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河梁遗址所反映的墓葬形制是墓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的等级制.随葬只有玉器,"惟玉为葬",而且中心大墓的葬玉档次高、品质好,数量多.  相似文献   

2.
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墓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末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春秋早期秦墓惨遭盗掘的十多年来,学界对劫余后经考古发掘清理的两座秦公大墓之主多在襄公、文公、宪公及夫人间考虑,迄今认识不一。本文拟以文献所记和考古发现资料作为考证依据,认为大堡子山必有以秦公礼制而葬的静公大墓,通过M2是在M3连同车马坑建成后夹挤其间的奇特葬格局;两座大墓连同车马坑在内的整个墓地统一大面积覆盖纯匀的五花土,表明两座大墓是同时埋葬或同时封填墓口的遗迹;随葬器型、纹饰尤其铭文书体的差异只体现在M2一墓所出的器物上这一奇怪的差异以及十多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的各种迹象表明是出自大堡子山的秦子器,尤其秦子簋盖夔纹确切证明秦子簋是大堡子山的出土物。“秦子”,即秦文公太子静公等考证,认为两座墓之一M3为嬴秦第二代国君秦文公之墓,型制较小的M2则是未享国而卒的文公太子静公墓,即以秦公礼制而葬的秦子墓。  相似文献   

3.
押沙龙 《东西南北》2013,(19):64-67
五代是个暴戾的时代,而李煜在南唐并无残暴之令、恣睢之行、杀戮之政。连一副道学面目的《新五代史》也承认“煜为人仁孝”。 在黄河和洛阳城之间,有一座并不是很起眼的山,叫北邙山。它只有三百多米高,完全谈不上雄伟,离远看更像一片大土堆。但这片大土堆却是历史上最显赫的一块坟地。令年夏天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发了一条官方微博,说在洛阳孟津县发现了一座墓,很可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0,(4)
最近,作者在集安市郊上活龙村进行文物遗迹踏查时,新发现一处古墓群。该墓群分为东西两个墓区,共有古墓葬23座,年代为高句丽时期。墓葬皆属于积石墓类。在23座墓葬中,有坛积石石圹墓20座,其中串墓6座;阶坛积石石圹墓2座;阶坛积石圹室墓1座。这次新发现的墓群与1982年5月发掘的上、下活龙墓群的48座墓相比,类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0,(2)
叶尔基山辽墓是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墓主人是谁,一真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赞同太祖妹余庐睹姑公主说,对余庐睹姑公主的死因、丈夫、子女等相关问题做了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契丹字研究专家乌拉熙春教授新解读的契丹字墓志资料和研究成果,对《辽史》中的错误记载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6.
刘国宾 《求是学刊》2001,28(5):100-106
本文针对韩国学者金正善博士提出的渤海国亡于后唐天成二年 (丁亥、92 7)说 ,从四个方面对之提出商榷 :(1)渤海国亡于后唐天成元年 (丙戌、92 6 )说 ,乃后唐以至于南宋三百余年间史家之共识 ;(2 )《辽史》不仅《太祖纪》 ,而且其《表》、《传》所载大量史实亦确证渤海国亡于天显元年 (丙戌、92 6 )正月 ;(3)宋人所记载天成元年四月之渤海大陈林朝贡使团当由忽汗城出发于上年十一、十二月间 ;(4)由朝鲜史籍亦可旁证 ,渤海国确实亡于公元 92 6年正月。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5,(6)
集安是高句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古代高句丽文化精华的荟萃之地,特别是2004年集安以高句丽墓壁画、好太王碑等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高句丽墓壁画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等特色成为国内外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吉林省东部地区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11):143-147
本文对汉墓中常见的买地券及镇墓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买地券、镇墓文均具有冥界文书的性质,二者与战国时期的遣策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存在着遣策至告地策再至买地券及镇墓文的过程。买地券、镇墓文二者之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相近处。镇墓文功能较为明确,早期买地券真实性较强,史料价值高,晚期买地券则明器性质明显,内容也渐趋一致。但是,二者的流行时间略有重合,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尚需进一步讨论。文末还对买地券及镇墓文流行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讨论,并提出了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河北地区北宋早期墓葬发现较少,主要为简单砖室墓和土洞墓,自中期始发现的宋墓逐渐增多,出现仿木结构砖室墓,此外还有土洞墓、石室墓和竖穴土坑墓。北宋晚期仿木结构砖室墓更为流行,墓内饰有砖雕和彩绘,展示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场景。河北地区宋代墓葬中的随葬品鲜少,主要为瓷碗、瓷壶、瓷瓶、瓷碟及瓷枕等生活用器,俑类明器鲜少发现,这可能与纸质明器的流行有关,也反映了宋人的丧葬观念与鬼神观念。从埋葬方式看,有单人葬,但大多数墓葬都采用夫妇二人或三人合葬的形式,也有的墓葬采用了火葬的形式,可能是受到了佛教以及契丹等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坟大化前代在时间与考古学上的古坟时代相吻合。古坟出土的大量文物为研究大化前代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古坟是四世纪至七世纪的墓葬形式。古坟的特征是:一、坟丘高大,犹如拔地而起的小山。如最大的古坟仁德天皇陵全长475公尺,高30公尺,面积10万平方公尺。二、坟形奇特,前方后圆,好似一面盾牌。这是日本独有的墓式。前方部是祭坛,坟的正面;后圆部是墓的主体,内建石室,放置棺木。三、陪葬品丰富,有镜、剑、玉等三种神器、铁制武器、铁制工具和农具、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黑龙江地区不断出土金代的“嘎拉哈”雕刻品。1973年,在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群三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水晶石雕刻的猪“嘎拉哈”。1974年,在松花江畔奥里米金墓群二十四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玉石雕刻的猪“嘎拉哈”。此外,在阿城县金上京故城中还出土了用铜雕刻的大小不同的三枚猪“嘎拉哈”。这些“嘎拉哈”雕刻得十分精细逼真,与实物别无二致,是一种少见的雕刻艺术品,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熟练的雕刻技巧。 中兴三号墓是一座贵族墓葬,棺壁有彩绘图案,棺中撒有防腐用的水银。墓中出土了金到(这是一种腰佩)、金花饰、捏金线耳…  相似文献   

12.
《学问》2010,(2)
吐尔基山辽墓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契丹大贵族墓,女主人地位极高,当为一位地位崇高的女萨满。根据文献和出土遗物等综合分析,该墓主人有可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妹余庐睹姑公主。  相似文献   

13.
在编纂新志整理旧志工作中,我们发现《光绪兰溪县志·宅墓》有如下记载: 琉球国使墓在北乡邑厉坛。康熙三十年国使奉命入贡,经邑卒,因葬此。碑镌“首里府舆力向氏岙滨亲云上之墓”十四字。记清康熙三十年(1691)琉球  相似文献   

14.
绍兴印山大墓的发掘,以其宏巨的规模、特殊的形制和豪华的墓室而闻名遐迩。然而,由于古代盗掘的严重,墓内未能出土能证明墓主人为何人的直接物证,使得人们在惊叹其规模巨大的同时,不免产生一丝遗憾。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考证,作为发掘大墓的主持者和参加者,对这一墓主人问题研究已获明确结论,认为是越王允常。本文就此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15.
景明 《今日辽宁》2019,(3):48-51
<正>朝阳是一方神秘、神奇、神圣的厚土。虽然她历史的真面目已经渐渐被拨开,但从三皇五帝到孤竹古国,从"宗庙之始"的女神庙到牛河梁先人聚居地,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我们去发现真相。1黄帝葬在牛河梁?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墓主人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是一老年男性。随葬7件玉器为:勾云形玉佩、箍形玉、玉镯各一件,玉璧和玉龟各一对。据推测,箍形玉是墓主人与神灵沟通的中介神器,是墓主人神权地位的象征。勾云形玉佩是墓主人生前"一人独尊"、王权显赫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0,(6)
在辉发河上游主要支流一统河、三统河流域分布有众多的石棚墓群,目前已发现80余座石棚墓,初步判断这些墓葬建于春秋战国之际。辉发河上游石棚墓种类较多,保存较为完好,且多与大盖石墓和石棺墓共存,是研究目前存有广泛争议的关于此类遗存性质、年代、文化归属的最佳实物资料之一。辉发河上游石棚墓群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物色,是研究我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丧葬习俗的重要依据。也是探讨松花江上游地区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文化融合与传承,乃至东北亚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格局形成的最佳例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生春  明旭 《浙江学刊》2003,(1):166-171
本文首先探讨了春秋时寿梦至夫差七代吴王的墓址 ,指出   吴之蛇门外大丘、筑山北塘、胥女大冢和蒲姑大冢分别为寿梦、诸樊、余祭、余昧之墓 ,王僚、阖闾、夫差之墓分别位于吴之狮子山、虎丘和徐枕山。文章又在梳理考订越王世系的基础上指出 ,句践至朱句四代越王之墓应在琅邪 ,翳之墓在句容大横山下 ,翳以下诸王之墓均应在吴地 ,蒸山 (真山 )南面夏驾大冢应为无余之或无 弓 一田一田一 之墓。  相似文献   

18.
秦俑是"兵"还是"郎"?——一个貌似学术性的常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学理 《唐都学刊》2009,25(4):42-56
秦俑坑同始皇陵园内外诸多地下设施一样,都是"从葬坑"(称"陪葬坑"是一种错误概念,因为只有埋人才称得上是"陪葬").这些统统都属于陵园建制的一部分,是墓主生前生活内容的反映.坑中俑群是秦代官兵的艺术形象,其排列为体现秦代军事生活的主要场景,选择了阵、营、战、墓等四种方式来表现,从整体上就构成了一幅"秦代的陈兵图".模拟军队从葬,是秦统一战争接近胜利之时新增的陵园工程项目,体现着秦始皇军队的情愫.这一属性,就决定了它不是拱卫咸阳东门的"三军"布阵,也不是"陛戟"殿下的"郎",更纳入不了什么"郎系统".  相似文献   

19.
沈传衡 《唐都学刊》2023,(2):107-112
《长安志》所载的始平原在历史上名称众多,较为著名的别称有“毕原”“五陵原”“咸阳原”等。由《三秦记》《西京杂记》等古籍的记载来看,北芒岩多与“葬地”关系密切,“北芒”的最初得名应该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与相隔渭水南北对望的“南山芒谷”、发源于南山向北注入渭河的“芒水”是一个大的地理单元。然而“北芒”后又被讹称为“北邙”,这是“芒”“邙”同音,北芒岩本身又多帝王将相陵墓的原因所致。何武和王嘉的墓应该是相互毗邻的,《长安志》中有关何武墓、王嘉冢的位置记载有误,应该是后世版本流传中抄刻失误。  相似文献   

20.
贞惠公主墓与贞孝公主墓,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二女和四女的陵墓。两墓材料殊珍,堪称渤海考古的双璧。贞惠和贞孝虽然都是公主,但墓葬的形制、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就这些差异,探讨一下大钦茂执政的晚期,渤海社会在政治、文化、礼制、丧葬习俗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