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东北军和西北军在陕北“围剿”红军接连受挫的形势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及其南京方面的一批军政要员,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后的十三天,即12月25日,在蒋介石以“领袖人格”保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下,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从而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对于张学良亲自送蒋到南京去的这一举动,当时的东北军、西北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以及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博古等同志,是不赞同的,同时也是难以理解的。他们都曾说服过张学良不要亲自…  相似文献   

2.
东北军是一支以驻地和官兵来源为名称的地方军队。它的前身是北洋军阀张作霖领导下的奉系军队。东北易帜后 ,东北军成为一支势力强大的地方实力派 ,即地方军事集团。在“九·一八”事变之前 ,东北军的政治作用主要表现为几次出兵制止军阀之间的混战 ,“九·一八”事变之后 ,东北军率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并在张学良将军的领导下和杨虎城将军及西北军发动了西安事变 ,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谈谈东北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一、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三省”是实现其法西斯对外扩张政策的重大步骤,东北军民联合抗日,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下令不准东北军抵抗,在一夜之间,日本侵略军就占领了沈阳全城,15万东北大军不战自退。不到一周时间,日本法西斯军队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就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多座主要城镇和控制了12条铁路线,不到半年时间又占据了包括热河在内东北的大好河山。广大东北军民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都义愤填,自动组织起来奋勇抗日。 1、东北军部分中下级军官违抗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部奋起抗日。“九·一八”事变当晚,驻沈阳北大营第七旅参谋长赵振潘率领部分官兵英勇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冲出北大营;19日凌晨驻长春南岭和二道沟的中国守军同日军展开顽强的战斗,击毙日军68人,伤79人,27日在沈阳北红花岗附近部分东北军打死迫击他们的日军山口军曹和杉井等官兵多人;28日在郑家屯南一棵树附近,东北军第20旅656团1营营长于  相似文献   

4.
为了维护蒋介石的“威信和尊严”便于他领导全国共同抗战,也为促使蒋介石“所答应的条件”“不至于反悔”,张学良在宋氏兄妹和政府的保证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于12月25日亲自送蒋介石回了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回到南京后,不仅不履行诺言,不放张学良回西安,反而扣押了张学良将军并调大军压迫西安。张学良将军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在身陷囹圄的情况下,始终考虑的是“国家的前途”“故乡的惨状”。在1937年元旦“告东北军将士书”中,他告诫他的将士们要振起精神,坚强意志,认清目标,巩固战线,“来为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和平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肩负起历史的重托一位红军首长面容亲切安祥,目光刚毅坚定,胸前飘拂着长长的胡须……。这是周恩来同志一九三六年的照片。每当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向观众介绍的时候,人们就被引带到那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的岁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亡国的反共内战,在西安逮捕了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引起国内一系列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35年末至1936年初,东北军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剿共"丧师失利,中共中央战略和策略思想的转变,蒋介石一贯坚持错误政策,等等,均成为东北军从内战转向联共抗日的因素,也反映了东北军从内战转向联共抗日之途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进行内战,阴谋提出“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反动方针,竟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在困难当头之际,东北军纷纷溃退之时,马占山帅部决然冲破不抵抗主义的逆流,奋起杀敌,于塞北嫩江的哈尔葛江桥,与日寇进行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激战——江桥抗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促引张学良走上抗日路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遵从蒋介石的命令,到汉口就任豫皖鄂三省剿共副总司令。1935年2月,张学良到庐山面见蒋介石,并向蒋介石保证:一定在三个月内肃清豫皖鄂三省境内的红军。接着张学良和蒋介石一起,在汉口接见东北军主要将领于学忠等人,研究如何尽快把东北军从河北境内移师豫皖鄂,以便替蒋介石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可是,张学良多次与红军交战都失利,他的老部下何立中、牛元峰先后阵亡。国民政府的军政部规定,部队兵员军饷和枪支弹药及给养,以省籍为补充区域,伤亡官兵的抚恤金,亦从死伤者的原籍省、县…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主要部队密切合作,积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团结东北军共同抗日,在东北军中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并为营救张学良做出努力。在鲁南、晋西北、冀中等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东北军并肩作战,共同对敌。面对蒋介石发起的反共磨擦,东北军主要将领予以坚决抵制,部分官兵由此走上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发生原因还应有社会心理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安事变发生原因,一些教科书及论著认为,它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和西北军广大官兵国恨家仇、蒋介石变本加厉地逼迫张学良和杨虎诚“剿共”的结果.笔者认为,对此仅从上述诸层揭示和说明其发生原因,尚不丰满,还应从社会心理方面进行考察.因为“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在日军侵略面前,蒋介石先是采取“不抵抗、不交涉”的政策,而后又过渡到“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最后倒向全面与日妥协,与日签订了《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及热河的占领。蒋介石对日政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这一时期蒋介石对国联的态度,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蒋介石依赖国联解决九·一八事变主张的提出 目前笔者所见到的蒋介石主张公理解决东北问题最早的资料是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秉承蒋介石旨意转给东北政务委员会的电  相似文献   

12.
中原大战是在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本文试就中原大战前蒋冯矛盾与争端作一探析。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通过徐州会议,实现了国民党这两派新军阀的合作。1928年2月,蒋冯结拜“换谱兄弟”。4月,在北伐奉系张作霖的战争中,蒋冯携手并肩,阎锡崇山、李宗仁积极加盟,四派新军阀组成的“二期北伐”军很快就打败了奉张军,迫使奉张军退回东北。但是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蒋、桂,冯、阎四派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①仅就蒋冯关系而言,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东北易帜至1931年,在与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关系上呈现分分合会的特点,蒋介石企图以“外交解决”手段控制东北,而张学良则极力把“外交麻烦”推给蒋介石,最终,张学良集团经历了希望、依赖和失望、不满后,走向了自主,这一时期的蒋张关系实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集团与地方集团利益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郑华金 《老友》2012,(7):14-14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东北。身为东北军统帅的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不战而退,长春、沈阳相继陷落。社会各界纷纷指责,张学良有苦难言。当时,报纸上曾发表过这样一首绝句: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红军长征史,不应忽略敌方统兵40万的追剿军总司令何键湖南省主席、第四路军总指挥、二级上将何键,与顾祝同、蒋鼎文、陈济棠是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红军的四根台柱子,分别担任赣粤闽湘鄂“剿匪”西路军、北路军、东路军、南路军总司令。红一方面军长征,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属西路军作战地区,其中三道在湖南。1934年11月蒋介石任命何健为“剿匪”军追剿总司令,统兵10个军40余万人,包括薛岳、周浑元所部“中央军”及四个省人湘部队。几乎使红一方面军濒临绝境的广西全州湘江战役,亦是何键秉承蒋的旨意所部署和指挥的。三大主力…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冲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禁令,掀起了大规模地武装抵抗运动,义师四起,挥戈抗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地打击.在各部义勇军的领导成员中,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发扬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投笔从戎,驰驱战场,与日寇进行血肉搏斗;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曾任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抗日少年铁血军总司令的苗可秀,就是这些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抗日疆场建奇功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是民族英雄张自忠捐躯四十五周年。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一九一四年,辍学到奉天入陆军二十师车震部当兵。一九一七年,改投冯玉祥部,经冯将军的培养教诲,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一九三○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败后,冯的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东北发动进攻,由于蒋介石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兵不血刃的侵占我东北三省。从此,三千多万同胞沦亡在日本帝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徽六安是一个具有战斗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中共一大闭幕不久,就开始建立起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其后,党在这里积极领导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现就一九二七年开始的中共六安特别区委员会的活动历史概述一下。 (一)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在武汉、上海、安庆、杭州等地的六安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奉上级党组织之命于七月前后回到六安。当时驻六安及皖西北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军长柏烈武(文蔚)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是老同盟会会员,是辛亥革命积极追随者。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该军曾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蒋介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蒋介石和张学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骄横的日本关东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仅用4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和一个特区的大好河山。东北沦亡,山河破碎,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纷纷指责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追究丧师失地军政官员的责任。著名的爱国学者王造时愤怒地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丧权的也有,失地的也有,甚至于亡国的也有,但决找不出丧失土地之多而不抵抗的例子。有之,只有“九·一八”后中国这般最可耻最卑怯的污吏!王造时问道:实行不抵抗主义的人们,还有什么理论可以自行辩护呢;失去东三省不抵抗;失去热河不抵抗;将来失去华北恐怕还是不抵抗;不抵抗主义不但断送了数百万方里土地,数千万的同胞,并且贻我中华民族万世之羞! 面对全国人民的唾弃,舆论的谴责,狡黠的蒋介石,把丧师失地的责任委罪于张学良,一时间,张学良成了众矢之的,辱骂张学良怯懦无能,是“不抵抗将军”;指责东北军是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的卖国方针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仅三个月的时间,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东北三省,并以伪满洲国的形式统治东北长达十四年之久。日寇在武力侵略东北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实行了殖民地思想文化统治,即实行割绝东北与关内的文化联系而依附于日本帝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