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浩 《南方论刊》2008,(6):27-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的社会结果。”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并为之长期不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2.
丁剑 《江汉论坛》2007,1(10):14-16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我们要立足国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文章立足于现代实践格局,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高度,探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将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新的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社会活力是指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系统内部自然生长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社会活力是形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激发社会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社会活力是指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系统内部自然生长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社会活力是形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激发社会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志胜 《学术论坛》2007,30(9):53-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它是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新内容.爱国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从情感、道德规范、政治原则及时代特性四个层面揭示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媒体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闻宣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新闻宣传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对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其说是社会实践的成果,不如说是理论创新的成果;与其说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不如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的探索中的自觉显现。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能力已日趋成熟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把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终极目标的揭示,真正根植于人类社会发展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之中。本文重点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形态。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参与和开拓世界历史;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创造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第三,世界历史的未来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1.
周兴福 《兰州学刊》2005,(3):4-7,12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这一目标,对政府治理也就是公共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面对这一崭新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以崭新的观念去积极面对.我国政府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倡导者、指挥者,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也将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领航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和完善我国政府的领导职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已成为我国政府建设的主课题.  相似文献   

15.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机制,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从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新时期,我国社会处在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和“矛盾的凸显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必然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特色,和谐社会是特色与和谐的完美结合,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4-19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启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序幕;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三是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牢固的法制保障;四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五是提出小康社会构想,协调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适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