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6):142-144
《尔雅》开篇首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亻叔)、落、权舆,始也".学界对其中的"权舆"争议最大,历史上很多经儒对其始义之由来做了种种探讨,直至今日也时有探赜祛疑者.本文拟对诸说简作评析,并提出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 相似文献
…… 相似文献
2.
齐社祥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
《国语·越语》记夫差以“礼先壹饭”卑辞求和。对“壹饭”一词,自韦昭以下,均解作年长。本文征之群籍,考其源流,揆诸情理,论证“壹饭”不当解为年长,而指小小恩惠。 相似文献
3.
吴阌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正>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梁肖统《文选》卷45引《宋玉对楚王问》则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 相似文献
4.
《素问》"適其脉"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登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86-187
《素问》“其脉”中“”字的训释 ,诸家所说纷纷。运用归纳汇证与因声求义之法 ,认为“”是诊视、察视的意思 ,“”当读作“目是”。 相似文献
5.
杨俊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2)
《经》文以“利”释“义”,即用“利”字为“义”下定义;意思是:凡“义”即“利”而非非利,非“利”则非“义”。《经说》三句:(1)“芬”字,毕沅释为“美”,是;其他还有一些解法,则不必是。(2)原文本无讹误,下一“能”字,实应训“安”,是把“义”定义为“能安利”“天下”。(3)墨子实在是十分汲汲于用世的,虽又主张“爱民者非为用”,但并未绝对地排斥“用”,“非为用”也绝不是“必不用”;这里的意思是,“利”天下不是为了“用”天下,即“不必用”而“利之”,是“以天下为芬”而“利之”的。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光辉诗篇之一。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传诵,就是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孔雀东南飞》同其他许多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一样遭到了厄运,被打成封资修黑货。从此,教材不敢选,课堂上不敢讲。古典文学研究者对它亦不敢问津。 相似文献
7.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孔雀东南飞》今译丘良任汉末建安年代,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赶走了。她发誓不再嫁人。刘家逼她嫁,她就投水死了。仲卿知道了,也在庭前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同情他们,就写成了这首诗。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 相似文献
8.
王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一书,题目叫《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作者为“无名人”。诗前有序。以后赵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也收载了这首诗,题为《焦仲卿妻》,称“古辞”,并说:“《焦仲卿妻》,不知谁氏之所作也”。诗前亦载序文,字句和《玉台新咏》略有出入。现在一般人常取长诗首句以作篇名,称之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9.
费秉勋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7,(1)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徐陵编辑了一本诗集《玉台新咏》,里边收着一篇题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叙事长诗。徐陵之前,还有其他人编成的一些诗集,如《古诗集》、《众诗英华》、《古今五言诗美文》等。这些诗集早已亡佚,它们有的是否也收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首,我们现在已无法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黄金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3):45-52
庄子·秋水》中的"望洋",或作"盳洋"、"望阳"、"望羊",以"望羊"为正体,历来解为仰视貌或远视义.现代则多认为是联绵词,在词义上或袭取旧说,或通过系联同源联绵词求得许多以不明为义核的新解.但集中剖析此词从上古至后世的诸多用例,即可知它不是联绵词,而是以偏正结构喻指眼的一种病相,即眼白多而偏下、瞳仁小而偏上且不转,并都作谓语,不修饰动词.故"望洋"本义是定睛上视貌,引申为定睛高远视义,指有心志、抱负者眼相.《庄子·秋水》"望洋"今皆误连"向若而叹",其实当连上"目"而成"目望洋"句,此"望洋"用为本义.《庄子·秋水》中此句描绘河伯肖像,寓意深刻."望洋"之所以长期得不到确诂,是由于词义训诂只释名而不解物,也是对联绵词的误识与误诂. 相似文献
12.
余志朝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2)
“吾谁与归”正诂余志朝范仲淹《岳阳楼记》最后一句是“微斯人,吾谁与归?”多年来初中教材,大学教材及其他一些出版物对这一句的注释、译解甚多。主要说法有以下四种:一是以为“与”是介词,“谁”是“与”的宾语,“归”讲成“一道”、“在一起”、“归依”。如初中... 相似文献
13.
何剑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1)
我自幼就爱好屈原的作品,但苦于文字艰深,理解不易。作为个人阅读,可抱陶渊明的态度:“不求甚解”,但是后来,职业却是教书,持这种态度,就不行了,抗日战争初期,在一个小县的中学开始讲授《离骚》,备课时,也参考了好几家人的注释,但到课堂上去讲,无论使用那家的说法,都说不园。于是有些句子,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作释,断断续续地好几年,终于作成了《楚辞新注》十七卷,《笺屈扎记》一卷,《楚辞俗证》两卷。有一两次,还将它们写成油印,发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蔡镜浩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影响远及日本。但此书及刘孝标的注包括不少晋宋间的特殊词语,其词义为一般辞书所不载,故解读困难。近人对《世说》词语考释颇多,发明甚夥。即使如此,其中仍有一些词语,待进一步考释。今呈一得之愚,以续诸贤之貂。 相似文献
15.
薛恭穆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离骚》朱熹《楚辞集注》:“謇,一作蹇”.“謇,难词也.前修,谓前代修德之人.”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謇,语词.通作蹇.”郭沫若《离骚今译》:“謇,发语词,楚方言.”按:謇,犹“謇謇’,忠贞貌.“謇吾法”即“吾謇法”之例句.因为状语提在人称代词主语“吾”、“余”、“谁”前面,这是屈宋赋语法的通例: 相似文献
16.
黄灵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猖披“何桀纣之(犭吕)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王逸注:“(犭吕)披,衣不带貌。言桀纣愚惑,违背天道,施行惶遽,衣不及带,欲涉邪径,急疾为治,故身触陷井,至于灭亡,以法戒君也。”洪兴祖 相似文献
17.
杨俊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
《经》《说》文的校勘和诂释,历来异说颇多。本文在详细考察前人成说、驳正各种各样误解、补充疏通证成正确见解的同时,认为原文的哲学意义在于:就着语言和思维二者阐述了认识论中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俊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是对历来异说纷坛的三条《经》、《说》的校勘和诂释。文中详细考察了前人成说,驳正了各种误解,补充、疏通、证成了正确的见解,也提出了个人的看法:(1)第一条的“若”字,义为“如此”、“这样”.指代“臣萌通约”;(2)第二条是对“见”的具体分析,对“体”和“尽”一无轻重贬褒之意,更与“兼爱”无涉;(3)第三条的三个“非”字都是名词──错误。从而证明了《经》《说》的意义分别是:(1)君是臣民的总的约束;就是因为臣萌通约而得名的。(2)见有体见、尽见二种;部分的见是体见,全面的见是尽见。(3)正确就是没有错误,如圣人看似有非而实则无非。 相似文献
19.
何钊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1)
东 皇 太 一 盍将把兮琼芳 王逸曰:"盍,何不也。把,持也。琼,玉枝也。言已修饰清洁,以瑶玉为席,美玉为镇,灵巫何不持乎?把玉枝以为香”。戴震曰:“盍,合也。”刘梦鹏曰:“将,进也”。 剑薰按;盍,戴震释合、是。合,当也。将,当训请。《诗·郑风》:“将仲子兮,勿窬我墙”。毛长《传》:“将,请也。”又《卫风·氓》:“将子勿怒,秋以为期”。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