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左传》《公羊》《谷梁》三传记载的《春秋》经文互有异同,毛奇龄所著《春秋简书刊误》以《左传》记载的《春秋》经文为依据,对其中的人名、地名、文字不同之处做出了考正,订正了《公羊》《谷梁》所记载《春秋》经文不少失误之处。毛奇龄使用的考据学方法在《春秋》经传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戏曲评点的鼎盛期,涌现了一批戏曲评点大师,如王骥德、凌濛初、孟称舜、金圣叹、毛纶、毛奇龄,等等。毛奇龄以清初大儒的身份批点《西厢记》,使毛批本《西厢记》成为继王骥德、凌濛初以来《西厢记》"解证式评点"的集大成者,他的批点既有经学考古式的严谨,又展示了偏嗜曲体曲韵之学的风格特色。而毛奇龄在解证中时有会意,又赋予毛批本《西厢记》"鉴赏型"评点的些许特色,进一步推动了《西厢记》评点批评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姚鼐与理学和考据学刘守安清代统治者极重理学,视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根本,康熙皇帝称程、朱理学“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清实录》)。但明末以来,一个实学思潮在思想文化方面逐渐发展。入清之后黄宗羲、顾炎武、毛奇龄、阎若璩等注重对六经、孔孟之本意进行考索,...  相似文献   

4.
考证了毛奇龄在《西河词话》中所提到的连厢词例的传承由来及毛奇龄据连厢词例创作的《拟连厢词》:《不卖嫁》与《不放偷》,重点考察了其名称、类别、内容、体制和渊源,认为《拟连厢词》二种所写并非子虚乌有,而是反映了辽金时代特殊的风俗习惯,具有民俗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奇龄(1623—1713),又名(生生),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毛奇龄宦途黯淡,当然无甚政绩可言,《清史列传》载:“康熙十八年,以廪监生荐举博学鸿儒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二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寻假归,得痹疾,遂不复出。”①毛奇龄在道德方面,更无可炫耀,不但没有高风亮节垂彝后世,而且为人鄙薄,多有非议。但将其作为学者来考察,与当世同侪比较,毛奇龄则绝非平庸之辈。认真分析研究此人的特点,对后世学者较有教益。  相似文献   

6.
唐彪《家塾教学法》系《父师善诱法》和《读书作文谱》的合刻本。这个合刻本,最早刊刻于康熙年间。我们发现的版本有两种:一种是只有毛奇龄序的;另一种是有仇兆鳌和毛奇龄两序的。毛序写于康熙38年(1699),仇序较毛序早1年,写于康熙37年(1698),两种版本内容一致,个别条目前后有参差。刻本的扉页,右上首署“毛西河、韩慕庐、仇沧柱三  相似文献   

7.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期纪昀之《唐人试律说》则更强调合乎“法度”和“切”题。这显示出康熙末期至乾隆早期试律诗学观由空灵到质实的倾向。一方面,清代试律诗学的成熟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毛奇龄到纪昀,清代试律诗学也与清代古典诗学的发展密切呼应。  相似文献   

8.
毛奇龄的《西厢记》论释处于继王骥德和凌濛初以来《西厢记》学术性评点的顶端,其叙事论实可与金圣叹的叙事论双峰并立于清代戏曲评点史上。毛氏评点虽亦兴之所至,率性而发,但通读全篇则不难发现其系统性、理论性。如论叙事视角之“旁观”、叙事内容之“转变”、叙事照应之“暗度金针”、叙事节奏之“抑扬顿挫”,无一不体现毛氏的独到见解。其叙事论又可与西方现代叙事学相通。毛氏论析的叙述层次、叙事视角、叙事照应、叙事节奏、叙事方法,大致涵盖了现代叙事学的叙述人、叙事时间、叙事方法等范畴。梳理毛奇龄评点《西厢记》的叙事论,有助于构建古代叙事学与现代叙事学的内在关联,为中国叙事学固本培根。  相似文献   

9.
毛奇龄极力反对朱熹的"淫诗"说,在其《西河合集》、《经问》、《国风省篇》、《白鹭洲主客说诗》等著作中对"淫诗"及其相关的学说进行了反驳,勾勒了《诗经》被误解或曲解的大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于如何解读《诗经》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清诗中的若干版本与注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诗歌在版本与注释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考辨和澄清,其中比较明显的有几个方面:其一,项圣谟自题《大树风号图》诗的原始出处;其二,毛奇龄《赠柳生》诗的版本及典故;其三,王士祯《秋柳》小序的标点与理解;其四,"栖霞岭”与"烟霞岭”;其五,袁枚诗集的编年干支;其六,姚鼐《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用李白诗的问题;其七,黎简《题内子禅病图小影》的系年.  相似文献   

11.
刘宗周《论语学案》与黄式三《论语后案》同为浙东学派研究《论语》之经典。在注解原则上,《论语学案》志在教化,《论语后案》还原经典。在义理阐释上,《论语学案》求心之要;《论语后案》则对心颇为警惕,并将求心之要转化为寻礼之本。在解经方法上,《论语学案》直抒己见,《论语后案》重视考据。  相似文献   

12.
在《论语》中 ,“与”字的使用频率较高 ,词性比较复杂 ,意义也很丰富。许多地方如不细加审辨 ,会给理解原文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从整体上观照全书 ,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略陈己意 ,以期对《论语》“与”字作一全面描述  相似文献   

13.
《论语》首篇首章《学而》中的三句话次第分明、联系紧密。从文本的角度看,《学而》居于《论语》首章首篇,蕴含着先秦至两汉学者的文本共识;从思想的角度看,《学而》谈"学"谈"行",学行结合,反映出孔子勤奋求学、艰难行道的一生,凸现出孔子生命的力度和人格的魅力。因此,将《学而》置于《论语》首章首篇是有深意可寻的。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公冶长"篇、"雍也"篇有许多章句在古今众多注解中存有疑义,甚至被误读,对我们研究《论语》及领悟《论语》的思想造成障碍。本文将在质疑古今权威注解(分别基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此两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重新解读,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文献表明,对于索绪尔及其语言理论的研究,或侧重于对其语言符号系统理论理的解读,或侧重于其语言思想的哲学渊源,将其与其它理论进行对比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对比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理论与中国先秦时代的"名学"入手,进一步研究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相似文献   

17.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进行荣辱观教育的一个蓝本。《论语》中的关于荣辱观的阐述,与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很多相同之处,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学”具有学习、学问、学说、学派、练习、模仿、觉悟、教授等诸种含义,其中可以把“觉”理解为“学”之体,其他含义为用。这种理解有助于实现《论语》哲学的持续建构。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论语》中没有提出“生态”的概念,但在他的言论中包含着丰富而鲜明的生态意识,并在后来的儒学中得到发展。《论语》中的生态观是作为“乐”的前提条件,通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达出来的。同时它也是儒家“仁”与“和”的哲学思想现实层面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