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交通审美文化是城市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审美文化的属性和价值,也具有其特质和功能。在人们对城市生产和生活质量新需求的背景下,不仅应当更加重视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效能,而且应当高度重视城市交通的审美文化功能。因此,在深度认知城市交通审美文化传播的丰厚内涵及重要表征的基础上,把握城市交通审美文化传播的生成机理与技术方法,构造有内涵、有品位、有特色的城市交通文化传播景观,不仅是建构城市文化传播新体系的必然选择,而且是突破“千城一面”城市模式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2.
水景观只有注入文化内涵,才更有魅力,才更能展示水的个性。城市水景观是城市特色和地方精神的代表、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是城市历史文化教育的载体。目前,在城市水景观的营造中还存在着整体规划不够、内涵解读不够、特色表达不够等不足。在塑造城市水景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规划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在设计中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在建设中演绎城市个性特色等路径,来发掘城市水景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位。  相似文献   

3.
景观大道往往地处入城口岸、重要地段,自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特色的主要窗口之一,是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景观大道沿线景观应在深入分析项目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等地域风格,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秦皇岛高速公路东出口至北环路"秦皇大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思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中国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城市文化内涵和艺术风貌。本文着重从植物景观配置的两方面内容,即植物材料的相互配置、植物和其他景观要素的配置,探讨了城市广场植物景观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9,(3):49-52
近现代以来,中国古老的乡土社会在因袭传统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变。由于地理景观记载反映与集纳了人类在地表之上的活动信息,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与隐喻功能,因此乡土社会的外在面貌与精神内质,就反映在乡村世界的家园景观和乡俗景观上。作为承担了家园叙事与乡俗展览功能的乡土小说,通过对特定的地理景观的精细刻画,寄寓与表达了作者对乡土空间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景观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它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反映着城市的特色。物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以物质成果为媒介的文化内涵。笔者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物质文化构成要素出发,着重论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的物质文化设计原则,总结了科学适当的表达物质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住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场所。本文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文化是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环境,是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并通过秭归桔园广场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住区景观地域特色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当前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的经典道路,不仅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而且有思想文化意义。城市道路是一个国家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形态对这个国家的形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要在民族自身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的指导下来进行,使道路不仅景观优美且蕴含文化价值,使道路景观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体现城市形象的经典道路,其景观形态要表达的是"异",而非"同"。论文从纵横两个角度论述了不同国家经典道路景观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提出了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和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阐明了海洋文化的传承是塑造滨海城市特色景观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城市滨海景观基本构成要素和设计原则的分析,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泉州滨海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调人工与自然交融,挖掘历史人文内涵,创新城市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南滨路的景观空间构成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塑造滨水景观的经验与方法。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空间的设计需尊重其地域特色,挖掘与延伸城市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景观空间的各个构成要素,打造环境宜人、内涵丰富的优质景观。  相似文献   

11.
户外家具的设计是家具设计的重要分支之一.户外家具具有室内家具的基本特征,又是城市景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户外家具概念及内涵和户外家具与城市景观环境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户外家具具有的公共性和交流性的特征,提出了现代户外家具的设计应适应整体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设计观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中,对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判断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美感。文章研究各历史阶段社会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认为这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及世界观相呼应。既然环境是文化的,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同时也必然是所称作的城市独特景观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体现新价值观主导下的审美,在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同时当代艺术的介入又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美学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虚构性景观的概念源自"景观"一词,主要指文学作品中故事展开的场景。其生成方式多样,有的是以作家潜意识中的地理信息为基础,大量运用想象,建构起玄幻多姿的地理景观;有的则是与现实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化用地理元素。虚构性景观的独立性、文学性和主观创造性使它成为有别于实地景观的鲜明特点。关注虚构性景观,可以发现隐藏在人心、地域、传媒等外界因素下的独特审美,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文性,也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和营销载体早已备受关注,而其在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刚刚崭露头角。特定城市空间内的微电影在本土化叙事中彰显城市现代性的追求,展示城市地理景观以及塑造城市群体形象,本土微电影本身亦成为一种仪式化的城市媒介地标。利用微电影呈现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传递给受众地方感审美和城市精神认知的双重体验,蕴含着城市现代生活的市民话语,牵动市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福州本土微电影的城市形象建构,丰富了形象传播的维度,值得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依据各街道景观元素在共同建构街道景观环境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把街道景观有机地划分为四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具有其自身独特作用和价值.指出要增强街道景观的人性化特色,就应该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各层次间的关系,挖掘各层次的深层内涵.指出层次的划分为街道景观的构建、发展和拼贴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使整体街道环境在街道景观元素、层次的层面上得以整合.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蒙元文化内涵出发,总结归纳蒙元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典型实例的研究,分析蒙元特色文化符号在呼和浩特市园林中的应用.蒙元文化与现代园林理念相结合、彰显呼和浩特市特有的地域性文化内涵,强调蒙元文化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注重蒙元文化符号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使内蒙古城市园林呈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区的城市景观显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安庆作为千年古城,百年省会,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内涵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以安庆古城景观文化研究为例,探讨安庆古城景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可进一步突显安庆古城景观环境特色,使安庆古皖文化、戏剧文化、名人文化和佛教文化特色得以呈现,以提升安庆古城形象。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旅渝剧作家对国家空间体验深刻。这种空间体验表现为对国土完整性的关注;对生活在土地上的人的关注;对国家沦亡的伤痛体验。这种国家空间体验通过在渝创作的大量剧本体现出来,尤其表现在文学地理景观的建构上。全国各地地理景观的集中出现凸显出旅渝剧作家心目中的国家概念;对国家空间残缺的伤痛之感和空间统一感自然融入到了文学地理景观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20.
从校园景观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阐述了建设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强调根据高校各专业特色进行景观设计,体现地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以榆林学院景观现状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个性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研究陕北地区煤炭企业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