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堪称独树一帜的第一流书家。探讨黄氏的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对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书法创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独具只眼的书法理论来人在文化方面不甘居于唐人之下,处处求变。政治上有庆历新政、荆公新法,学术上出现了疑经、改经之风,思想上形成了理学思潮,文学上出现了与唐诗比肩的词,绘画上出现了泼墨写意的文人画。在书法方面,黄庭坚与苏武一道,力破唐人法度,提倡自成一家。黄氏在《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诗中写道:“随人作计给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提倡“自成一家”是…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重视“学养韵味”,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其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静相间的章法,体现了作者旷达而深沉的文人性格。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以其奥峭奇崛的独特风格卓立于诗坛。他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但后世对他评价不一,毁誉参半。他的政治和文学创作活动经历了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日益激化,统治阶级内部围绕“变法”问题展开的激烈斗争,使黄庭坚在哲学和文艺领域中都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思想观点。本文试图从探讨他的世界观入手,理出黄庭坚基本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4.
明代,黄庭坚诗歌和宋诗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其接受进入第二个低迷期。黄庭坚诗歌的接受历程与前后“七子”的兴衰相消长:前七子兴起之前,在明初诗坛的宗唐宗宋之争中,宗宋一派总体呈强势,黄庭坚诗歌往往被标举;前后七子兴盛时期,宗唐成为诗坛强势主流,宗宋一派无力抗衡,黄庭坚诗歌除遭遇指斥外,就是被忽视而无人提及;万历时期至晚明,宗宋思潮逐渐走强,黄庭坚诗歌接受低潮又有所回升,并影响到清代终于形成接受热潮。  相似文献   

5.
清代“桐城派”对注重诗法的黄庭坚一直相当推崇,这集中体现在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昭昧詹言》以古文之法探讨诗歌,注重起承转合、格局布置、虚实详略、字句、音节等写作技巧。基于此,方东树对黄庭坚诗歌颇多推许,集中论评了黄庭坚学杜诗的成就、黄诗拗奇矫健的句法及其大开大合的篇章结构,这在黄庭坚诗歌接受史上独具一格,并深刻影响到后来的“同光体”诗人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他善行、草书,楷书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他出自苏轼门下,但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倡“脱胎换骨”和“点铁成金”。由于苏门的关系,他在政治和苏轼共进退,一再贬谪,坎坷的生涯激发出来的激情,使他写出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他的诗对诗坛产生过颇大的影响,并得到江西诗派领袖的地位。黄庭坚曾游历了我省襄垣的名山大川。在襄垣县凉楼(襄垣县古八景之一)挥毫…  相似文献   

7.
针对后世对黄庭坚“点铁成金”理论解释的误读,把整一诗论放在黄庭坚整体的文论思想框架中去重新解读,进而还原这一理论的实际内涵和历史真实。结果发现,黄庭坚的点铁成金理论是一个“学问功夫”与“陶冶万物”相结合的过程,并不是前人说讥刺的“剽窃之黠耳”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禅宗核心是追求“心性”、“顿悟”,且孕育着“脱俗”、“重韵”的美学思想.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及艺术观点深受禅宗中悟道思维的影响,这是在“韵”的文艺观下所体现的一种“脱俗”思想,并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领域中,包括审美思想、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显然,“脱俗”成为黄庭坚美学思想的重要核心.  相似文献   

9.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史的视野下,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史容将《山谷外集》由分体改为编年,在利用黄庭坚《山谷年谱》编年成果的基础上,对黄庭坚的编年加以考证,纠正了不少编年错误,利于读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庭坚诗.史容又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黄庭坚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特别是使用典故与比兴的诗句.  相似文献   

10.
江西诗派从北宋黄庭坚开始,诗学主张就受到黄龙宗机锋“活句”思想的启发,从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句法”,到吕本中的“活法”,乃至整个江西诗派的诗风,都与黄龙宗“触目菩提”的宗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