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洛阳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是对初期青铜器的继承和发展。其数量和种类虽不是很多,纹饰也较简单,但在青铜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发掘的墓葬结构不同,出土青铜器在墓中的位置与组合也有差异。已出土的青铜酒器、容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各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青铜冶铸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青铜礼乐文明,而江南吴国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吴地青铜器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中原型铜器;其二为江南与中原融合型铜器;其三是江南地方特色的青铜器.这些吴地风格的青铜器脱离了中原的范式,充满江南人的匠心与巧思,灵动而清秀,在中国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与中原青铜器如春兰秋菊,交相辉映,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3.
1957年在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滇王印",证实了古代"滇国"的存在,古滇国的青铜器种类十分繁杂,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滇"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其艺术的生动真实常常唤起一种经历的记忆与想象。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古滇青铜雕刻与图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充满了生活气息。生活实践,是古滇国青铜器艺术生动大胆的表现力、强悍灵动风格的基础。在古滇国青铜器中,雕刻图饰与器物是融为一体的,是古滇青铜艺术特有的构成形式。古滇国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是非常写实的,布局上,疏密节奏的安排赋予韵律感与装饰美。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春秋楚国的青铜文化相当发达。楚铜器以其富丽繁缛、曲中有直的造型使其在青铜器历史上独树一帜。所以本论文选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这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能够表现春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历史国度进行研究,并针对蟠绕龙纹这一纹样,进行深入探讨,使得所研究的内容更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仿古玉器是玉器制作中的特殊门类,在中国清代达到辉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夏、商、周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中很大一部分是仿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与玉器在文化背景、种类、功能、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其造型与纹样却对清代仿古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青铜器与清代仿青铜玉器的造型纹样及艺术风格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五溪地区出土一大批秦汉之前的青铜器,除了外地流入的“楚式”、“秦式”、“越式”和“巴蜀式”青铜器外,还出土了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青铜器,而这批青铜器中,又以青铜錞于和一种型制特别的青铜短剑最具代表性。本文就其发现和其文化属性作一探讨。 1 1978年夏,辰溪县在修建沅水大桥时,在城郊米家滩出土了一件形制特殊的青铜剑。剑身和剑柄全系青铜铸成,形似匕首。剑身呈三角形,锋残,截面为菱形。宽格,呈梯形。剑柄束腰,腰部中间有圆形穿孔,柄首残。剑格一面铸云纹,间以水波纹,另一面为雷纹。剑柄一面铸云雷纹,另一面为水波纹。剑残长16厘米。1982年秋,工作队在溆  相似文献   

7.
西周青铜器是礼乐制度的产物,因此它的形制、纹饰乃至排列组合都昭示着既定的礼乐制度,所谓"器以藏礼"指的就是青铜器能从各方面展示出礼乐规范的重要功能,"铸鼎象物"无疑就是"铸鼎显礼""铸器以显礼"。天子铸器以沟通天地、承接天命,而公侯大夫铸器无疑也是通过祭祀向祖先祈福,以保佑后世子孙,其背后的意义同样也起着展示权力、规范秩序的重要功能。青铜器是西周制礼作乐的载体,青铜制度往往就是礼乐制度,青铜观念往往就代表着礼乐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青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青铜兵器是青铜时代耀眼的明珠,其中青铜剑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遗存有丰富发达的春秋战国青铜文化,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种类型青铜文化墓葬百余座,文化分布地点计有50处左右,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质地的器物,其风格与特征既展示出了“北方系青铜器”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区域特征,从而使该地区一跃成为“北方系青铜器”分布和发现的稠密区域,也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先秦青铜器文化类型的初步探索吴春明在研究福建青铜文化的若干论述中,对青铜器文化类型的分析仍然十分有限,这同田野资料中可靠的地层和成组单位的不足有关。本文试图运用类型学手段,通过共出关系的分析,考察成群器物所反映的青铜文化类型,并就不同类型的文化因...  相似文献   

11.
青铜的出现和冶炼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时期被称作“青铜时代”。铜的冶炼是化学史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化学方法从天然矿石中提炼的金属。本文探索内蒙古地区最早青铜器的出现和青铜的冶炼问题。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3100多年前,内蒙古地区已有大型青铜器出现,并有可能是当地铸造的;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前221年),青铜器已大量使用,青铜冶铸业相当发达。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庙川村村民在吴山脚下收割小麦时意外发现了数件青铜器,经专家鉴定为春秋时期的车马器具,为研究吴山地区历史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新发现的三件青铜器分别是:一个完整的青铜套筒,一件车辖,一节马嚼。青铜套筒长9.2厘米,大口宽5厘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宝鸡[弓鱼]国墓地共出土青铜氟四件,其中三件为兽面纹觑,一件素面,两件有铭文,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西周初期宝鸡地区的青铜器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从器形特点而言,青铜禁、方座簋、四耳簋、编钟、剑都是宝鸡青铜器群中颇具特色的器物;从纹饰而言,向外飞射的棱角、尖刺乳钉纹、蜗纹是宝鸡出土青铜器的独特装饰风格;从器形组合而言,鼎、簋组合,觚、爵、斝减少,铭尊、卣组合的出现是宝鸡出土周初的青铜器的特点。宝鸡出土青铜器之所以出现以上特征,是由于其受到多种文化影响。从宝鸡出土族徽铜器可发现商周大部族国,与远方部族国、高度发达青铜文化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交流。  相似文献   

15.
青铜器冶炼、铸造技艺精良,器形、种类丰富(祭祀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等品种),风格各异,文化特征明显,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大项,长期得到了古代和现代艺术研究的关注。青铜兵器中的青铜短剑,饱含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将对我国一些博物馆馆藏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出土的青铜短剑之具体型式、历史价值、社会功能、仪式意义、审美特性等方面信息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杨市村出土的三件青铜器从形制和纹饰上判断,年代为春秋中期,带有明显的春秋中期江淮之间区域文化特色,为青铜鼎和青铜匜在安徽江淮之间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这三件铜器也蕴含了中原、吴越文化因素,反映了多种文化在江淮之间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商末周初楚国始立,由于生产力低下,青铜器的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地域的扩张,楚国逐步统占了南方。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楚系青铜器。在淅川下寺二号墓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楚国铜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受西周几何纹饰的影响,楚系青铜纹饰依从了周人纹饰的规矩排列,却在纹样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浮雕、镂雕、镶嵌、铸镶等纹饰的工艺制法,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上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出土的周代青铜器较多,而其中青铜乐器占据了很大数量。这些青铜乐器上的铭文蕴含丰富的诗乐批评思想,充分体现了周代山东地区诗乐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深入研究周代山东青铜乐器铭文,可以深刻认知以诗乐批评为核心的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地域特色,也可进一步探究周代中央王室与各诸侯国间诗乐思想互动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区出土的周代青铜器较多,而其中青铜乐器占据了很大数量。这些青铜乐器上的铭文蕴含丰富的诗乐批评思想,充分体现了周代山东地区诗乐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深入研究周代山东青铜乐器铭文,可以深刻认知以诗乐批评为核心的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地域特色,也可进一步探究周代中央王室与各诸侯国间诗乐思想互动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考古工作的日益进展,越来越多的青铜器呈现在人们面前.它们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先进的艺术,而且以其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成为人类绝无仅有的遗产.而商代青铜器不仅在此时达到了鼎盛,更属于中国青铜的核心时期.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