原因在于: 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冲突; 移植法律与本地民族特点的冲突; 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促使二者融合, 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途径是: 开展调查;合理使用民族自治区域法律变通权;确立习惯法有限适用原则; 实施社区实验示范引导制订乡规民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民间法司法适用的整体样态及其发展趋势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民间法研究的话语中,司法适用是必须与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民间法的司法适用整体样态是:国家司法机关对民间法的司法适用并不是非常的赞同和鼓励;基层法院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纠纷解决中存在民间法的司法适用;部分地区开始了民间法司法适用的试点.当前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基本特征是:私法领域适用较多,公法领域适用比较罕见;程序法领域基本不适用,实体法领域适用相对较多;法官在积极、务实、审慎、适当的前提下,对民间法的运用可能会背离了我国法律文本,但是从本质上看与我国法律的精神内涵实质是相符合的.进一步考察民间法的司法适用,应该把之放在国家法的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法治建设的语境下、现代化的语境下来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新文物保护法的制度创新,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制度、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制度、馆藏文物管理制度、民间收藏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论述了新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立法建议,如“文物”概念的立法完善、保护文物“原真性”原则的立法完善等。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不适与民间自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践表明,法治运行在我国民间社会表现出与既有的文化惯性、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乃至冲突.立足于我国民间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国家法的角色、意义,以及民间社会内生秩序的合理自治,是避免法治不适的尴尬局面的客观选择.  相似文献   

13.
陕西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陕西省民间投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民间投资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进入门槛高,不平等税费压力大,依靠融资发展难,投资环境不理想,企业自身经营能力不强,法律保障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必须最大限度开放行业准入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民间投资主体,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规划、引导,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关著作权法律适用的立法至今仍付之阙如,不管从理论还是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著作权法律适用的立法都是必要的。在立法中应采用分割的方法,对不同的著作权问题规定不同的冲突规范。在著作权本体的法律适用上可采用保护国法与来源国法相结合的做法,著作权合同的法律适用可以采用一般合同的冲突规范,而在著作权侵权的法律适用上以侵权行为地法为主,法院地法为辅。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两委”关系的摩擦类型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为填补土地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而产生的乡村新型组织形式,推行至今已经20多年,由于法律和制度规定模糊,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两委"关系不顺、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村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争权力大小,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两套领导班子不合,由于宗族、派性的渗入而导致村委会和乡镇政府管理权力的冲突等三种类型。为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地方探索出"三配套"、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两委合一"、"两票制"等实践模式。这些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理顺村"两委"及其与乡镇政府的权力运行关系。要保证村民自治的规范化运行,除了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调整,还要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乡镇政府的观念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间组织涵盖了当前的农村自治组织与追求非法利益的犯罪组织和非法组织。农村民间组织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政治法律素质的提高能发挥重大作用。我们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设,确立农村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地位;多渠道拓展经费来源,确保农村民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民间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等。切实采取措施实现国家法律与民间规则的良性互动,加强对乡村社会法律资源的供给以保证农村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及农民政治法律素质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商标注册存在着企业名称与注册商标保护的冲突、商标注册"抢注"、商标注册不当、立体商标与外观设计权权利冲突等若干问题,根据现行法律制度和社会实际分析探讨其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分为显型民主法治与隐型民主法治两大部分。显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它包括政治法律规范、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等三个层面;隐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它也包括三个层面:政治法律心理、政治法律意识和政治法律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显型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隐型民主法治建设略显滞后,主要表现为:隐型的权力本位思想与显型的权力运行规范的冲突;隐型的权利意识与显型的民主制度的反差;隐型的法律心理与显型的法治原则的背离。当前,为了实现显型与隐型民主法治的协调统一,应重视隐型民主法治建设。进行隐型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普及和传播民主法治背后的文化、观念、价值等,使人们在精神上变得现代化起来,形成与现代的政治法律相适应的态度、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方式,即培育人们的现代民主法治精神。而现代民主法治精神则植根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心理、社会、制度等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在理论层次上对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明确界定,并区分了习惯法与习惯、与国家制定法的差异,进而深入分析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相融合的一面,指出习惯法是国家制定法的渊源,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护社会整体秩序。同时,习惯法由于其与现代法制精神存在严重的文化差异,故又表现出与国家制定法相冲突的一面。文章深入挖掘了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消解的方法,以求为转型期的中国法制建设提出一些可取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然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传统行政文化对依法行政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制约。在新时期,深刻分析传统行政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从行政思想、行政观念、行政心理三个方面去准确把握传统行政文化对依法行政的阻碍、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行政文化的冲突,积极构建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现代行政文化,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