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建伟 《领导科学》2012,(23):58-59
近年来,媒体经常有买官被骗事件的新闻报道,被骗者的遭遇大多如出一辙:本欲借"官托"之力"平步青云",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官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严重干扰正常的干部选任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的形象.因此,研究"官托"的生成机理,铲除"官托"的滋生土壤,是新时期匡正用人风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官托"的表现及特点 1."官托"的类型和表现.一是从角色主体看,有领导托和群众托之分.领导托是指"官托"利用与有实权的领导的特殊关系,以领导的代理人角色出现,与请托人进行交易,角色主体是领导.群众托是指一些或为情、或为势、或为利所驱使的人明明知道被考察的干部德才一般、政绩平平、群众公论不佳,但在组织考察中只说好、不说差,角色主体是群众.二是从自身动机看,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之分.主动型"官托"有的是利用与领导的亲属、同学、老乡、战友、同事等特殊关系,主动充当领导的代言人和请托人的说客;有的则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与领导拉关系、套近乎,成为领导的"朋友",进而成为"官托".被动型"官托"则是因为请托人是领导、朋友、亲戚,或者有求于人,碍于面子,被动成为"官托"角色.三是从办事手段看,有贿赂型和权势型之分.  相似文献   

2.
官痴     
进入官场里的人常常跟陷入恋爱中的人一样,智商是最低的.不同的是,热恋很快就会过去,恋人一旦变成小两口开始正儿八经地生活,便马上清醒过来.而官场上的人往往一辈子也走不出来,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论起"痴"来,"官痴"为最.  相似文献   

3.
官官相危     
若无觉醒公民在法治下的冷静监督,官场畸斗不会通向新制度的生成,而多半是经由公开祭旗或默不示众的洗牌,恢复到官们曾经熟悉的秩序,同时滋生许多新的不公。"官官相危"并非什么新事物。在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期,要是有一点窝着藏着的东西被上级锁在保险柜里,不听话就会被抖出来让群氓如蝇慕膻地揪批。在一个公共话语被道德洁癖化的时代,谁握有更多的他人检讨书,谁就有更多的实际控制权。表面上官怕民告,实则还是怕被丢出去成为官场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0,(20):89-91
一些人通过官场小说了解官场,希望从中窥探到官场生活的真实,但官场远比小说更复杂。面对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一本《芝麻官悟语》给民众提供了了解官场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小说,而是官场真实景象的描述;它没有捕风捉影,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当事人,就是官。  相似文献   

5.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09,(23):132-137
很多官场中人心中都有这么一条约定俗成的定律:官做得越大就越成功。从这个逻辑上讲,天底下的官员全部是失意之人,官做到哪一级才算大?  相似文献   

6.
身在官场     
妻子到一个县挂职当副县长,我便和县官们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得知我写小说,便有了许多话题和看法。提到目前反映官场的小说,他们颇为不满,说要么把官写得很坏,要么把官写得很好,非要分出个好官坏官,分出两条路线斗争。按他们的观点,人就是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当了领导,只是职务不同、要求不同罢了。作为领导,哪个都想把事办好,把官当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就有了成功者,就有了失败者,就有了不成功也不失败者。至于官场的矛盾和争斗,那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官场是个焦点,处在这样一个焦点上,没有一点波浪也不现实。我理解他们的话,意思是说要写…  相似文献   

7.
李建永 《领导文萃》2011,(Z2):65-68
俗话说:"十句谚语十句真。"透过民谚俗语,研究旧时代的官场,能把官情世态看得明白通透。求官如鼠,得官如虎俗话说:"未做官,说千般;做了官,都一般。"未做官时,那叫个义形于色,发扬蹈厉,说得堂而皇之啊。做了官呢?先是缩脖  相似文献   

8.
正【策划人语】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懒官,古今中外并不鲜见,但让一国总理因之而拍了桌子痛斥,可见时下的懒官懒政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可以说,官员的贪污腐败与懒政成了当今官场上存在的两大恶疾。从某个角度来说,懒官懒政也是腐败。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危害社会的"致命伤",那么,懒官懒政则是"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懒官懒政不仅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懒官懒政的存在,会不停地制造着群众与党  相似文献   

9.
约稿启事     
<正>"领导秘书的选配与晋升乱象及防治对策"专题研究在现实中,领导的秘书虽然不任实职,却拥有隐性权力。被选为领导秘书的人大都"官升一级",且不用经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规定的一系列程序,基本由领导个人敲定;身为有一定级别的领导秘书,在被"外放"时,再"官升一级"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同样可以规避干部选拔任用的许多规定。因此,当领导秘书被不少人视为官场升迁的一种捷  相似文献   

10.
在权力光鲜的表面背后,一些扭曲的官场怪现象扭曲着官员的心灵,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而官场环境又决定了他们的"心病"难为外人道,压力无法纾解。许多案例和研究都证明,中国的"官心病"已相当严重,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级至部级,皆难  相似文献   

11.
好官的标准     
徐怀谦 《领导文萃》2007,(10):165-167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则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老百姓亦称道,这是真正的好官:还有一种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评价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对好官认定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运宝 《决策》2008,(2):54-57
[湘·官·人] 2007年的湖南官场,一场变革正悄悄地运作和开展,这个地处中国中部的省份正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进行有条不紊地"试水"."县乡干部直升省厅"、"招贤博士后"、"外省干部空降湖南"、"湖南干部外挂粤浙沪"四大方面,成为湖南官场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和新闻点,这种干部交流的创新模式也成为地方治理创新中的人力资源组合样本.被媒体称为张春贤"湖南新政"的用人大动作,范围涉及到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和四川等6省(市).  相似文献   

13.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封建社会官场中,大官有圈子,中官有圈子,小官亦有圈子,可谓有官必有圈子,圈子与圈子之间相互交叉,构成了封建时代独特的官场圈子文化。这些圈子文化是如何构成的呢?笔者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发现封建社会官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拉帮结派,形成官僚既得利益圈子,即连宗、拜把子和拜门。  相似文献   

15.
赵书茂 《领导科学》2003,(24):30-31
国人崇尚权力:过去崇尚皇权,现在崇尚行政权力。“官本位”可以说是崇尚权力的表现。有的人崇尚权力,追求权力,热衷于权力,可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有的人要官买官,有的人送官卖官,滥用权力;有的人追逐权力不成,或辞官下海,或考研读书,离开官场;有的人凭责任心干工作,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有的人不甘心命运由他人掌握,升迁无望,便选择了腐败,以权谋私,走向毁灭。官场可谓丰富多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中央多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而解决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权力。一心理学家把权力划…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历代官场上,要想做个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的好官,是相当困难的,时至今日,旧官场的种种恶习,并未完全寿终正寝,其卑污恣肆程度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前阵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法律法规越来越全,规章制度越来越多,程序性措施越来越严,各种直接非法交易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种"托"应运而生。比如,发表文章有专门的"文托",卖药有职业的"药托"。在对买官卖官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的现实情况下,具有"地下组织部长"、"业余组织部长"、"第二组织部长"之称的"官托"也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受到青睐。对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并切实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18.
社论社评     
正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体量巨大的国企"动手术"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被改革的国企,都必须一方面踩准政策红线,一方面顺应公众舆论和时代潮流。2014年7月21日《政企分开仍是国企改革发力点》社论经济观察报"官不聊生"说明,通过反腐败等措施,改革已经切实发挥作用,而"官不聊生"论在一些地方的官场流行,或许说明,这种论调背后存在一些官员群体对改革、反腐等有抵触心理。对此,必须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9.
“无赖”一词,字典上有两种解释:一为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二为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也叫无赖汉、无赖子。而现今有一种无赖,可以说是介于地痞流氓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既有地痞流氓的无理与蛮横,又有小人的奸诈和狡猾。对于这样的无赖,你真是无可奈何,既不能与之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不能使用党纪国法,让其受到制裁。这种无赖之人,过去多在民间,现今又在官场出现。所以,我们把官场上的这种无赖之人,简称为“官无赖”。遇到这种无赖之人,可以说是为官者的不幸。无赖之人的无理与蛮横、奸诈与狡猾,足以让你头疼、束手无策。面对“官…  相似文献   

20.
"官托"是在官员选拔中,在看不见的权力阴影下,将公权力领导和职位渴求者紧密相连的"牵头人",他们身在公务体系之外,不具有公权职位,却在官员晋升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运作力。在现实中,这些"官托"不仅影响了官员选拔的进程和最终结果,也形成了腐败的新体系流程,加剧了民众对政务部门的负面评价,削弱了民众对新晋官员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