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人口学家公认,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获得了全面的准确的人口总数及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资料。但由于公布的分年龄性别人口资料中,未包括现役军人的数字,引起了不少外国学者的关注,并运用种种方法对现役军人的分年龄资料作了推算。这里必须提到美国人口学家安斯雷·科尔的估计。他估计女性军人108,820人的年龄分布是19岁者占20%,  相似文献   

3.
<正> 婚姻状况是人口普查中有关人口和社会特征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人口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婚姻状况的各项比例中,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尤为人们所关注。这是因为,通过分年龄性别的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和计算,可大致反映出该人口的分性别的已婚比和平均初婚年龄。50岁以上未婚者在同年龄人口中的比例一般可视为不婚率。这些都会对人口生育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未婚人口状况这一指标已成为分析生育率乃至进行人口预测的依据之一。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在我国人口史上首次全面记录和综合了我国未婚人口的状况。本文即拟以此次普查资料为基础,同时联系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我国未婚人口状况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后,香港于1961、1971和1981年进行了三次人口普查,并于1966和1976年作了两次抽样调查。香港人口普查与统计处(以下简称统计处)利用这五次资料及每年统计资料,对香港人口发展趋势作了五次预测。每次都先按一定的假设条件,分别推算未来分年龄、性别的出生、死亡和迁移人口,再预测总人口。由于普查是年初数,因此预测时先把普查数据按当时发展水平修正为年中数据再行推算。  相似文献   

5.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金营 《人口研究》2003,27(5):53-62
2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普查漏报率为 1 81 % ,据此推算漏报人口 2 2 91万人 ,然而 ,这些人口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不祥 ,这给人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本研究就是在准确估计 1 990~ 2 0 0 0年分性别、年龄死亡概率的情况下 ,利用年龄移算方法对 1 990年和 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漏报率给予评估 ,并对漏报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拆分 ,从而较为准确地估计得到 2 0 0 0年年中年龄性别人口 ,以为科研或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之用  相似文献   

6.
1990年人口普查10%全国抽样资料,提供了2,056万多名15岁及其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未婚状况资料,本文拟依据这些基本数据,并结合1982年普查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未婚状况。一10%资料中15岁及其以上人口合计为81,835,756人,其中,未婚者占25.13%,较之1982年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反证出1982—1990年间我国人口已婚比增幅较高的事实,即由1982年的71.43%上升到1990年的74.87%。资料同时表明,上述期间我国已婚比与未婚比的变动并非  相似文献   

7.
人口的性别、年龄数,可以说是人口研究中的最基础资料。本文根据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公布的民族人口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推算了1982年中国各民族的性别、年龄人口,并以推算的结果为例,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 年龄是人口普查中的重要指标,也是误差率较高的一项指标。建国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中,只有四项指标是每次普查都对外公布结果的,即总人口、分性别人口、分年龄人口和分民族人口。而对外公布普查误差率釣只有总人口、人口性别和人口年龄三项。在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重报人口占1.39‰,漏报人口占2.55‰,重漏相抵、净漏报人口1.16‰。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重报人口0.71‰,漏报人口0.56‰,重漏相抵净重报0.15‰,可见我  相似文献   

9.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年龄堆积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更为严重,虽然有人曾对年龄堆积的原因进行过定性解释,但还缺少定量的和规律性的研究。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子课题组与新疆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研究中,年龄人口资料具有广泛的用途。研究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往往离不开人口的年龄构成资料。年龄构成资料另一个典型特征,是便于开发应用。它既可以应用于推算已往年龄构成资料,又可据以预测下一次人口普查之前各特定年龄的人口数字。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资料质量比较高,开发应用价值较大。据事后质量抽查结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为妇女生育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资料。由于普查登记,育龄妇女的年龄、人数以1982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刻;而妇女生育状况和出生人口则是1981年的情况,时间上不一致。这就要作一定的调整换算,以求妇女生育率。对此,我们进行初步探讨,感到有的同志提出的算法和人口普查资料汇编所使用的计算方法都有不够完善之处。可以改进计算方法,以得出比较合理和准确的数据。现将几种计算方法(算式)分列对比,提出商榷,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对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利用人口分析技术和与历史数据、行政记录资料比较等方法,从人口的年龄、性别、生育、死亡、总规模、教育以及长表的代表性等多方面对六普的主要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客观地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普查登记的分年龄数据准确性差异较大,0~9岁低年龄人口存在漏报,20~45岁人口有重有漏,其余年龄组完整性较高;分性别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妇女生育水平明显偏低;死亡人口数据漏报较为严重;分教育数据与教育部门的行政记录吻合度较高;长表的主要数据结构代表性较好。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的漏登率大幅降低,普查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人口知识     
人口普查应调查哪些项目? 人口普查所调查的项目也就是所要调查的内容。普查项目的多少要根据国家对人口普查资料的需要情况以及取得这些资料的可能情况来确定。目前各国的人口普查项目,按性质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说明人口的自然特征的项目,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子女状况等,目的是了解人口自然再生产方面的情况;二是说明人口地理特征的项目,如出生地、现住地、普查时所在地等,目的是了解地区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提供了全市86.42万15岁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婚姻状况资料。本文拟利用这一资料,并结合1982年第三次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一、婚姻状况的性别构成 1990年普查结果显示,与1982年相比,两个普查年度间,全市在未婚与有配偶状况方面差距较为悬殊。未婚比大大降低,有偶比迅速上升,是1990年全市人口在婚姻状况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其中未婚状况,1990年较1982年下降8.86个百分点,女性未婚状况,两者差距达10.12个百分点。有偶状况的相差更进一步反映了两者距离扩大的趋势:1990年较之1982年升高了9.29个百分点,其中女性上升的百分点为10.5,幅度之大足以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一月 1日 据人口资料社(美国)(PRB)估计,1981年年初,世界人口为44.55亿。 4日 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1980年10月,全国人口普查初步统计为147,383,075人。自从1971年以来,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3%。  相似文献   

16.
数据一致性是反映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第三、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人口死亡因素,比较同一出生队列人口在不同普查年份的人口规模,以此对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分时期进行分析,在"三普"至"六普"的28年间,九成以上出生队列人口存活率大于1,发生正偏离现象;二是对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邻两次普查依次进行比较,普查时处于0~90岁的91个出生队列人口偏离量逐渐增大,偏离率渐次上升;三是分性别来看,1982~2000年出生队列人口偏离程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当数量的出生队列人口出现系统性正偏离,表明在人口普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漏报、人口重报或死亡漏报。  相似文献   

17.
人口性别构成对婚姻家庭、人口再生产、人口移动和人口构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两性人口构成是否平衡,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人口性别统计资料非常重要。本文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年报资料,对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和变化趋势作一粗浅分析。 一 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占51.52%,女性占48.48%,性比例为106.3,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3,069万人。  相似文献   

18.
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年龄是最重要的人口特征之一,年龄堆积现象直接影响着人口年龄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也影响着对人口状况的分析。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比较严重,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子课题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合作,对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并就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的来源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