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红 《船山学刊》2006,(4):208-210
本文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文化效应三个方面阐述了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此为欠发达地区的森林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营销竞争优势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欠发达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竞争优势是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欠发达地区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我国欠发达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营销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欠发达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营销竞争优势构建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视角下欠发达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东西部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和发展潜力存在很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旅游目的地建设时,面临着认识上的差距和误区;经济不活跃,客流不旺;旅游规划与地区经济和旅游市场脱节;缺乏整体打造,旅游地综合吸引力差;重建设,轻经营管理;区域联合形同虚设,缺乏整体实力等问题。这些地区在进行旅游目的地建设时,可采取与当地经济互动、协调发展;重视区域软环境建设,提升综合吸引力;从区域经济的实际出发进行旅游目的地规划;以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旅游人才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旅游高等教育需要针对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在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旅游人才就业出口可指向少数民族聚居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就业,通过建立“黑龙江省贫困地区旅游人才开发基金”等方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从根本上促进弱势地区旅游人才的资本投资,同时拓宽声校旅游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开发过程常常会自发地偏离旅游扶贫的初始目标,学者们因此主张通过"社区参与"来克服单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以具体项目为基础的开发式旅游扶贫过程中,开发商、社区居民和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将进行多阶段的连续动态博弈,并形威包含"极度挟贫"和"极度开发"等多种情形在内的连续得益分布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扶贫模式意味着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得益均衡和信息完备对称,尤其是社区居民的习俗惯例随着旅游开发进程不断变迁和优化,从而使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能真正融入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开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旅游合作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做好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是加强旅游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的基本情况看,云南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珍贵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应重点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泛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总体禀赋状况的角度做好云南地区旅游资源与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二是从泛珠三角旅游区建设的角度做好云南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三是按照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云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旅游市场营销战略探析——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如何真正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有效地宣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发展力及市场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江西旅游营销的现状及其市场环境,分析存在问题、面临机遇及挑战,从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旅游市场的竞争战略、旅游市场的营销组合战略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国内旅游消费行为有了巨大的改变,旅游需求更加复杂、特殊、具有个性化,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趋向多样化,旅游产业集聚的现象普遍出现.文章以浙江中部两区、四市、三县为例,分析了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概况,指出浙中地区要以"群"的合力提升旅游规模,凝聚旅游发展的力量,并借鉴国外旅游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对浙中旅游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空间架构及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品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品牌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旅游不同程度地存在品牌模式化、误以品牌化建设等同于景区建设、旅游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不明确等问题。对此,应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依托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充分挖掘城市文化与内涵,鼓励和引导全民参与旅游城市品牌创新建设,以加快旅游城市品牌创新,拉动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桂林历村属于西部欠发达乡村,该村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被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是"中国社区旅游的典范".文章通过对历村的实地考察,田野调查,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给当地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而揭示了乡村旅游对欠发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一、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二、乡村旅游提升了居民综合素质;三、乡村旅游带动关联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四、乡村旅游促进了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休闲时代到来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提出,包括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在内的本地居民旅游市场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旅游地本地居民旅游市场地位提升的现实条件,明确了认识本地居民旅游市场重要性的意义,并提出了激活本地市场的旅游需求、优化本地旅游的宏观环境、提升本地旅游产品的市场供给、调整本地市场营销的思路以及拓宽本地旅游通道和信息等相关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2.
蔡明康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26-26,13
本文对崖州旅游的人与事,概述其二三事.  相似文献   

13.
论汉文帝三年太原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文帝三年有太原之行。此行涉及和匈奴的关系,体现了代-太原地方特殊的军事地理地位。汉文帝在太原的表现,又有仿效汉高祖刘邦回乡的迹象。相关记载对于汉代交通史研究,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测评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自从19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国家竞争力模型之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就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相关研究的追踪和分析,归纳现行主要测评指标和方法的特点,尝试寻求更准确地衡量旅游竞争力的模型和方法,从而使得相关政策制定者和从业人员目标更为明确。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测评方法从定性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展到多元定量分析,日趋客观和精准。从而使得在评估现实竞争力的基础上,准确研究和考量旅游潜力成为现实,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也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论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调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民俗旅游发展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和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调协密切相关,民俗旅游应以文化调协的思想为指导,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跨文化旅游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旅游业可谓如日中天,全球各地的旅游群体不断膨胀,异域文化冲突在跨文化旅游交际中频繁凸显。异域文化影响旅游者,同时,旅游者也会触动异域文化。影响跨文化旅游交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思维方式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也有风俗习惯的差异、行为规范差异等等。如何减少异域文化冲突,增大旅游者的满意度,并激发出旅游者重复访问的欲望,是当今全球化时代跨文化旅游交际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背包旅游及其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盛蕾 《社会科学家》2003,28(4):88-90
背包旅游作为一种另类旅游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旅游者。本文通过对背包旅游的内涵、类型及其特征的阐释,深入地说明了背包旅游的本质,使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背包旅游,并且健康地从事背包旅游活动。同时介绍了我国背包旅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略论导游语言艺术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与导游效果的良好与否息息相关.本文就恰当清楚、生动活泼、故弄玄虚、浅白易懂、幽默风趣等几种常用的艺术技巧进行引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帝王的巡游是指较远距离、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的帝王出巡、游历过程。帝王巡游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但也兼有经济、军事、文化意义,还有个人娱乐的目的。把帝王巡游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唯我独尊”的帝王治国安邦的良苦用心,而 且,也能使我们窥见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帝王赏山娱水、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时当前旅游市场中的颜色化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旅游颜色的概念内涵其实是文化和市场相结合,用光符号的形式造成的消费心理约定.进而,基于符号学对旅游颜色进行了语义解构,充分说明了旅游的颜色系列设计是符号营销的产物,颜色即代表了旅游产品属性,颜色化是旅游产品线的多样化、差异化开发的方法趋势.站在市场化视角,论文分析了旅游颜色营销的市场机理,认为利基市场的存在是旅游颜色设计的市场基础.最后,此文提出旅游颜色是旅游学的交叉边缘研究领域,并展望了其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