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一部《蜗居》因为深刻反映了一群人的买房生活等社会现象,着实火了一阵儿。在感慨国内人居住的不易时,我又一次回忆起那段在新西兰旅游时所看到的,人家那房车才是真正的“蜗居”呢。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部《蜗居》因为深刻反映了一群人的买房生活等社会现象.以及涉嫌“三级”,被吵得热火朝天。在感慨国内人居住的不易时,我又一次回忆起那段在新西兰的旅游,人家那房车才是真正的“蜗居”呢。 相似文献
3.
4.
2004年夏天,我和她初识,也和这个城市初识。那天晚上,闲来无事,我们牵了手在夜市闲逛,忽然在一个十字街头,看见了玻璃橱窗里这三个彩色的字——雪花烙。 相似文献
5.
吴建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5-108
酒后驾车这一困扰我国多年的社会问题,自《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便有了刑法的严格约束,然而《刑八》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却在法律的适用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对此,应当从醉酒的标准、"醉驾入刑"的立法背景和目的等方面,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危险驾驶罪与其他相关罪,合理地适用该罪名,使《刑八》真正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6.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3,(10):104-107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以“家行走,梦悠游”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汽车主题旅游博览会(简称“汽旅会”),将于2014年5月1日-4日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隆重举办。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 相似文献
7.
徐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02-208
“醉驾一律入罪”是个假命题,其司法适用应当受到限制.限缩醉驾类型危险驾驶罪打击范围的根本路径在于肯定其是抽象危险犯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本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一是依据“但书”对本罪保护的客体进行实质解释,并允许反证,对有优势证据表明没有法益侵害危险的醉酒驾驶行为予以出罪化;二是实务中应重视本罪主观罪过的认定,本罪的主观罪过是故意,将过失醉酒驾驶的行为排除在本罪打击之外.前述两种路径相辅相成共同决定危险驾驶罪犯罪圈的大小,基于本罪抽象危险犯的立法例,只要醉酒驾驶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一般应认定构成危险驾驶罪,不允许例外,“但书”对保护客体的实质评价作用不应成为常态,除非有优势证据表明行为人醉酒驾驶不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许炯同志原是公安战线的干部,1992年离休后,15年如一日,积极投身于青少年教育工作。他今年76岁,任阳江市江城区关工委副主任兼讲师团团长,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每逢寒暑假、重大节日到来之 相似文献
9.
如今,离婚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这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加入离婚大潮尤为引人关注。日前,笔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近两年来,成都市老年人离婚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10.
11.
人近半百,所经历的世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坐车这事,其中的变迁,就很令人感叹。30年前,家乡的山路上还是流行我小时候常坐的木轮车。那是农村的一种很古老的手推独轮车,舅舅称它是木鸡公。他经常教我唱这样的童谣:木鸡公,喔 相似文献
12.
从共时平面看,"V开"结构中的"开"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它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和起始义。从历时发展看,"V开"中的"开"的演变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抽象的结果义;另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趋向义再到表动作的起始义。笔者认为这两种途径中的"开"逐渐从实义动词走向了虚化。 相似文献
13.
14.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看到两个年轻老人(60多岁的子女)搀扶着一位老老人(80多岁)到医院看病想到的。人老了,从社会人回到自然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返老还童,称之“老小孩”。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渐渐地衰退了,过日子出现“五怕一多心”:怕孤独、怕冷落、怕人嫌、怕忘事、怕生病,遇到稍不顺心的事易发“小孩脾气”。平日谈话、打电话、发言“收不住口”,别人听着有点烦,这大概就是“老还小”了!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这话对我们年逾七旬的人来说,体会更为深刻、真切。回忆年轻时,我与老伴同在一个大城市的两个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事真是不可思议:两口子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三四十年,工作再累,生活再苦,夫妻间很少磕磕绊绊,更多的是呢喃爱语、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甜甜蜜蜜地过着并不宽裕的日子。13年前,我和老伴双双退休 相似文献
17.
18.
据世界卫生组织事故调查发现,有50%~60%的交通事故都是由酒驾引起。酒驾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路杀手”.为了扼制酒后驾驶造成对他人和社会的伤害,各国纷纷出台了强而有力的措施。下面就让我们走出国门,一起去看看国外是如何严惩酒驾的。 相似文献
19.
20.
论我国“酒驾”问题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颖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33-35
近年来,我国的酒后驾驶问题越来越严重,"酒驾"行为是造成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进行有效治理,但由于"酒驾"者安全意识薄弱、法律对"酒驾"行为过于宽纵、执法者对"酒驾"行为执法不力等原因,"酒驾"行为在我国仍然屡禁不止。治"酒驾"须先治交通文化,对"酒驾"行为的认定标准应更加严格,对"酒驾"行为应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对"酒驾"行为应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