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编辑部纪事     
孟谦 《社区》2012,(5):1
关注两会:"社区融入"也是民生问题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是每年春天的主题。诸多建言、献策引人关注。在本刊看来,这些话题中尤以民生为重。综观民生议案,无论是医疗、交通、教育、住房还是养老、就业等问题的解决,落脚点都在社区。如果说两会中,社区民生是热点,一点也不为过。在今年的话题中,来自天津的政协委员冯幸耘,对城市外来人员如何融入社区加以关注,这是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收入差距、教育、医疗、房价、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和献计献策的中心议题,也是各界民众关心的焦点。党和政府也不断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相似文献   

3.
从医疗到教育,从交通到住房,从生活到生产,2008年“两会”期间,自治区政府提出为民办十件实事:实施城乡医疗惠民工程、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教育惠民工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兴边富民工程、廉租房保障工程、困难归侨和农村特困户住房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火灾整治和桂西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沼气池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住房制度的重要论述,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房住不炒”、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基本目标,提出了实行“租购并举”、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这些重要论述与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关于民生与住房的诸多阐述一脉相承,继承、坚持并发展了党中央历代领导人关于民生和住房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住房制度的重要论述,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住房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坚持“两个结合”在住房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持续优化我国住房制度和住房政策的重要指引,符合解决民生短板问题的现实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义。  相似文献   

5.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上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已经明显不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2014年3月13日全国“两会”闭幕后,原本饱受争议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再次引发公众的探讨,越来越多的公众质疑住房公积金的劫“贫”济“富”现象。通过深层次分析住房公积金制度劫“贫”济“富”的缘由,探索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发展路径,提出确定合理的缴费率、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和多渠道实现公积金投资、合理利用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等手段来完善我国的公积金制度,使其更加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让住房公积金普惠于民。  相似文献   

6.
《山西老年》2014,(4):6-7
今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历时11天的两会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77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改革”凸显了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两会上,“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向污染宣战”“养老并轨”等十个民生热词,更是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谭湖 《今日南国》2010,(8):28-30
在2010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位“美女记者”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她在3月8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提问卫生部部长陈竺关于农民工“开胸验肺”的问题,一打激起千层浪,成为两会上的一大焦点。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都对她进行了报道,数百家媒体纷纷转载。  相似文献   

8.
实施"十大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与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每年,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的"十大实事"都备受社会关注。刚刚过去的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涉及交通治堵、食品监管、教育均衡、便民医疗、人居环境、文体设施、住房保障、惠民服务、社保就业、公共安全等十方面。其中,打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就对新中国的教育变革、城市住房、城市劳动力就业、医疗与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予以持续关注和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研究中国当代社会民生建设的各个专题领域都涌现了不少代表性成果,并提出了一些独特而深刻的观点,值得国内学界注意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民生,不只是一个靓丽的字眼,更是鲜活的实践,百姓真切的体验。2006年,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一项项新举措的出台,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化解,一张张笑脸的出现,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1.
《江海纵横》2010,(2):33-33
庶民的胜利 李明是辽宁一位61岁的普通老人。每年连“两会”代表驻地都难以接近的他,却有办法在“两会”的讨论厅里发出他的声音,推动他的住房保障梦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保障等几件实事,改善民生成为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其实,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以来我国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在保增长取得显  相似文献   

13.
在中共中央“十七大”即将召开的背景下,今年的两会格外引人注目。百姓关注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医疗改革、房地产和股市的跌涨  相似文献   

14.
仲志远 《市民》2006,(6):19-19
中国大陆的住房改革严格说始自1998年。之前,所有百姓的住房问题全由政府负责,但由于是计划经济,缺乏效率,无论品质、数量都乏善可陈。于是,1998年开始的住房改革一改长久以来的“实物分房”,走向“货币分房”,换言之,就是全交给市场解决。  相似文献   

15.
民生 民声     
担负着百姓的冷暖和期待,承载着代表们的期望与掌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民生正当头,岂容趋避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作为今年两会的重中之重,这种民生关切,无处不在,但是怎样把民生问题落到实处,变关切为行动,还要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改善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正日益向民生倾斜,呈现了“税收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因果性,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还要在关乎民生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重大问题上改革相应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保障、物价、房价、养老、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民生话题,一直位居两会期间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排行榜前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百姓民生,彰显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百姓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15,(3):4-5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承载着人们的期待,必将引起全国的关注、世界的瞩目。在2015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各地纷纷召开两会,部分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养老、医疗等领域提出的涉老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颇具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白祖 《金陵瞭望》2009,(16):51-52
2009年,南京市基层各单位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亮点、创新做法频出。综观其特点,更加侧重于促发展,为民生。更加具有操作性。落脚点都在一个“实”字上,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权的有效保障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核心理念,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依托人的主体性,以人为目的。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现实基础,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价值基点,必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制度建设,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