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收能力是相对于效益而言的。经济体系对投资的吸收能力,则指经济体系所能有效吸收的投资水平。 “人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投资也是如此。即使有投资需求,又有投资供给,也不能企图一下子完成投资。因为,经济体系可能吸收不了过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我国,由于过旺需求的牵动,投资水平往往超过投资吸收能力,带来投资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信贷投资规模作为银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投资方式,是指通过扩大存款总量,从而增加贷款数量额的途径,给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一、信贷投资规模的判据 信贷投资规模的判据是信贷以何种投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信贷业务通过两种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一是扩大信贷投资规模的方式;二是提高信贷投资效率的方式。如果经济增长有50%以上是由信贷投资效率引起的,我们就称引起经济增长的这种信贷投资方式为信贷投资效率或称为非信贷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1958年、1970年、1978年出现了三次投资规模大幅度膨胀.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周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1978年投资规模严重膨胀后,国家及时进行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1982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接近30%,1983年降到10%左右,1984年又增加到25.6%(已扣除不可比因素),1985年又比上年增长5.5%,1986年投资规模继续膨胀.不少同志从经济角度对造成投资膨胀的供给原因(如银行贷款规模扩大、预算外资金来源增加等)和需求原因(如消费结构的变化、非生产投资需求的迅速增长、企  相似文献   

4.
经济对投资的依赖一旦达到畸形的程度将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致完成,投资的动力机制将逐渐弱化,去投资化过程不可避免,并且该目标能否实现也是衡量我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由于投资在宏观领域的特点,以及国内其他有效需求尚无法与投资规模下降形成抵消作用,去投资化过程或将致使经济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增长和较严重的通货紧缩时期;但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程度会不断提高,而过去高投资化过程中我国国力的持续增强也为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增强企业技术改造的活力,恰当地规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合理的调整技术改造投资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经济效益,是企业推行科学技术进步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找活力、比贡献的关键问题。在企业技术改造中,活力来自科学技术进步,并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因素与周围环境的变化;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经济效益是宏观综合控制的重要内容。投资规模受企业经济实力的制约,投资结构受行业综合管理与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投资经济效益是技术改造的目标,受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企业综合素质的制约。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适当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金融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县域金融需求的内生性越来越明显,而县域金融供给则仍是由政府主导的、完全外生性的,因此,实体经济内生的金融需求不断增长与外生的金融供给不断萎缩之间的矛盾成为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基本矛盾,金融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调动县域金融活动主体的内在动力,构建内生于县域经济的、适合我国县域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特点的县域金融新体系.同时,县域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还还必须有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撑.  相似文献   

7.
试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消费需求不足,既是短期问题也是长期问题,调整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最终消费率,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宏观经济调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必须重新认识消费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入准确把握当前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是制定刺激需求政策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增长制约或导向因素的角度看,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从改革前单一的资源供给约束逐步转向需求与供给双重的、以需求为主的约束;二是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从先前附属于供给,之后从属于投资,转变为独自充当导向经济增长的主动因素。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增长趋缓,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国家和地方扩需的招数如数用尽,但消费需求的总态势仍处于疲弱低迷状态,消费市场启而不动,离预期目标相距甚远。当.前引起消费不振的原因很多,如:收人…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73-76
随着我国公共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不断扩展,公共投资绩效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0个省份在2008—2013年间的投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投资的效率不高,并且不同省份呈现出时间和地域的双重效率差异。主要结论是: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完善政府投资的审核、决策、监管机制,是提高公共投资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各地区、部门及企业只有内在的投资需求冲动而没有自我抑制投资欲求的自调力,是投资规模膨胀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投资规模,首先是要控制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投资需求冲动,使它们能对自己的投资需求进行自我抑制。但是,我们长期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投资规模的宏观控制上往往采取“堵截式”的死控办法,只注意对投资要素的分配、投资过程等进行控制,而忽视对投资需求的约束,使得各地区、部门及企业不会对自己过度的投资需求进行主动制约。其结果是国家无法控制由各地区、部门及企业所形成的巨大的投资扩张冲动,国家采取的各种控制防线都会被冲破,造成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1984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堵截式”的死控办法,而应该采取“疏导式”的控制办法,首先把控制的重点放在消除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难以餍足的投资需求欲望上,使它们有自我抑制投资扩张冲动的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消除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投资扩张冲动,提高它们自我抑制投资需求欲望的主动性,作为控制投资规模的首要一环。由于对地区和部门的投资需求冲动的抑制,与对企业的投资需求冲动的抑制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下面分别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对投资规模膨胀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各种紧缩政策,这样虽有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没有大的改观。不仅如此,由于“一刀切”的行政控制还严重影响了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在需求膨胀同时可使供给状况恶化。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单从投资总量控制入手而不改善投资结构,既不能真正有效控制投资过度需求,也不利于供给能力增强。因此,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研究中发生的一些理论争论,有时症结往往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系统理解,在于对各种经济问题相互关系及其在理论体系中所处地位的理解。比如,经常发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总供求缺口(也可称“总量短缺”)究竟原因何在?是由“需求过大”决定的,还是由“供给不足”决定的?由于超额总需求或总供求缺口=总需求-总供给,因此两种观点似乎都符合基本变化关系并似乎都能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这一争论的主要症结就在于理论逻辑和概念体系方面的问题。就现实中存在的经济弊病而论,既有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供给失控的问题(从而引起总需求膨胀),又有生产效率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之类的问题(从而引起总供给水平低下,或称“总供给不足”)。但问题在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31-238
绿色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当前制约我国绿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绿色发展需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结合起来,把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结合起来,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我国绿色发展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正确的投资政策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1989年起发生的市场疲软着手,认为经过十年发展和投资体制改革,投资需求不足正在取代以往的投资规模膨胀而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新问题,亟需我们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的前提教育。济学认为,国民。济与教育事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可以在许多方面对教育进行制约,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教育所需资源的制约,说到底是对教育投资的供给能力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因此研究教育投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经济的供给能力。研究教育投资同时还应该考虑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合理的教育投资就是在经济供给能力和教育发展的规模需求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研究地方教育投资的合理性,必须了解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哪一类别,这便是教育经济…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表现为主体错位、效率低下和总量不足,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缺乏主动性,投资渠道逆向,扭曲了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制度创新,实现由农户供给为主向政府投资为主的良性供给机制转换。  相似文献   

17.
政府IT投资价值的过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IT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而投资控制相对薄弱,通过有效控制促进政府IT投资价值的实现,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所谓VPC(基于价值的过程控制)是指在VPC闭环中完成过程控制和价值分析功能,不断提高VPC成熟度,改善价值实现过程效率,促进政府IT投资价值的实现.在VPC成熟度与价值实现过程的效率之间进行的相关分析,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为以上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投资效益不佳,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究竟症结何在,众说纷纭。本文就此谈点看法。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标志关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标志问题,各种观点很多。例如:以固定资产投资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或二者增长速度之比,或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与建筑材料、设备增长速度之比,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之比等等。我认为,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标志必须首先分析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超过国力所限,造成经济过热,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治理整顿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缩减,又造成需求不足,产品大量积压、市场销售疲软等经济过冷现象。实践证明,宏观经济运行无论是“过热”还是“过冷”,都对国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而投资膨胀或投资不足,是造成经济过热或过冷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力争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两个伪问题--评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3,23(5):54-59
分析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的价格、需求价格、供给价格和供给与需求称谓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供求与价格反正比关系是难以成立的.假使商品供求与确切的价格概念,即(单位)供给商品换回的需求货币收入联结、建立关系,那就形成供求商品与供给商品交换需求货币的关系,或与需求货币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则是无法论证、不能成立的伪问题.因为经济人以较少成本交换较多收入、追逐利润避免亏损的行为,反驳了均衡价格和经济均衡的供求均衡、效用最大化的市场交换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