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明  侯丽清 《阴山学刊》2007,20(4):31-34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今民族工作的“纲”,然而,缺乏法治保障的共同体立法路径亟待纾解。通过考察当前地方民族团结立法规定及适用现状,可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缺位,且制定基本法《民族团结进步法》具有正当性和可行性,应予以专门制定,以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化水平,实现地方民族团结立法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开启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全面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富实践和鲜明特点,深入思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对策措施,对于推动先进区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详细梳理总结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启示性建议,对于同类型区域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终极安全:生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性问题尤其是生态问题在国际安全中突显 ,安全观念已经扩大。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安全的概念以及特点 ,生态侵略和生态安全在国际安全中的突显 ,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生态安全中的挑战。笔者从全球性层面强调生态问题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以及人类对此所作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     
《四川社科界》2010,(1):32-33
何为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在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风险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提出来新的安全观。近年来,人类对于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广西各民族共同繁荣;统筹社会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健全民族法制,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造重要条件;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创新民族团结工作,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分别表现出对国家-民族整体的团结与对公平、正义等时代价值认同的转向。这一转向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在民族工作领域中的具体反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时代,一方面表现为民族团结领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上的深入展开,另一方面表现为民族进步领域中民族个体或群体在主体发展层面上的时代要求。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境况,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并把握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的关系。两者共生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是我国民族地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展现了一个国家的时代风貌,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新时代习近平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民族团结进步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在汲取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对包头市2007生态安全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包头市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7.9575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0251 hm2,人均生态赤字5.9324 hm2,生态压力指数为3.9294.说明包头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  相似文献   

11.
姜明 《阴山学刊》2013,(5):21-24
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数量、规模都大大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带有民族色彩的社会矛盾,其特点是:突发性、复杂性、连锁反应性、民族性,如何解决这些日益突显的矛盾,是做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保障祖国北疆生态安全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看待民间组织的功能,常被看成是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有益补充,能够增强社会资本的储量,是民主的治理方式或是对国家的替代甚至抵制。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战略下的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政府应对慈善公益类、经济类、科技类、社区服务类民间组织采取多样化的培育支持策略,针对民族政治色彩浓厚且以社会自治为目的的民间组织采取不鼓励、限制其发展的分类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13.
冀文秀 《阴山学刊》2007,20(2):93-97
内蒙古的学校文化虽然历史不很久远,但是发展速度快,文化含量高,是了解和宣传草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掘草原学校文化的潜质,培育学校文化的亮点,展示学校文化的风采,尤其要让大学文化支撑和导引先进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稚 《学术探索》2003,(9):57-62
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从21世纪初世界格局、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层面来审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对于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安全环境,确保我国21世纪的经济安全、资源通道以及扩展全国的经济发展空间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国际大通道建设并非是云南一省的地方性行为,而是国家战略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陆云 《学术探索》2012,(12):77-80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南边疆中缅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突出问题的分析,指出中缅边境多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内传"与"外溢"的发展特点,这一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与稳定发展大局,应未雨绸缪,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在我国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形成了一种城乡分割、城镇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关系的反映 ,是一种带有“歧视性”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我国传统的以城乡分割为基础的二元结构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了挑战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整体进步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7.
郭晓岚 《阴山学刊》2012,(3):123-128
草原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草原开发利用、保护和牧业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草原资源保护法进行动态监测,从而对其进行效果评析是近年来学者共同关心的课题。立足于地区自身实际,掌握最新草原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状况,综合运用法学研究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现今进行有关效果评析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对草原资源保护法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作出完整评析。  相似文献   

18.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艰难、曲折但又颇有成效的统一努力,使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稍后的全国团结抗战准备了条件。承认现状,利用军阀矛盾,等待时机,全面改造等正确策略的运用使南京政府成功和平实现四川中央化,尽管反人民的政权性质决定南京政府统一政策的缺失,它不能最终完成统一的任务,但这十年间中国统一趋势的出现,却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刘海清 《学术探索》2006,(3):101-104
对中越边境文山段的历史考察表明,跨界民族的利益与边境的巩固和发展密不可分,因而不能像清政府那样撇开跨界民族群众利益而欲达到“靖地方事”的目的。边界少数民族过去是、现在仍是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