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松滋方言的轻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滋方言轻声的特点是音长缩短和音高变化,其音高延续了前字声调的终点音高;松滋方言的轻声音节只有音高特征,但轻声前字曲拱特征仍然保留着;前字为阳平和上声的有变调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
赤峰汉语方言音系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汉语方言形成于清代。赤峰音系,除该地区最南端的八里罕方言岛的语音独具特色(隶属冀鲁官话)外,其内部一致性较强,只有新派和老派的区别,地域差别很小,八里罕话不能代表赤峰方言。赤峰方言的声母有25个(包括零声母),韵母有36个(不包括儿化韵),声调有4个(不包括轻声和变调。阳平44、阳平35、上声213、去声53)。赤峰方言声韵的配合关系和声的调的配合关系跟普通话相比,大同小异,赤峰方言共有1,236个音节。赤峰方言的音变现象大体有:变调、轻声和儿化,以及同化、异化、增音、弱化、合音调、个别字在读轻声时的特殊读音等。  相似文献   

3.
和普通话的轻声不同,各方言轻声的表现形式或同或异,类型多样。根据决定轻声音节调值的不同因素,方言中的轻声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轻声调值受前重读音节单字调的影响,轻声调值由本音节的单字调决定,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有关,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无关。通过对方言轻声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轻声,更规范地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轻声。  相似文献   

4.
宝鸡方言和普通话韵母有一定的对应规律,从前鼻音与后鼻音、展唇音与圆唇音、单韵母和复韵母等变换中便可以明显看出.另外,宝鸡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的声调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6.
试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7.
河北沧州地区方言轻声系统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东部地区阳平上单字调在轻声前可区分阳平和上声;部分县市方言在“*阳平+轻”、“去声+轻”连调式中前字调值相同,轻声后字根据前字调类不同而进行区分;部分轻声音节音高实现途径为前字音节“终点延伸”.  相似文献   

8.
语音实验证实在乌鲁木齐汉语方言中,轻声音节既不轻也不短。在乌汉话中,辨别轻声与非轻声主要是音高在起作用。乌汉话轻声的另一个特点是它能引起前字变调。通过优选论分析,探讨影响乌汉话变调的7种制约条件及其层级排列,使乌汉话的轻声前字变调和轻声的调值得以在统一的模式中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德昂语布雷方言声学分析结果表明:1.焦点词上没有明显的音高提高,也没有焦点后音高骤降和音域变窄的现象;2.焦点词的时长增加(10%左右)。这一焦点的韵律编码方式不同于汉语普通话以及印欧语系中大部分语言,而与台湾闽南语及粤语等相似。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语是声调语言,词重音表现不显著,学术界关于汉语韵律词是否有重音,及韵律词的轻重格式有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动态(朗读)语料的语音实验分析,提出时长和音高方面的证据,并结合方言研究的证据,得出普通话韵律词的基本韵律格式是前重式,即扬抑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乐记》指出:“乐者,乐也”。音乐何以同于快乐?从《乐记》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乐源自于音,音源自于声,声源自于情,情源自于性,性归于善,尽善为仁,君子以得仁以为乐。所以由快乐的内心向外表达就是音乐之所出(即创作),其逻辑路径为:乐(快乐)——仁——善——情——声——音——乐(音乐)。音乐向听者内心渗透就是快乐之所归(即欣赏),其逻辑路径为:乐(音乐)——情——善——仁——乐(快乐)。作乐者由快乐的仁心发端为动人的音乐,鉴赏者再由动人的音乐开启快乐的仁心,以此建立起儒家视阈中审美活动与道德自觉完美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相比,《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在轻声词条的处理上体现出精简、宽松的原则。两纲在轻声词条衔接上的难点问题是有共同“两读音节”的“两读词条”,这类“两读词条”可通过它们所共有的“两读音节”进行联想记忆。  相似文献   

13.
现今有些方言的古入声调类已经消失,古入声字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等调类中,这种变化对人们学习、掌握语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母语出发,借助与普通话的对比探求几条较为可行的判断方法,是快速掌握古入声字的捷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对自己方言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3年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1994年的旧《大纲》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新《大纲》无论在朗读作品的选取上,还是在评分项和分值的设置上都更趋科学、合理,增加了测试的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但和旧《大纲》的"方言语调"相比,新《大纲》的"语调偏误"评分项还是未能摆脱由于理论缺失而导致的评分项前后矛盾和实际操作混乱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王晖 《东方论坛》2014,(3):111-114
"都"作为副词除了表示总括的范围意义外,还可以表示强调的语气。它并不兼表"已经"的语法意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都……了"含有的"已经"义不是"都"带来的,而是"了"负载的。"都"的语气意义不宜用"甚至"解释,而是强调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某种情况超过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轻声"是普通话里的一种特殊变调,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必须考查的语言点之一.由于轻声的不确定性(音变调值和轻声词数量的不确定性),使得轻声成了测试中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针对笔者临场测试所收集到的轻声问题,从语音理论的角度,对如何把握好"轻声"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方言的调查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普方古字音对照查询系统"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录汉字为基准,建立了ACCESS数据库,并利用ASP语言设计了查询界面和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利用本系统,可以选择拼音、汉字、反切、韵摄、等呼、古声、古韵、古调、方声、方韵、方调、普声、普韵、普调等参数,通过网络进行任意或组合查询,使普、方、古之间的对比研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8.
安福话有一部分词语带有高调,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带有高调的实词性词语一般是名词性词语,只有少数带后缀"-叽"的词语是非名词性词语。读作高调的虚词有结构助词"咯"和语气助词"嘚"、"嚯"、"噷"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国外法学界开始研究法律逻辑学这门学科,70年代末法律逻辑学在中国兴起。至今,在我田的发展经历了逻辑应用和应用逻辑两个阶段,现对法律逻辑学走过的这段历程作一简单四顾和评析,希望对法律逻辑学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是对标准普通话而言的。文章以“荆州普通话”为例 ,对“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的共性特征、成因、性质进行了描写和阐述 :都具有普通话声调 ,是“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的最基本的共性特征 ;方言干扰、错过语言学习最佳年龄段、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是“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 :“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地域变体 ,是国家通用语言的主力军 ;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普及”的普通话 ,只能是“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