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989年4月14日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1亿人。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使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果不根据  相似文献   

2.
人均GDP2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福建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均GDP 2000-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2004年福建省人均GDP首次突破了2000美元,并朝3000美元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迈进.文章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简述了人均GDP2000-3000美元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特征,分析、比较了新时期福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就福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在经济可持续增长过程中,矿产资源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著.随着铁和铝人均消费水平、消费价格以及产量的增加,我国人均GDP、工业品价格和GDP均同步增长.其中,人均矿产资源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我国人均GDP的影响最为明显,铁和铝人均消费指数每增长一个单位,人均GDP分别增加2.3510个单位和1.3126个单位;而消费价格和产量的增长对经济也是有积极影响的.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特别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在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已从以物力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向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人力资源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关键因素.就我国而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资源的贫乏,而在于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的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就民族地区而言,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有所突破和提升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从总体上看,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增长幅度较快,但各分类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从单项指标看,排名靠前的阻碍因素有人均耕地、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和农业能耗系数;从分类指标看,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环境与安全指标对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显著,加快农业产业调整,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牧区饲草资源高速度发展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草是食草家畜的食粮,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人均粮食较少,而饲草资源丰富,尚未充分合理利用的国家。这种情况下,发展吃粮较多的猪、禽等,不能不受一定的限制,而发展食草的家畜,则有较为广阔的前景。研究我国饲草资源的利用问题,既是我国发展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二项带有根本战略性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仅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情况,谈一些饲草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小康战略目标及实践的思考朱晓峰一、我国农村小康发展战略目标及小康标准的审视在小康内含的理解和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分岐。具有代表性的官方意见倾向于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界定小康,认为国民经济总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个既定水平就实现了小康,1979年小...  相似文献   

8.
资源依赖型小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空间意义上整个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微观组成部分,我国资源依赖型小区域经济旧有的发展模式是以资源掠夺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外部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依赖型小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克服经济发展和资源约束的矛盾,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五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宗华 《东岳论丛》2003,24(6):137-139
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已不能满足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新资源即知识、科技、智力资源等,已经被各国所重视,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重视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丰度:“资源小省” 1.如何评价浙江自然资源的丰度,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浙江煤、铁等基础工业资源不足,大家看法是一致的,但在总体上浙江自然资源是否贫乏,缺乏全面的综合评价。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的一个研究报告(见《管理世界》)1987年第4期),计算了各省市的“人均资源量指数”,以全国平均数为100,浙江的具体数值是:水资源89.6,能源0.5,矿产4.9,可利用土地40,耕地和气候117.2;各省市的“人均资源拥有量  相似文献   

11.
陈瑾 《江西社会科学》2000,(Z2):100-104
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但人均资源占有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90年代中国的经济会有一个大发展,这已在全国上下取得共识。现在要考虑的是,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主要依靠什么,或者说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从目前人们的认识和做法看,一提起经济增长和发展,从上到下,总是讲要多少资金,要多少资源,各地区、各部门、城乡之间常为“资源大战”“资金大战”忙得不可开交;国民经济总体上也不时为经济增长的资源和资金的缺口发愁。由此而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有靠资源或资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是一个地大人多,但人均资源占有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如何处理好区域间发展的均衡与效率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政策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目标,为便于研究中国区域发展政策,本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世纪,甘肃要顺应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大趋势,应该而且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资源加工增值问题,制定并实施资源增值战略。一、发展资源加工增值对甘肃经济发展的意义在发展资源加工增值方面,甘肃既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障碍,也有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机遇。从甘肃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看,发展资源加工增值,应该而且必须作为发展甘肃经济的一条重要战略方针。这是因为,其一,发展资源加工增值,是提高甘肃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质量首先表现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但迄今为止,甘肃经济发展仍未摆脱传统体制时期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作者运用在国外将近一年的学习考察(1996.8~1997.6)搜集的最新经济信息和研究方法,对本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位.即根据1996年世界银行在《经济发展趋势》中公布的有关数据,从人均GNP、人均GNP的年增长率、国民人均寿命、综合贫困指数(IPI)等方面将本国与其他国家加以比较,并将比较结果作了概括性的分析.作者运用国外以数学和技术分析预测经济发展的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今后每五年、十年直至2050年可能达到的水平,如GDP总额、人均GNP所需投资率等进行了量化分析,便于读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质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普遍认为,开发性农业是指对尚未被利用的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外延的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农业生产力。但从广西的情况看,开发性农业不能只局限于对尚未被利用的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应包括对现有生产能力的开发和提高,使农业资源从内涵的角度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生产力的新的飞跃(实质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这是因为如果现有生产能力不被充分开发出来,资源利用不充分,发挥其最佳效能,无异于浪费资源,也不利于农业发展。从我区的情况看,耕地资源有限,人均只有0.93亩,且复种指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党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我国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计划指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这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发展条件的制约,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呈逐步拉大的趋势。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上看,全国平均约为9%,东部地区在11—13%之间,西部地区在6—9%之间,最高的省区与最低的省区相差7—8个百分点。东中西部人均GNP之比为1:0.57:0.49,人均国民收入之比为1:0.60:0.56,人均收入水平相差更大,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都在东部,低于全国平均速度的省区大都在西部。从“九五”计划开始,国家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内  相似文献   

18.
持续发展是全球也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发展经济的主题.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既是自然科学问题,又是社会科学问题.人类发展经济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那些耗费世界资源而不提供资源补偿的任何发展不可能维持长久,同时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也往往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或利用过头的一种表现,前者如工业的排污,后者如森林过优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可以看出: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相联系的.本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调整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现状出发,分析该标准实施以来存在的若干个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从区域规划、主体功能区、城市职能以及城乡协调等多角度来探究我国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调整的重点和方向,重点阐述该标准的调整对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后进的内陆山区省,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业人口多,农村贫困面大,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既要抢抓机遇,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