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宓文化建构的基本理路,是在濡染以关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汲取海外新人文主义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这两种理论渊源的内在结合点展开探讨,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对吴宓文化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基于这一考虑,从吴宓文化建构的核心目标、基本理念和立场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其文化思想两种理论渊源的内在结合点——追求道德理想,珍视传统文化,注重博采会通——展开了考察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化批判是阿多诺哲学、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文化工业)带来的艺术堕落、音乐衰退,特别是其强有力而又无所不在的文化控制,使阿多诺原有的文化启蒙、文化救赎的理想破灭,故而他对大众文化继始至终怀抱一种敌视的态度,并对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理论是深刻的、独特的,同时也是系统的,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对我们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对《哲学全书》的理解,不仅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思辨逻辑,同时也要能够跳出来,揭示在深刻的逻辑演绎之外所要针对的现实考量。通过对《哲学全书》三版序言的考察,发现黑格尔曾较为详实地阐述他多次修订和创作《哲学全书》的外在缘由。不管是为了满足授课听众对于“一种教本”的需要以及回应一些“外行人”对于该“教本”的批评和诬告,还是为了强烈批判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的不适宜“作风”“很坏的成见”以及毫无意义的争论,均鲜明地展现了《哲学全书》的现实指向与时代规定。  相似文献   

4.
需要的平面化及其消除——马克思关于需要异化的理论李文阁赵勇异化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而关于需要的异化是其异化理论的最精彩部分,它不仅展示了马克思对需要的人的理解,而且丰富和深化了其人的学说,同时还包容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及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特色在于,他在与当时一流知识分子一起,在明朝覆亡的刺激下,对于政治不仅进行了"理念的反省",同时也进行了"制度的反省".这种反省不仅仅涉及土地赋税等等制度,而且是对封建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提出了深刻和尖锐的反省.而这种政治思想的反省和批判由以发出的基础,则是他得自古典儒家的深厚的民本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6.
赵炎才 《唐都学刊》2004,20(5):65-69
早期维新派从救世角度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道德堕落,围绕价值取向上的塑造时代理想人格、追求天下国家之利,道德学理上融汇中西伦理道德精华以重构时代道德内涵,具体精神与规范上崇尚知耻、自强不息、忠孝节义、诚信求实以及平等、自由等。在理论体系上,对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等方面作了系统理论诠释,并主张从改革教育、注重修身、楷模示范、重禄劝士、抵制西方宗教负面影响等方面实现其救世目的。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2):76-78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开创的墨家学派曾一度引导过当时的思想界,时人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家也重视君子的培养,但他们的君子观是建立在自己学派的道德主张之上的,如兼爱、非攻、节葬等等。因为他们的群众基础不同于儒家,所以对儒家的君子观也就不时进行着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系统的君子思想。墨家的"君子"思想有其积极的成分,如对君子品格的要求和规范,但有些很显然也脱离现实,如对音乐的评价,所以在关注墨家的君子观时,应辩证分析,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墨家的君子思想和社会主张。  相似文献   

8.
孙媛 《唐都学刊》2011,27(1):102-106
从吴宓的文学批评实践入手,分析论述了吴宓文学批评所秉持的标准和方法。指出道德与审美构成了吴宓进行文学批评的两重标准,而"义理派"的文学批评方法又使得呈现于吴宓文学批评文章之中的道德宣喻和情感体察都超越了随机和率性的层面,具备了严肃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代际公平理念的升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樊勇 《唐都学刊》2004,20(1):112-1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通过自觉地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批判和超越,就人类长远发展和共同利益而作出的理性行为规范和正确价值选择。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的道德自律和顿悟,是人类发展理念的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  相似文献   

10.
略论杜甫对吴宓为人及诗歌创作的影响高益荣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学者、诗人吴宓先生的思想与诗歌艺术.其渊源师承来自于多方面。就其诗歌创作.受中国诗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杜甫。在他的身上和他的诗歌里,都明显地带有从杜甫那里吸收来的营养。他们两人都给中华文化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传统之学的务实学风和实践倾向以及古代儒者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及其发展是一个以儒学为主、诸子百家分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当时社会密切相联,以思维的批判性为主要特征和以伦理道德为主要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用感性主义人性论(或主情论)与理性主义人性论(或主知论)两条路线的斗争概括西方伦理思想史提出了异议。指出西方关于道德本质思想的发展,是从把道德看成神的关系向看成人的关系的不断完善过程。近代以前,基本上是神学道德占据统治地位,直至斯宾诺莎时代才出现了从人的方面研究道德的转折,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分别是典型的感性主义人性论和理性主义人性论。作者强调,马克思主义正是遵循了西方伦理思想这一发展趋势,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道德本质思想的科学总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描述生活,批判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层内涵,借助于批判日常生活来探索理想境界,这正是文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明清时期,以《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为代表,兴起了一股世俗小说的潮流,它们直接面对广大的市民群众,描摹和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实际,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了充分的批判。这种批判与当时以李贽等为代表的理性文化批判相映成趣,构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次较完整的文化启蒙运动。一、广泛的读者群众:世情小说对日常生活批判的现实基础任何文化批判如果不能被群众接受,不能转化为群众批判的力量,其影响力都是极其…  相似文献   

14.
通向文化批判之路——美国思想史家理查德·沃林周宪“阿多尔诺之后”,批判理论在哈贝马斯的旗帜下,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哈贝马斯的时代,批判理论早已越过了日耳曼思想的疆界,转而成为西方思想的主流之一。晚近以来,批判理论在西方各国的学术界日渐兴盛,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一现在有迹象表明,“文化批判”正在成为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当代文化的一种思想利器,然而由于“批判”概念长期以来在中国片面化、狭隘化、极端化的使用,这一概念的运用可能造成某些误解,甚至显得逆耳和刺目,因此有必要先为之正名。文化批判不是政治批判,不是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是新时期艺术道德的本质特征。自人类社会产生不同的阶级以来,在一切阶级社会里。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的标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槐规范、道德原则,都是为其一定的阶级、一定的社会服务的。毛泽东同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指出了无产阶级文艺方向.同时也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明确了社会主义文艺的道德准则。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正在形成一个开放的整体,整个现代文明包括精神文明也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文明。现代文明是在互相渗透,互相影…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价值问题应该采取生存哲学的视角,原因在于价值关乎人类生活意义的实现.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用善恶评价的价值,与社会人伦关系结构、道德原则和规范、美德能够满足和促进人们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关.因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历史性地发展的,所以道德价值也有着历史性.而道德价值有一种人类生活的最高理想——“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在各个历史时代则具体化为当时的“好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和谐思想、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都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继承,还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创新精神蕴含了新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20.
郑闯琦 《唐都学刊》2003,19(1):121-124
鲁迅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必须区分为元话语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分析。近年来对于鲁迅是不是自由主义者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这两个层面未加区分的结果。本文主要从鲁迅与自由主义在元话语层面的对话这一角度进行讨论,认为鲁迅与自由主义看似内核一致的个人主义其实是恰好相反的两种类型,鲁迅批判继承了尼采等思想家的力量派个人主义,并对具有"奴隶道德"特征的权利派个人主义及以之为基础的自由主义进行了元话语层面的批判。鲁迅并且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奴认识模式和"立人"、改造国民性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后来运用到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实践批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