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2年11月24日至26日,以"强化海岛综合管理,依法保护开发海岛"为主题的"2012海岛论坛"在广东省珠海市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司和国际合作司主办,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军方、国家和地方海洋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27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参  相似文献   

2.
<正>5月22日,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以下简称"圆桌会议")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蓝色经济生态海岛",由国家海洋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于9月21日—22日在福建平潭召开,届时来自23个国家的海洋部长将齐聚平潭。此次圆桌会议的议题为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海水淡化与海岛供水安全,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密切与岛屿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逐步构建基于海洋合作的蓝色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学报》2010,(2):2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岛工作的高度重视。该法明确了海岛的生态价值、海洋权益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海岛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开创了海洋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岛     
吴嘉雯 《东西南北》2013,(24):34-36
这几年来,姚财明常常坐在岛上呆呆望着大海,三块钱的红牡丹,一包接一包地抽。这是属于姚财明的洋屿岛。由他自筹资金干2006年租下,宣称要做中国第一个“海洋牧场”。村民们叫他“姚疯子”。3亿元,是老姚所有的积蓄,全花在了开发海岛的基础工程上。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岛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蒋荣 《社会》2003,(8):46-48
2002年10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大陆海 岛县(市、区)长联席会议在浙江岱山县召 开,除了港、澳、台地区及一些有争议的海岛地区外,有传统的十二个海岛县(区)及福州琅岐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实验区等14个海岛县区的代表与会。在此,笔者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里程碑李树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和邓小平是站在历史时代巅峰上的两位巨人,中共七大和十四大是两个重要的里程...  相似文献   

8.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位于庄河市明阳镇,辽东半岛南端,黄海北岸,集青山、绿水、蓝色海洋、美丽海岛于一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南临黄海,一马平川,两条河流蜿蜒穿过,周边有驰名中外的国家地质公园4A级冰峪旅游度假区、中国最美丽的海岛旅游景区国家海洋森林公园海王九岛旅游度假区、著名的步云山温泉度假区,是中国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及其时代意义丰子义邓小平不仅是一位历史伟人,而且是一位思想巨人。他所留下的思想财富是对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理论贡献,其根据是它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社会主义普遍遇到危机、走向低谷的情况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太平洋学报》一直以来持续关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小岛屿国家作为一个长期位于世界体系边缘区的发展群体,其发展关切和利益诉求长期未获国际社会足够重视与回应。随着新时期中国外交"主动作为",中国同小岛屿国家发展并深化基于海洋合作的"蓝色伙伴关系"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海岛供水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4日,全新奇幻电影《圆梦巨人》上映,影片是好莱坞著名编剧梅丽莎·马西森的遗作,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全球畅销小说《好心眼儿巨人》,由国际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第88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马克·里朗斯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孤儿院女孩苏菲深夜被一位喜欢收集美梦的"好心眼儿巨人"带到神奇的巨人世界,俩人从陌生到熟悉,然后联手对抗"食人坏巨人"保护人类世界的故事。这部电影从筹划到出世用了10年的时间,是斯皮尔伯格又一部"童心"之作。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学报》2010,(8):F0002-F0002
<正>为贯彻落实《海岛保护法》,加强海岛管理组织机构建设,2010年7月,国家海洋局根据国务院新三定方案赋予的海岛保护管理职责,正式设立了海岛管理办公室,在其内部设立海岛综合处、海岛保护处和海岛使用处等3个处级机构,同时明确了各处的职责任务。海岛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拟订海岛开发、保护和管理政策与技术规范,编制并实施海岛保护规划;拟订海岛对外开放和保护名录;承担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审核、使用权登记、证书发放和使用金征收工作;承担无居民海岛建筑物、设施登记和管理;负责海域和海岛地名管理;承担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作;负责海岛使用论证评估;会同环保司开展与海岛相关的海洋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体及其他"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日本研究》2001,(2):69-72
我的朋友摩罗在其思想随笔《巨人何以成为巨人》中写道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袖 ,从而也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和社会”。他在谈及人民的尊严意识与人道主义倾向时说 ,“他们以自己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历史良知 ,在国家机器与历史要求、民族利益、革命思想之间构成了一种弹性 ,正是这弹性使得新思想、新力量不但未遭毁灭 ,反而勃然发展。“巨人的力量”来自全体人民的人文理想和整个民族的历史良知。《巨人何以成为巨人》的副标题是“读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第一册”。摩罗带给我的反思是 ,“矮子何以成为矮子”、“小人何以成为小人”…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座城镇,都是一定地域、一定群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一定程度的聚集,就是这些中心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小城镇的聚集功能,是围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主题,围绕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来展开的。基础设施的聚集。城市基础设施,好比是人体的骨架,有巨人的骨架,才有巨人的身躯。如果是什儒的骨架,再怎么也成不了巨人。因此,一个城镇的基础设施,极大地决定着那座城镇的面貌。功能和前景。要把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有效地聚集起来,主要是三个环节:一是要超前。搞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战略眼光,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  相似文献   

15.
《今日辽宁》2006,(Z1):60-65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位于庄河市明阳镇,辽东半岛南端,黄海北岸,集青山、绿水、蓝色海洋、美丽海岛于一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南临黄海,一马平川,两条河流蜿蜒穿过,周边有驰名中外的国家地质公园4A级冰峪旅游度假区、中国最美丽的海岛旅游景区国家海洋森林公园海王九岛旅游度假区、著名的步云山温泉度假区,是中国北方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国际浪漫之都大连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文武奇才毛泽东,有领导楷模周恩来,有党建领袖刘少奇,有军事领袖朱德,还有一位卓越的经济领袖:他多次在关键时刻挑起经济工作的重担,协助周恩来为实施毛泽东勾划的经济蓝图费尽了心血。他,就是被人誉为中共领导经济的巨人—...  相似文献   

17.
台州地区和宁波市沿海共有大小岛屿573个,海岛陆地总面积52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2.3万(均不含楚门半岛),分别占全省海岛陆地面积及人口总数的27%和23%,是我省海岛开发的中部区域。近年来,这个区域海岛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亟需进一步开发。为此,必须依据海岛的特殊性,采取一些不同于陆地经济的特殊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我很高兴来参加这次海岛经济论坛,并且就发展海岛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我主要谈五个问题:定位、交通、供水、能源、环境。去年夏天我到长岛考察,确实感到发展海岛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倡议召开海岛经济论坛,感谢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有  相似文献   

19.
人才问题是振兴舟山地区经济的关键问题,已被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充分注意到了。但是在制订海岛人才开发的具体环节上,仍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明显的有这样两类倾向。一种意见,根据舟山人才落后状况,划定地域界限,保护现有人才,在外大学生(尤其是省范围内)要求他们基本上都回来,并且在政策上加以限制。另一种意见,从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人才带有更大的流动性的总体角度出发,认为海岛人才也应流动,有出才有进。这涉及海岛人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认为,舟山海岛人才问题,既带有全国性人才问题中共同具有的一些特点,比如人才流动能够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够对人才形成压力、动力,促进人才成长等;同时还具有舟山海岛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独自特点。只有认真研究舟山海岛人才的这些特殊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人在评注诗文时,将无明确意义的字词称为“语助”。“语助”入诗作为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技巧,至迟在宋代已经被论诗者所关注。“语助”虽无实义,但通过分析具体诗例,可知其在诗歌中能够起到填充音节、延宕节奏、抑扬语气、丰富诗意层次等作用,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古人使用“语助”时还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同类型的“语助”往往被安排在五言诗句中的特定位置,这与五言诗歌的节奏、结构特点密切相关。探讨“诗用语助”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虚实相生”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