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人说中国经济的过快发展导致人们精神生活特别是道德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那么现在中国社会群体道德状况到底如何?是否像舆论媒体所说那样:中国道德在滑坡呢?  相似文献   

2.
对3170名儿童有关生态道德状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儿童的生态道德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城市的儿童,而其他城市儿童的生态道德状况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无规律可循,且并非都很显著。因此,中国儿童的生态道德状况不存在东、中、西部的差异,儿童的生态道德受经济文化、生活水平、自然禀赋以及生态状况的影响甚微。针对调查现状,对其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秩序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人们普遍地感受到了社会道德秩序的非良性运行对社会生活的冲击,理论工作者们也为此而困感,提出了矫正社会道德状况的种种策略和措施。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许多伦理学工作者依然把对社会现实道德状况的研究局限在社会风气的范围内,通常用社会风气这个概念来表述社会道德状况。风气是比道德低一层次的概念,用社会风气状写社会道德状况,是把道德和道德研究降低到风尚和风尚研究的水平。把道德问题纳入社会秩序的范畴,用社会学方法,从秩序的角度研究道德问题,将会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把对现实道德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早在古代,人们就看到人知善而不为和知恶而为之的现象,并试图对此给予说明。如何才能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遵守道德法则,知善而行之,知恶而避之,对于伦理学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这是一个道德动力学的问题,从实践上看,这是一个知行如何统一的问题,面对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而言,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提出该问题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学术信息     
自由主义的道德处境/周枫自由主义为坚持个人主义而削弱了人们的共同体归属感;为坚持权利优先立场而淡化了人们对美德的追求;为坚持国家的道德中立性而抑制国家在道德中的教化作用。一味坚持前一方面的价值有可能导致道德平庸、甚至道德滑落的社会状况,这不是自由主义的初衷。自由主义面临道德两难困境。面对保守主义和共同体主义者的批评,美国的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自由主义与道德的关系,许多人呼吁重视传统价值和美德教育。但是,自由主义并没有摆脱道德两难困境。自由主义的内核是防止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若是抬高以致优先考虑道德,就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度,道德问题在历史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道德主体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专心研究的问题,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所特别关注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对此也做了深入的微观研究。本文化的现实生活存在的道德问题出发,结合中国传统道德、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探讨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实质和内涵,尤其是探讨道德主体能动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一种靠人们的习惯、信念、舆论和传统的力量起作用的软制度。它体现着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关系状况和人的本质状况。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道德重塑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其应有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于12月14日至16日在广西大学举行,来自美国、韩国和圉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60多位伦理学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及和谐社会道德建构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知名学者陈瑛研究员、魏英敏教授、刘启林研究员、吴潜涛教授、唐凯麟教授、焦国成教授、葛晨虹教授等出席了本次盛会。“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剪影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人道德境界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各种价值观念共存、矛盾、冲突与整合,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加强道德自觉性,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已成为现代中国人面临的严肃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重新唤起人们对哲学形而上的追求,强化超越意识,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就能够由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7,(1):91-95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其内在道德意识与外在道德践行的统一体,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规范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对于社会道德规范之了解和践行状况,构成了当时社会中的宏观道德状况。社会的道德状况与个体人的道德素质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道德状况对于人们会产生形成哪些伦理道德观念,形成怎样的个体道德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个人在具有道德意义上的言语行为,又都会对社会道德状况起到或大或小的影响作用。个体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不同的个体人对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影响,是正反皆有大小各异的。在一个具体社会中,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数是逐渐增多还是逐渐减少,决定着这个具体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而社会道德状况、官方的道德宣传和倡导、尊长的道德教诲对于一个人的某些道德观念、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应当基于社会道德状况与个人道德素质的相互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促进社会道德状况的优化和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对武汉理工大学与湖北大学共400名大学生受访者的调查表明,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因经济状况的不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在显意识层面、中间意识层面与隐意识层面上中国在校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分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看来,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同感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实际上在向我们人类发出具有穿越历史时空价值和意义的关于道德生活或者精神生活的警告,而这一点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如果进一步联系我们时代的伦理状况来讨论康德的这一警告,那么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我们时代的伦理状况概念地描述为非道德的伦理状况,从而能够很好地厘清我们对我们时代的伦理状况及问题解决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文学和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社会现实把文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管是新生的,还是腐朽的,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道德正是作为最恒常、最根本、最普遍、最贴近的中介而存在的。以往只专注文学的独特性而轻视其相关性的研究状况是应该检讨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中西美学的交汇中,文学的道德性问题是应该提出,也必须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的灭亡,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爆发,而且也是道德危机的总爆发。顾炎武以一种历史的自觉,深刻反思明王朝覆灭的教训,致力于探寻中国社会道德文明之重建的道路。其道德伦理思想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对传统社会的负面国民性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发近代学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之先声;第二,不像宋明道学家那样讲玄之又玄的高妙道德“境界”,而只给人们预设了一个“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第三,他反对朱熹所说的对“狂者”要加以裁抑的观点,认为“大凡高迈亢爽之人易于入道”,主张带有个性解放意味的豪杰精神。这一切,都是顾炎武的道德伦理思想中的值得重视的近代性因素,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从道德理想主义向着经验主义或现实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精神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铸造。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的道德精神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保障并实现人们的基本平等权利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基于职业责任的伦理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具体载体,培养理性的道德思维方式则是塑造我们的道德美德的基本维度,而培育公共伦理精神则是当今社会促使人们道德升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评《经济人和道德人》肖启明唐继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义轻利”、“尚德轻得”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它要造就的人是一种单向度的“道德人”;而西方市场经济条件又孕育着亚当·斯密的所谓“经济人”,人们在行为中只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尽管确立并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一种质疑性观点认为人们的道德水准在不断下降,并将之归结为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结果.就市场经济本身而言,其并不提升也不降低人们的道德水准.人们的道德水准之所以降低,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即正处于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商社会.随着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即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状况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道德理性是文明人的一种禀赋,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即在于人心是否为文化之心和道德之心。中国以道德理性而称誉世界,儒家更把道德理性的高扬发展到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然而,中国文明的悲剧亦在于此:道德理想主义崇拜非但没有给中国人营造出真正的道德家园,相反的却是中国文明难以自新的根源。因为道德理想主义崇拜必然导致道德乌托邦的营建,而在道德乌托邦里,是最无道德可言的。因此,中国人哪一天跳出了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的思想陷阱,哪一天也就有了真正的希望和灿烂。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为坚持个人主义而削弱了人们的共同体归属感;为坚持权利优先立场而淡化了人们对美德的追求;为坚持国家的道德中立性而抑制国家在道德中的教化作用。一味坚持前一方面的价值有可能导致道德平庸、甚至道德滑落的社会状况,这不是自由主义的初衷。自由主义面临道德两难困境。面对保守主义和共同体主义者的批评,美国的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自由主义与道德的关系,许多人呼吁重视传统价值和美德教育。但是,自由主义并没有摆脱道德两难困境。自由主义的内核是防止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若是抬高以致优先考虑善道德,就有可能侵犯个人权利,走向道德强加以致思想专制。这是一个无解的处境,不可能克服。所能做的是保持一个必要的张力,防止固执于一端,在自由的对话讨论中解决此一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正发生急剧变化,探讨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