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我在拙稿“关于鸦片战争前苏松地区棉布染踹业的生产关系”中,叙述了染踹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且指出它正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各项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是以它所必需的历史条件的成熟为前提的。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出来的。后者的解体,已经把前者的要素游离出来。”并说:“商品生产与发展了的商品流通——商业——是资本依以成立之历史的前提。”在这里我想进一步考察一下鸦片战争前苏松地区棉布染踹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之下产生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达到什么程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自然经济的影响如何,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是否仍然是自给自足性质?等等,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向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2.
苏州、松江两府夙称东南财赋之区,但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苏松人民被迫向政府交纳苛重的田赋;同时,由于地处太湖之滨的低洼水乡,经常受到水患的威胁。究竟苏松人民怎样在重赋与水患之中生活下去呢?这里着重从封建政府的治水以及田赋减轻两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邱澎生 《江海学刊》2012,(2):143-157
18世纪江南地区已成为当时中国棉布产销中心,无论是商业销售或工业生产等组织,都随棉布市场规模扩大而有重要变化;特别是棉布字号的兴起,重组了棉布市场既有的产销组织。在此过程中,当时自称为"贾师"或"看布朋友"的一群人,也凭藉自身对棉布原料品质与加工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娴熟,在棉布产销领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透过"布经"与苏、松工商业碑刻等资料,既探讨贾师如何在"配布、看布"两大领域降低交易成本而构成一种有效率的管理架构,并论证此种管理架构可能也反映当时法律体系与文化理念互动关系的某些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郭一峰 《理论界》2001,(6):57-58
由于中俄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两国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学者投注于国际关系的重要焦点之一。“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中俄关系也要从历史追溯起,笔者试从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时期内总结中国在此间的经验与教训,并对一些有历史渊源的问题作一些思考。 沙皇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本来同中国并不接壤。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俄罗斯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后来它不断对外扩张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军事封建殖民帝国,成了中国邻国中最强悍的一股势力。以下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前的中俄关系。 一、…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上海航运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航运业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近些年来已引起史学界的注意。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就当时航运业的发展情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提出一些极不成熟的意见,求教于读者。 (一) 上海原是由于海上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地会,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十七、十八世纪出现的最大的秘密结社之一。天地会在广西的政治舞台上,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鸦片战争前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发展与其社会、历史因素等问题,目前在史学研究中,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拟就此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1840年——1842年(道光二十——二十二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资本主义强盗以它开拓殖民地和保护国所惯用的炮舰政策——“英国的仁慈,强迫中国进行正式的鸦片贸易,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万里长城,以武力打开了天朝同尘世往来的大门,”使得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 18世纪初,葡萄牙人为了挽回澳门海外贸易的衰颓形势,开始往中国贩运鸦片,从1729至1772年的几十年间,是葡萄牙人独操走私鸦片进中国的时期。他们以澳门为据点,从印度西北海岸的葡属租借地果亚和达曼源源不断地贩运鸦片至澳门,再由澳门走私进入大陆内地,初时每年约200箱之数,供中国人吸食之用。《大英百科全书·中国条》记载:“吸食鸦片当在吸食烟草之后……,而第一次关于此种嗜好的记录,则始于一七二九年,尔时输入之鸦片,纯由葡萄牙人供给。其出口年约二百箱。”1729年以后,中国吸鸦片的人不断增加,葡萄牙人运往中国的鸦片也随着逐年以20箱的速度递增,至1767年,入口的鸦片数目已达每年1000多箱。“则运一千箱,这样的数额持续了好多年,皆由葡萄牙人经营。”可见,澳门在18世纪初、中叶已成为鸦片输入中国的贸易市场、鸦片走私的基地了。  相似文献   

9.
嘉庆道光年间,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对远离现实的乾嘉考据学发起了猛烈的批评,开始转向今文经学。今文经学的勃兴为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广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前经世致用社会思潮还缺乏系统性,但仍不乏明确的指向,这就是:(1)批评时政,揭露矛盾;(2)重视民生,革除弊政  相似文献   

10.
过去,在有关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著中,很多同志都认为在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时期,已经存在着丝织业的民间手工工场,并还认为这种手工工场为数已不少。但是所提出的“手工工场”这一概念则是含混不清的。从理论上说,在个体手工作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工工场,应该区别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资本主义大作坊或简单协作性质的手工工场,以及以分工为特点的工场手工业这两种类型。从现有的一些论著看,认为丝织业存在集中的手工工场,其根据只是认为它们已拥有达数十台甚或更多织机。而查所引证的史料,则全无说明其具体情况的内容。我们认为这种所说的规模较大的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不论其是否已属于工场手工业,或者还是简单协作的手工工场,它之曾经存在过的看法,是很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殖民主义者对香港的侵扰郑继江香港是中国的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林则徐曾这样说:“广东水师大鹏营所辖洋面,延袤四百里,其尖沙咀一带,东北负山,西侧有急水门、鸡踏门,东侧有鲤鱼门、佛堂门,而大屿巨岛又即在其西南。四面环山,藏风聚气,波恬浪静...  相似文献   

12.
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母胎是封建社会.当资本主义因素还处于萌芽期的时候,它既不能脱出封建主义的外壳,也就不能不受封建主义的约制.这时候,封建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交织在一起,并在腐朽的政治势力影响下形成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看清楚资本主义萌芽的脉胳,我们必须从复杂关系中找出两种因素的头绪.清代前期苏州的踹布业,就是这样一种既具有微弱的资本主义因素又带着浓厚的封建主  相似文献   

13.
自《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以来,经济学界围绕着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认识斯大林和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个讨论对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加快四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英国为维护其可耻的鸦片走私而发动的肮脏战争.应当看到,这场战争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向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扩张的产物.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着重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向落后国家扩张的本质,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澳门是中国的领土,自葡萄牙人租居以后,明朝政府对澳门一贯行使主权,进行全面管理,为清朝所沿袭,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被澳门葡萄牙总督亚马留(JoaoFerreiradoAmaral)所打断。在鸦片战争前近300年间,明清政府对澳门实行有效管理。从澳门管理的层次上看,是一上一下,一主一辅,中国地方政府在上,为主,居澳葡人自治机构在下,为辅;就管理的方式而言,是中西合壁,既是中国传统地方行政管理的延续,又加入了西方城市自治的因素。清承明制,在服从清政府管辖的前提下,允许葡萄牙人交纳地租和船钞…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中国法文化对外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为因应西方的挑战和我国法制现代化而展开的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其间众多的仁人志士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着不同的话语。今天 ,有关这一课题的现状和意义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的问题和难题 ,以寻求新的进路和出路。其意味之深长 ,影响之久远 ,尚需细加体会。可以预言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依然是 2 1世纪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 ,本期安排了以下文章 ,旨在引发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朝政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实行开海政策,设立四个海关,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作为一衣带水邻邦的日本,与清朝的贸易开始出现活跃之势,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虽然其间清朝又颁行了禁海令①,而且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只在广东一地与外国贸易,但清日贸易并未受到影响。本文不探讨清日贸易的进出口情况及其变化,只就清朝政府如何进行对日贸易管理作一浅析。一、设立海关,委以关差海关作为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四个海关设在“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浙江之宁波,江南之云台山”③,同类意见见于当…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开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周积明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历史至少给中国提供了三次走向世界、走向变革的机会;然而。这三次机会无一成为中国社会改造自我的动力。一最初的机会出现于15世纪初年;其契机是堪称航海壮举的郑和下西洋。明永乐三年(1405);...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首次抵抗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的战争。抗战为什么失败?以往的研究并不很透彻,有些结论或过于简单,或不符史实。笔者不揣浅陋,试列举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指教。一、“忽战忽和”问题不少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在总结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时,几乎都强调指出: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道光皇帝“和战方针不定”、“忽战忽和”。笔者认为,这种结论不符合史实。只要我们仔细翻阅一下《清实录·宣宗实录》,从道光帝的一系列谕旨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战争的指导并没有摇摆不定,而“忽战忽和”。诚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