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春光 《理论界》2013,(4):56-58
本文阐述了"文化强省"概念的内涵界定,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在参考和借鉴我国其他省份建设"文化强省"经验的同时,对辽宁省当前文化强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辽宁省建设"文化强省"应采取的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文化强省"理念的提出,不仅是适应福建新一轮发展战略部署的需要,也是为文化建设确立新目标、新思路。文章在概述《福建省文化强省建设纲要》颁布以来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文化强省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分析了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加快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强省内涵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河南同全国许多省份一样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为了从宏观上把握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有必要厘清文化强省的内涵并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就文化强省的内涵而言,应包括公民素质的能动力、公共文化的辐射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先进文化的创新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区域文化的传承力、文化市场的扩张力、文化人才的创造力等八种能力,这八种能力共同构成了区域文化软实力.就文化强省指标体系设置原则而言,应兼顾全面性、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前瞻性、可比性等方面.同时,还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构建文化强省建设指标评价计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提出要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必然促进广东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促进高校档案事业和高校档案文化的发展.高校档案机构,作为文化发展的传承、文化产品的承载、文化信息传播的文化事业单位,在建设文化大省中,也可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的作用,为建设文化大省添砖加瓦.所以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与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真落实省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我省“十五”目标,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新当选的省社科联六届主席团成员要:一、认清形势,负起责任,努力做好全省社会科学工作和省社科联工作;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社科联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名人如群星璀璨,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名列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全国第二,然而,未能把自己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优势,进而跨入文化强省之列。本文分析了制约河北文化发展的原因,提出了振兴河北出版事业,建设文化强省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自2004年徐光春同志提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以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文化政策环境日益优化,为实现我省的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看到文化强省建设成绩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势文化产业体系三者相统一的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建设文化强省:内涵、逻辑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十二五时期,文化强省建设包括文化产业发展将成为全国各省区发展规划中凸显的重大战略之一。建设文化强省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富含理论考察与学理研究的意义。这里至少有如下学术命题需要研究:文化强省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文化强省内容的逻辑关系如何?如何评估文化强省?基于我国人均GDP达到3500—4000美元即由欠发达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变背景下需求结构升级的阶段性特征,就当下和未来一个阶段我国省区层次建设文化强省的概念的内涵、内容的逻辑关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给出自己的观点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论山东省文化品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品牌作为品牌的一种类型,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象征,也是经济实力的反映。山东省是经济强省,也是文化大省,但文化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与文化资源大省和经济强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出更多的世界性的著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只有加速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提高各族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实现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术探索》2012,(1):1-F0002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省财政厅、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云南大学等单位组织编辑出版的大型哲学社会科学系列丛书——《云南文库》。文库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由《云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变化,文化产业从理论到实践逐渐热起来.从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到地方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并出台了多项的促进措施.文化产业应该说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成果却并不那么乐观,文化产业并未能如预期那般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理论界》2002,(1)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紧紧围绕实现辽宁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好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这篇文章,对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在五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我省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慧丽 《河北学刊》2007,27(1):218-222
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和河北建设文化大省战略部署,为河北提升娱乐业综合竞争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为此,应在宏观调控下,积极引导和培育娱乐市场,将文化大省转化为文化强省,构建河北特色的现代娱乐产业体系,是河北“十一五”时期应着力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把增强 《河北学刊》2013,33(1):202-205
河北省历史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具有建设文化强省的先天优势。然而,在河北省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却并不多见,除了少数传承已久的精品资源妇孺皆知外,多数仍处于少人问津的状态,这与河北文化强省建设是格格不入的,并已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瓶颈,因此急需开发。在具体开发中,无论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新闻媒体,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勇于挑起宣传与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6.
广东要建设经济强省、科技强省和文化大省,而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县域科技提高广东县域经济实力及工业化水平、补足发展后劲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视阈下山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山东省近来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作出的重大部署。建设文化强省,必然要不断重视提高农村文化的建设水平。山东农村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视阈下,要历史、辩证地审视山东传统农村文化,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山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湖南省树立了在科学发展基础谋求跨越前进的新理念,着力实施在化危为机中“弯道超车”、构建“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与“三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社会氛围等新措施,积极推进“一化三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实现“两个转变”(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转变)、建设“三个强省”(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守住“四条底线”(守住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四条底线不突破),努力积累经济、制度竞争新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四川社科界》2007,(6):41-44
“工业强省”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无异于21世纪四川的“工业革命”。因此,对“工业强省”战略进行全面认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工商管理与经济研究所达捷副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四川“工业强省”战略浅析》,对省委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设想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玉萍 《理论界》2009,(1):142-143
客观审视辽宁地域文化的兴盛与落寞,冷静思索辽宁地域文化阶段性迟滞与省外、国外文化突飞猛进发展的落差,悉心探寻辽宁地域文化陷入濒危的缘由,适时提出拯救、繁荣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与途径,旨在加快辽宁由地域文化资源大省向地域文化强省的跨越,实现辽宁地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