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五四”运动到今天已经六十年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有过重大影响和功绩,以后又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过去对他已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这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在林彪、“四人帮”大搞封建专制和现代迷信的年代,却成了一个“禁区”。一九七○年出版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以下简称《斗争史》),以伪造历史,挥舞大棒的卑劣手法,把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关于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的评价,诋毁攻击成为陈独秀“树碑立传”。到底对“五四”与建党时期的陈独秀应该怎样评价?这不只是对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正确总结我党初期历史经验和坚持历史唯物丰义原则的重大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评价陈独秀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在“五四”运动前后的转变时,我们很少甚至还没有把他的宗教观作为他博杂思想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探讨它与他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的关系。其实,当时陈独秀很明确地说:“宗教在旧文化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在新文化运动中也自然不能没有他。”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陈独秀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基督教这个侧面来论述它对陈独秀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如何正确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不是本文的任务。本文仅从“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出发,揭示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公元1879—1942)字仲甫,又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当时“思想界的明星”,在其众多的文章、书信、演说中包含了很丰富的文化思想,涉及到了许多重大的文化问题。本文即就其关于文化的观念、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及国民性问题做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从"五四"开始投身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他在五四时期向旧道德旧文化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但是,伟大人物的成长都有着自已的具体特点.五四时期是鲁迅思想变动的关键时刻,那么,鲁迅的特点又表现在那里呢?他在五四前夕的苦闷,在五四高潮中的奋起,在五四低潮期的一面战斗、一面彷徨又意味着什么呢?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鲁迅是五四时代所崛起的无产阶级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对这样的评价又如何实事求是领会和理解呢?这都是研究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之一。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陈独秀的一生是复杂的。本文仅就五四时期(1915年《新青年》创刊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的部分哲学思想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把我国历史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场划时代的革命运动,首先是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反映出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把我国历史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场划时代的革命运动,首先是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反映出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1880——1942)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著名人物之一,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一九一五年九月由于他创办((新青年》杂志,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使他声名大振,成为中国很有影响的新文化启蒙运动思想家和先驱者之一,从五四运动前夕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通常被称为“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所进行的"道德革命"中,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试图构建一种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新道德体系,虽有不足之处,但在当时启发了民智,解放了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鲁迅“五四”时期的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其中一个目前有争论的问题,即当时鲁迅的进化论思想,略抒管见。一“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和主将鲁迅,在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井彡)响下,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左(羽一)的立场出发,怀着为人民大众谋解放的目的,与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取同一步调,对帝国主义、封迠主义的反动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彻底的批判,迠立了丰功伟绩。对于鲁迅的这一伟大历史功绩,大家都一致首肯;但鲁迅当时的宇宙观,或者说他使用的思想武(?)是什么呢?人们的回荅不一。有的同志认为,主要依俈无产阶级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作为思想武(?)。我们认为,这不符合实际(?)况。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陈独秀在其中起了先锋和中坚的作用,尤其是他对"民主"与"科学"这两大思想的极力张扬,尽管受当时时代的局限,陈独秀在"民主"与"科学"的阐述中尚存在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大思想对于启发民智、掀起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最璀璨的明星之一.他一手创办了短新青年*,首先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茫茫黑夜中点燃了启蒙运动的火炬,并且始终站在运动的最前列,对当时整个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对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民主思想的总体发展脉络和趋向,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仅没有使中国实现独立富强的目标,就连“民国”这块招牌也摇摇欲坠.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以后,大开历史倒车.他提然下令解散国会,废除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临时约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鲁迅“五四”时期的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其中一个目前有争论的问题,即当时鲁迅的进化论思想,略抒管见。一“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和主将鲁迅,在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左翼的立场出发,怀着为人民大众谋解放的目的,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在研究和宣传党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客观实际的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把被林彪、“四人帮”歪曲和篡改的地方重新纠正过来,恢复党史的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陈独秀所倡导的科学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五四前期他所说的科学包含自然科学,但主要是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五四后期他转而推崇社会科学,尤其是唯物史观,科学由此衍变、强化为科学主义,陈独秀科学思想的这一演变历程,与当时整个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变动趋向是相吻合的,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陈独秀在对基督教的态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但实际上,陈独秀在五四前后对基督教的这种变化态度并不是前后矛盾的,而是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五四前期,他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而到后期,他的这一主张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而是转为"以科学改造宗教"。这二者之间有变化,但并不矛盾,这一转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顺应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完成了从民主主义法律观向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转变。五四前期,他热衷于民主宪政建设,形成了以推崇法治、保障人权为主旨的民主主义法律观。五四后期,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重点研究了法与经济的关系、法的阶级属性和发展归宿、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国民革命与法制变革的关系等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陈独秀法律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揭示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且在实现国家现代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使中国传统封建体制奴役下的国民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建构具有更多现代特性的新国民,陈独秀一方面向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开战,另一方面又向传统国民传播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促使中国国民获得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放心态、斗争创造精神、科学态度等现代特性,达到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即国家独立富强.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五四时期两大中心口号之一,它与科学一起构成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五四启蒙思想家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使民主思想在中华大地风靡一时。但是,它只是时代精神灵光的闪现,中国并没有因此而走上真正民主的道路,这和当时民主宣传中存在的种种局限性不无关系。本文拟从陈独秀着手,就五四时期民主宣传的局限性,略陈管见。一、五四思想家片面强调个性自由、个性解放,激烈反对传统文化,极易致使国家观念淡化,导致个人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盛行。五四思想家宣传民主的一个主要方式便是猛烈抨击传统文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