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概观2004年已经发表或出版的社会学研究著述与调查文献,我国社会学研究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既有延承又有转折的鲜明特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与时政密切结合在2004年的社会学研究中,相当部分的研究在选题上与时政联系紧密,新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学科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取向影响较大,这体现了社会学研究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敏感性。党的十六大和去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命题,为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课题。有数篇论文分别就“小康社会”的社会思想史源流“、小康社会”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选题的意义、来源、方法以及选题的标准与程序。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以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为依据,提出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要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1994—2015年,社会学在国家社科基金中立项项目总数达到2479项,本文采取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这二十二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对社会学学科的资助情况进行立项数据统计,从社会学学科立项总数、项目类型立项情况、项目立项地区分布情况、立项项目在各区域分布统计情况、研究机构和立项项目预期成果等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分析社会学学科研究现状、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我国社会学学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79年恢复重建社会学以来到目前已十多年了。重建时,费孝通教授提出了重建中国社会学的方针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实际,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些年来,我们根据这个方针,一直遵循着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研究工作者与实际工作结合的原则,使社会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比过程中日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学已经走出了重建阶段,走上了发展提高茁壮成长的时期。 到1992年止,高校社会学系已建成包括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口学、社会工作与管理在内的17个专业点,教师队伍初具规模,已培养出各层次社会学专业人才2307人。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豪兴  刘勇 《社会学》2010,(2):6-14
1949~1978年,中国社会学这段坎坷的经历令人难以忘怀。本文以翔实的资料,阐述了中国社会学老前辈在“院系调整”中维护社会学和1957年春夏重提社会学的经历与不幸遭遇。作者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国社会学中断近30年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政治不容许社会学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理应属于全人类。用非科学反对科学所造成的历史,不会再重演。  相似文献   

6.
科研选题对任何领域的研究都至关重要,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文章以自然辩证法对科研选题的系统研究为框架,详细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选题意义与原则,讨论了课题的来源、选题程序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依之对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选题方向做出前瞻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许妙发 《社会学》2007,(4):32-38
中国社会学社是旧中国社会学界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学学术团体,成立于1930年初,至1948年停止活动。18年间,中国社会学社通过举办八届年会、出版《社会学刊》6卷20期等活动,团结广大社会学家,明确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奋斗目标,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国社会学社几乎伴随和见证了旧中国社会学发展最为迅速的二十个年头的全过程,它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专业化中断”是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者考察了两种观点,认为它们未能揭示中断过程的全貌。从微观与宏观结合上,作者运用系统分析展开了中断过程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与人的选择,勾挑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结构因素:社会学范式转换、外来模式的影响、展开理论的探索,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学理论转型的讨论。对中断的历史分析,揭示了学术争鸣、中外社会学理论选择、对重大发展问题的正视,是中国社会学理论成长和建树的基础。作者强调,重述历史是一种理论行为,是对中国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社会学再认识,这一反思使人看到了经验研究所看不到的历史,看到了经验分析的局限。反思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是全国最早恢复社会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1979年开始建立社会学研究小组(基本和我国恢复社会学研究同步),1985年正式建立社会学教研室。经过八年的实践,这个教研室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在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曲折的历程 中国社会学重建的十年,是中国社会学近百年历史链条中的一环。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依其自身发展的脉络,可以分作五个时期:传入、建立、发展、中断和重建。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和论述中国重建十年的社会学。之前,对其前四个时期的历程做一简略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自 1979年恢复重建社会学学科以来 ,已经走过 2 0年的发展历程。这 2 0年也是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作为一门经验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受到时代的影响。一方面 ,社会学研究者努力追踪和反映时代的变迁 ,研究和分析在急速的社会变迁中不断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 ,我国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又不断对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类型和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试图考察如此背景下 ,近 10年来 ,在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中 ,中国社会学研究(特别是经验…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8月 2 0 - 2 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南京联合主办“‘中国社会学的最新发展与走向’暨《中国社会学年鉴 ( 1 999- 2 0 0 2 )》编纂学术研讨会” ,邀请国内社会学界部分著名人士、《年鉴》编委会成员共同探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并商议最新一期《中国社会学年鉴》编纂事宜。学者们就中国目前社会学的发展现状、特征 ,以及未来走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讨论与交流 ,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中国社会学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资料书刊 ,创办于1 989年…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十年社会学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考察,作者认为:随着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西方主流社会学的衰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更为多样化、社会学方法论更具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1)对实证科学的重新理解;(2)对社会规律的重新认识;(3)各种对立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微观与宏观、客观与主观、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方法的综合与相互补充。除以上几个方面外,今后我们还应当注重静态与动态、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这两个维度的方法论综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自1979年中国社会学重新恢复以来,至今已整整10年了。在中国社会改革的强大动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回顾这10年走过的道路,总结已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看看我们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即对10年来个“盘点”,对于继往开来,把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学若深入理解和反思现代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三十年来社会转型和建设的过程,仅靠社会学的学科化和规范化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能仅仅依赖对西方社会理论的摹仿和移植,不能仅仅依赖未经理论准备和反思的单纯的本土田野调查。我们必须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挖掘和诠释社会学前辈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以中国经验本身为基础,摸索现代中国的可能性出路,从根本上再造中国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精神气质。本次研讨通过对严复、孙本文、梁漱溟、、吴文藻、费孝通等社会学前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进路的考察,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特质和思想传统,并呼吁社会学界大力开展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开道先生与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道先生是旧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开拓者之一。杨先生在旧中国生活的半个世纪中,有10年站在农村社会学的讲台上,培养了一批批农村社会学工作者,当代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就曾是他在燕京大学时的学生。到1948年为止,杨开道先生出版了近20部著作,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对农村社会学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都提出过独到的见解,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仅对杨开道先生和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学术信息     
《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即将出版发行《中国社会学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资料,创办于1989年,至今已出版5卷。近年来,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下,社会学的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社会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学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学事业的发展,继续扩大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社会学年鉴》自2003年起扩版为16开。为保证《年鉴》的学术性、权…  相似文献   

18.
潘光旦是中国社会学史上一位较难书写的学者。结合中西方的优生学史和社会学史文献,本文指出“生物学派”曾一度流行于西方社会学界,潘光旦的学术思想与此派存在直接的源流关系。从孔德提出的科学层级来看,生物学是位于社会学下位的科学,社会学因而受制于生物学的规律。潘光旦在此意义上丰富了人类行为的解释层次,开创了从生物学视角分析文化现象的研究范式。但主流社会学在20世纪曾长期疏远生物学,当代一些社会学者致力于融合生物学建立综合性的理论范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鉴于与研究人类有关的当代生物学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各类社会理论,本文主张中国社会学应沿着潘光旦开辟的学术道路,建立和发展“生物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新编《中国社会学年鉴》已于1994年11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全书54万字,定价19.80元。 该书是继《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和1989年版《中国社会学年鉴(1978—1989)》之后,又一集中国大陆社会学发展之大成的编著,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1989年到1992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社会学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的实绩。各条目撰稿人皆为各有关方面确有研究的专家,对其所述评领域的研究情况,心中有数,选材精当,分析在行,评价客观公正,即使是对自己学术论争对手的观点的述评亦能如此,尤难能可贵,不仅体现了这些撰稿者的学识水平,也体现了良好的学风,这也上年轻的中国大陆社会学长进的真正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实证主义——西方社会学的主流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学自产生以来便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倾向:实证主义的和现象学的。它们相互否证,均为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不是说其贡献可以等量齐观。我们发现,迄今为止,取实证主义倾向的或者说相比起来更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社会学家、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科学性上都占了优势。 本文将要探讨这一历史事实并试图弄清实证主义的这种优势是如何形成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所谓“实证主义倾向”、“现象学倾向”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现实中的这种分野虽然客观存在,但却没有这么清楚——这种划分是我们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