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曲生命的悲歌--论师陀《果园城记》中的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 《社科纵横》2006,21(6):103-104
果园城中有三类女性:一类是在传统礼教中长大,认命而不争的女性,一类是聪慧多情,虽未“出城”心中却涌动着不羁梦幻的女性,一类是灰色女性。师陀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尤其是社会悲剧中包裹着的人性悲剧的书写,揭露了宗法制度的罪恶和女性生存环境的反自然、非人性。果园城中女性书写的魅力来自于师陀作为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一名游子深沉的怀乡情结和家庭没落命运所带来的生命悲剧意识互相纠结,呈现出的对待女性悲剧人生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2.
王文霞 《社科纵横》2005,20(2):164-165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奠基与经典之作,而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悲剧感很强的小说,二者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本文试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效果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中国现代典范小说为文本探析了静态悲剧的三个审美特征:一、平凡、软弱的悲剧形象;二、隐性、平缓的悲剧冲突;三、抑郁、悲凉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4.
周昂 《东西南北》2011,(14):32-34
“其实,曾国藩这个人既不是圣贤完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了深刻内涵的悲剧人物。”唐浩明如是说。1990年,他的小说《曾国藩》问世,曾国藩终于摆脱了政治的羁绊,红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5.
王文龙 《社科纵横》2011,26(5):82-85
缠绵爱情历来是文学吟唱的主调。在东干文学创作中,爱情悲剧小说佳篇迭出。本文通过对小说《三娃儿与莎燕》和《莎尼娅》的文本细读,着眼于作家及文本,挖掘在这两篇辛酸悲恸的爱情故事中,男主人公"延宕"的性格、封建礼教以及作家个体的民族情怀合力酝酿了他们爱情、婚姻的悲剧。表层的悲剧故事,折射出东干族的民族心理,以及这个民族的孤独气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三国演义》主题探讨方面,天命观等仅为一说;“善”、“恶”并不是决定中国历史更替的本质力量,在“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大背景下,世袭制往往造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智”与“位”相背离,形成中国历史的悲剧——一个统治集团的兴衰成败演化趋势,实质只是封建社会内部力量的更迭兴衰,缺乏历史大进程的质性飞跃  相似文献   

7.
田广 《社科纵横》2009,24(10):96-99
在将西方悲剧理论引入中国并确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过程中,王国维和朱光潜是两位关键性人物。比较二人悲剧观念之异同,对于考察中国悲剧理论与观念的现代发生及其演进,当有启发意义。王国维悲剧观的核心是“解脱”,而朱光潜则更关注“快感”;在西方理论渊源上,王国维独钟一家,朱光潜则博采众说;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王国维先否定后肯定,朱光潜则持否定立场;在美学取向上,他们同属于审美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8.
王文丽 《社科纵横》2007,22(5):173-174
哈代在其小说,尤其是悲剧小说中塑造了大批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女性形象。结合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论述其与女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女性悲剧具有的深刻内涵,以便对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王翠荣 《学术交流》2007,(2):174-176
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通过对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一群贫苦农民生存境遇的关注,讴歌了乡民们在灾难和厄运面前永不妥协的英雄气概,深刻揭示了主人公身上蕴藏的悲剧精神和审美意蕴,有力地揭示出我们民族灵魂中某些最本原的东西,不仅对当今的读者有着明显的启迪和教育意义,而且充分提高了当下文学的品质和格调。  相似文献   

10.
陈颖 《求是学刊》2005,32(2):97-102
英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但每一个民族基于各自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意识,又有不同的英雄崇拜标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战争小说对于英雄的崇拜不仅仅是崇智和崇力,更注重英雄的伦理道德标准.由于过分强调英雄的道德修养,同时又无以调和高尚的道德理想与严酷的现实生活的矛盾,使英雄们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鹿三和黑娃父子的悲剧是超越自卑者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的治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代名文《百合花》的独特风格并非如茅盾先生所评价的是“清新俊逸”,它更主要的还体现出作者茹志鹃“深沉悲悯”的精神风貌。同时,《百合花》也是一篇“没有爱情的爱情颂歌”。它传达了人类感情美好的爱欲。在艺术上,《百合花》是一篇象征写意结构的小说,这不仅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独出一格,而且也与20世纪世界现代小说相类同。  相似文献   

14.
自步入文坛以来,迟子建的创作始终植根于故乡地域文化的沃土中。对于故乡地域文化中极具代表特征的满-通古斯文化,迟子建依据怎样的价值立场和情感态度去书写,决定了她跨民族书写的文学表达。迟子建借助她对满-通古斯文化的理性认知和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成功地消除了“异族者”书写的痕迹,把过去鲜为人知的满-通古斯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为迟子建跨民族书写带来审美新变的是满-通古斯语族的萨满神歌。萨满神歌的引入,使迟子建小说出现了新的审美特质,并对营造小说的民族文化氛围、深化审美意蕴以及跨民族书写的创作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云芳 《社科纵横》2013,(7):131-134
文革历史是王松小说创作的酵母。他以独特的个体经验为依托,生动地再现了文革的日常生活空间;他通过知识分子与天才儿童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描摹出荒谬年代人性蜕变的轨迹,向后来者揭示出文革形成的内在人性动因秉承难能可贵的反思意识,他以悲剧、喜剧、传奇等多元化的审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文革书写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16.
论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的悲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茜 《唐都学刊》2003,19(2):8-11
“红叶题诗”是一个著名的传统题材 ,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 ,通过宫女与士子这种特定身份的婚恋 ,揭示了这种独特题材“红叶题诗”的文化内涵 :唐五代宫女的独特性与命运悲剧、晚唐五代士子对盛世的热望与现实的苦痛、婚姻的宿命观 ,显示了内在的矛盾冲突与整体悲剧品格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伟大历史贡献在于,他第一次以悲剧的眼光透视哲学,把悲剧感、悲剧激情转化、提升为一种悲剧哲学,与此同时,他以哲学的语言、哲学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悲剧意识的内涵,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张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8.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有着自觉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以独特的方式书写女性,呈现出在历史和现实情境中,在男权意志操纵下女性的真实生命本相和生存图景。这些小说里的女性所遭遇的悲剧,不仅来源于畸形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乱,更来源于男权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对她们的戕害。同时,铁凝对两性关系的悲剧性书写,显现出当下女性生活的真实情境,而这种对爱情神话的颠覆无疑构成了对宏大叙事、男性权威话语的冲击和消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精神是研究我国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渐染下,古典戏曲的悲剧精神带着深刻的伦理道德烙印。在伦理道德的规约下,悲剧人物以“忍耐”为特征,悲剧冲突因此被消解、淡化,悲剧的结局也充满“团圆之趣”。悲剧精神使中国的悲剧带有了独特的艺术品格,在世界的悲剧文化中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海 《社科纵横》2009,24(4):89-92
阿尔里·阿尔布都立足于民族聚居的乡庄,在其表现东干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小说中,民族意识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他吸收各方厩的文化给养,尤其是对俄苏文学的借鉴;充满激情地书写民族历史;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着清醒的批判意识,深切地关注着东干民族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