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对毛泽东认识的思维经历了从个人崇拜到理性审视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中,个人崇拜逐渐涌现,文化大革命更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推向顶峰。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提供了依据。随后,基于理性的反思,社会各界进行了纪念活动以表达对毛泽东的崇敬。从个人崇拜到理性审视,反对神化毛泽东和妖魔化毛泽东这两种倾向成为评价毛泽东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共产党经历了一个由早期注重加强党内权力监督,到后来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弱化乃至于形同虚设的嬗变过程.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首先,干部任用失去了监察;其次,领袖专断司空见惯;第三,个人崇拜蔚然成风;最后,官僚特权阶层逐步形成.认真总结这些导致苏联亡党解体的深刻教训,对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所谓"秘密报告",虽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方面,但也存在诸多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对苏共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党内斗争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判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错误产生的根源缺乏科学分析;未能找到根除个人崇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翼星在《理论视野》2008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加上皇位世袭,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皇权观念,往往把帝王或领袖人物神化,推崇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严重压抑了人性与个性的伸张。今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尽力肃清个人崇拜的种种影响,真正发扬人的主体性,恢复和弘扬人的价值与尊严,从各个方面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挺立在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5.
十二大报告严肃地指出“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终于导致十年内乱”,在肯定现在的党中央“在一切工作中都能遵循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的同时,又提醒“许多组织中,不民主现象、家长制作风还没有清除,分散主义、自由主义现象也比较严重”,“必须坚决克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1956,(6)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国际关系和国内建设的新经验,作出了关於坚定地执行列宁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可以和平共虚的政策、发展苏维埃的民主制度、贯徹遵守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批判党内的缺点、规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等等一系列的重大决定。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在苏共二个次代表大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十次代表大会非常尖锐地揭露了个人崇拜的流行,这种现象曾经在一个长时间内的苏联生活中,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错误和不良的后果。苏联共产党对於自己有过的错误所进行的这一个勇敢的自我批评,表现了党内生活的高度原则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王明贤在如题的文章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是为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认为对个人崇拜的批判,平反冤假错案为其顺利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废除个人专权和干部职务终身制。为了撤掉这个温床,赫鲁晓夫首先强调和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其次改革干部职务终身制;第三,限制中高级干部的某些特权.三是改革领导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探讨了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1953-1955年执政期间的改革举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第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第三,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第四,积极调整外交政策.马林科夫推行的这些改革措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政治体制改革,突破了党政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现象;其次,经济体制改革,使得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最后,调整外交政策,一定程度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尽管马林科夫改革的时间不长,其改革本身也不够彻底,但毕竟是他最先发起了对"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的斯大林模式的正面冲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基本思想。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企业领导人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十大基本能力,即:自学能力——只有具备较高自学能力的企业领导人,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领导力;领悟能力——这既是一个理论学习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业务能力——这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懂得本企业主营业务;沟通能力——企业领导人只有能够与人很好地沟通,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协调能力——这是指企业领导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处理对外关系和内部部门间各种具体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说服能力——对于企业员工,领导者必须是说服而不能压服;社交能力——企业领导人不仅要懂得各种社交礼仪,而且还要做一些企业公关的工作;分析能力——管理和经营现代企业,特别需要企业领导人具有相当好的分析能力;指挥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是靠企业领导人有准备的头脑指挥自己的行动,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磨炼;综合能力——是指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能力,也是企业领导人十大基本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1.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评析刘光慧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之后的第四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10月上台执政到1982年11月病逝,历时18年,执政时间之长,仅次于斯大林,约占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总结其特点,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朱俊 《江汉论坛》2007,2(7):18-20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前期,苏联人民甚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产生了严重的个人崇拜.从时间这一纵轴上来看,当时苏联国内外人民对斯大林的崇拜,是以俄国的专制主义和封建崇拜的历史传统为基础的,是苏联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结果.从当时苏联社会情势这一横轴上看,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由当时的特殊国情及社会主义建设状况和斯大林个人的偏好等多种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立足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国情背景,从“立国”到“富国”再到“强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治国实践,折射出了其治国特点的嬗变与演进——从善政不断走向善治、从传统管理型不断走向现代治理型。  相似文献   

15.
民进党在2008年1月12日的第七届“立委”选举和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遭遇到建党以来最大的挫败,再次沦为在野党。5月18日民进党举行第十二任党主席选举,诉求“中间路线”的蔡英文,从派系夹缝中击败高举“台独”旗帜的辜宽敏、蔡同荣,当选民进党主席。  相似文献   

16.
1989—1990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路历程。究其原因: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线路,首先考察了体现协作系统这一本质的企业之社会合理规模,接着又挖掘了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收入转移效应,最后,分析了这种收益转移效应对企业规模的影响。显然,正是由于转移收益效用的存在,企业的现实规模往往要大于社会合理的企业规模;但是,由于这种规模增长并不是建立在协调收益提高的基础之上,从而无法维持长期的发展,这也是企业不断出现兼并和剥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追究领导人的失职责任,标志着我国的行政改革进入了以政治权力为改革对象的重要阶段。但是对领导人失职责任的追究,不能运动化,而应该法治化,否则会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领导人责任追究的空化;二是领导人责任追究的泛化。要想有效地规制领导人的权力行为,追究领导人的失职责任,必须首先从理论上界分领导人的责任类别,准确界定领导人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纪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9.
近代教案与义和拳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是中国近代特有的历史现象。自鸦片战争以降,教案迭出,遍及全国。义和团运动以前的教案。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从1846年到1860年,是始发和兴起的时期;第二时期,从1860年到1884年,是发展和扩大的时期;第三时期,从1884年到1894年,是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的时期;第四时期,从1894年到1898年,是高潮时期。这四个时期的教案各有其特点,如第一时期传教士非法潜入内地案为其它时期所未有;第二时期归还教堂旧址案和内地置产案大量增加;第三时期反对法国教会为法国侵略军充当内应案为此时期所仅有;第四时期拳会反教案广泛发生。但民教冲突案为四个时期所共有,构成了近代教案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肖任  余维法 《南方论刊》2013,(7):32-34,18
农村主要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长期任职的现象比较普遍,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农村主要干部长期任职的情况,要加强组织关怀,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鼓励实干人才长期任职、持续营造乡村干部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建立后备干部库,搞好农村干部的传帮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