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湖南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HNUGE),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节能环保等角度,比较分析了湖南省承接四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期影响.结论表明:从经济增长目标出发,湖南省现阶段应结合优势产业承接工程机械业、结合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农产品加工业、结合劳动力优势承接纺织服装业;但从"两型社会"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湖南省应首先重点承接信息知识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承接信息知识产业转移将有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而承接农产品加工业将有效促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对环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北民族地区 ,多属“老、少、边、穷”地带 ,长期以来 ,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以种植业为主 ,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 ,主要靠提供原料、解决农民温饱 ,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农民增收 ,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恩施自治州为样本 ,全面分析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现状及落后原因 ,阐述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民族地区经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论述了发展民族地区加工业存在问题和思路 ,对民族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长沙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龙头不大、投入不足、品质不高、环境不优;同时,长沙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市场潜力大,现实差距大、发展空间大。基于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长沙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模式,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发展服务,落实发展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湘阴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摸索出长期开拓土特产市场、滚动式开发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这种思路与做法被总结为"湘阴模式":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关键在于打造品牌优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的崛起与农业或农村振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适合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便是推动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地域经济发展.对豫东地区100家面粉加工业的调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规模经济是该地区面粉加工业发展的关键,未来中国面粉加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将是规模化、集约化.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农产品加工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结合湖南的省情及应对“中部崛起”的机遇与挑战,对加快湖南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是尽快成立湖南农产品加工协调服务机构,尽快制定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引邻龙头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三是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四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食品产业是广西重点发展的千亿元支柱产业之一,而且是首个超千亿元的产业。广西食品产业重点发展的行业都属于农产品加工业的范畴。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报告从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入手,针对加工原材料、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装备与包装材料、质量安全体系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凝炼出26个技术课题,通过技术预见确定了七个重大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部的农产品加工业受产业布局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发展速度缓慢 ,内部结构单一 ,加工产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而要改变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企业类型 ,从西部农业的特殊性和省情的差异性来看 ,中小企业是扬长避短的首选 ,并且在整个“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 ,中小企业模式也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着西部工业化进程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县域工业化的战略选择,符合区域经济竞争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原则,并能发挥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湖南省县域工业化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湖南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大部分县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优化投资环境,激活民间投资;与国际标准接触,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一体化经营入手,解决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提高集聚度,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江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加工业在发达国家是极其重要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江苏农产品加工转化产值不断提高,但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不高,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我国沿海兄弟省份。新时期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产业运行的社会环境;加强组织创新,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完善技术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以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将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常德市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地区,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应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工农业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在理论和实践上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发展模式,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集群区域的“三农”问题,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但其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此地方政府应适度作为,依据本地比较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园区、引导中小企业集聚、重视优势产业等培育特色和品牌产业集群,通过打造集群品牌、宣扬信任合作的文化氛围、扶持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将现有集群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目前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农业结构仍需调整。中西部地区应采取优化种养加结构,提高品质效益,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外向度,实行区域布局,扩大规模生产,开拓营销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化进程等措施促进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SPS措施是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非关税措施。进口国设立SPS作为一种产品质量门槛,其遵从成本首先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行为,进而影响其贸易流量。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和供应链系统方面更具有遵从的优势,贸易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对SPS措施贸易偏转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一和第二年,贸易偏转效应不明显,原因在于SPS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有区别对待原则,且农产品生产的区域特征明显。但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三和第四年,农产品进口来源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存在贸易偏转效应。作为农产品出口国,这要求中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产业链的固定投资,以遵从国外SPS措施为契机,提高农产品质量层次。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和谐是当今生态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将此生态理念空间化,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维育关系,塑造良好地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文章提出生态理念空间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绿色边缘区”。通过发掘、利用、创造城市中特有的“绿色边缘区”,使城市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基于二者间内在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使城市建设空间与绿色空间有机融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发展的变化 ,农村多余劳动力到哪里去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已成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遵循城乡一体化思想 ,从短期和长远的观点出发 ,对此提出了应当综合采取的重点措施是 :提高大中小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 ;发展乡镇企业以增加农民分享产后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 ;加速培育农民经济组织以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 ;加大科技成果推广的速度和规模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增收的素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增强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集体性权利。含地理标志私权利属性变化问题,与原产地名称、原产地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之间的冲突问题,产地内、外生产经营者的权利分享问题,农产品品牌差异性的保持与淡化问题等。产业发展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管理机构的主导、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配合、企业的支撑和农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贵州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开始形成了农、林、牧、渔共同发展的格局。但是,还有相当的差距,还必须作进一步的战略性调整,本文对调整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及战略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贵州农业结构调整必须突出重点,在产业上应突出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在布局上应当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生态农业重点区;在加工上应当培育龙头企业;在产品上应当培育农副产品的品牌和名牌产品。在这些基础上进而培育农业的支柱产业,增强贵州省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流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农产品的流通效益,农产品流通应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抓好产品物流;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是采取多种销售方式;五是进一步加强批发市场的建设;六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七是大力培育、规范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八是注重对农产品流通的管理;九是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十是建立多种流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