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唐太宗的诗歌持否定态度,本文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客观的。他的诗并非宫体之作,而是以显著的政治色彩,典丽堂皇,气魄雄伟的风格,清新刚健的诗风,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风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他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在他统治期间,从安人宁国、锐意改革、知人善用、纳谏改过等四方面着手发展经济,加强统治,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展示了一个封建帝王的领导谋略,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李世民领导谋略的分析,以期为当今执政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 ,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唐太宗的“诚信”思想及其实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前提 ;2 .“诚信”是“广德”的重要方式 ;3.“以诚信为治” ;4 .“诚信”胜过十万雄师 ;5 .“诚信”能够约束战争 ;6 .“诚信”能够调解民族矛盾 ;7.“法”为“大信”。在具体实践中 ,唐太宗特别强调和重视以“诚信”对待天下 ,以“诚信”对待群臣 ,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 ,以“诚信”对待百姓 ,甚至以“诚信”对待自己的仇敌。唐太宗的“诚信”思想 ,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 ,在贞观年间形成了弘扬诚信和实践诚信的浓厚氛围 ,一批重要大臣和武将 ,或对诚信问题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 ,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践履“诚信”思想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 ,贞观之后尤其是唐后期的君臣以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关于“诚信”问题的言论 ,都明显带有唐太宗“诚信”思想的印迹。当然 ,在处理有关问题上 ,唐太宗也常有失信行为 ,而且也总是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加以辩解。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派篆刻艺术的美学思想与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崇古与求变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础,以艺载道是其重要的文化品格,文质统一是其重要的人文精神。以何震、程邃、巴慰祖、胡长庚、汪肇隆为代表的明清徽派篆刻艺术大家在融汇互补中,为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和审美理想,发扬创新精神,使古老的篆刻艺术有了新的飞跃,极大地丰富了徽州的文化宝库,促进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清是石湾陶艺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的奠基时期。明清石湾陶艺注重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简约质朴,豪放自然,尤其在人物眼神与衣纹的刻划、"素胎烧制"等艺术表现技巧方面所作出的探索,终经后来历代艺人的发扬光大,已成为今天石湾陶艺所特有的"有意味的形式",并展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在位期间赦宥比较慎重,赦宥的次数不多且都赦出有因。唐太宗突出的慎赦思想同他高度的史鉴意识,自觉的法律意识,制法、守法、执法的思想相关,由此确立的完善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由此形成的整个社会普遍的守法背景,也是太宗期间赦宥较少的深层原因。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犯罪率的下降也是赦宥减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的音乐思想打破了儒家传统的“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观念,将政治与音乐疏离,认为政治高于音乐。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特定的政治历史使命是他的音乐思想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唐代雅乐简陋和俗乐繁荣与他的音乐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政治家。他所统治的时期出现了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坚持忠直、博学的择人标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思想,他反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一思想,贯穿到他一生的政治生活。唐太宗时,统治集团人才济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相似文献   

9.
克罗齐的直觉理论和艺术论 ,为解决审美和艺术活动的特殊性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强调了审美和艺术创造中的文体性 ,有力地推动了后来美学和文艺的发展。这是他的美学的积极方面。克罗齐否定了艺术的社会作用 ,他又否定科学方法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运用 ,不利于美学、文艺的深入探讨。这是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其"德治"思想的历史渊源主要来自于懦家传统"德治"思想的熏陶、历史经济的影响和随朝亡国之教训.其"德治"思想的治国实践主要体现在"正身修德"、"国以人为本"以及澄清吏治、开明的民族政策等几方面.唐太宗在"德治"的同时,也主张法治,他将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互相融合,成为基主要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们的审美意识(对于"美"、"丑"、"悲"、"喜"等等的意识)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其它具体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并列位置.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全方位"性的意识形态,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审美等意识形态的交汇、出入之所,同时,文学还是非意识形态性的社会意识--科学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学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场.从以上观点来衡量,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具有非科学性,又具有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经济思想的出发点是"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所以他重视农业,不失农时;提倡"克俭节用",节流为主,主张"藏粮于民".唐太宗的经济思想使贞观年间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唐代钱币的发行对经济发展也产生影响.唐代统治者没有认识钱币对国计民生的巨大影响,对钱币的政策反复较大.中唐之后,对钱币采取宏观调探,从而扩大了钱币的流通范围.  相似文献   

13.
关于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的线条造型是形象的 ,而表达意境 ,抒发感情和个人取趣却是抽象的。 关于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与要求因此 ,书法审美需透过笔墨进行联想和想象 ,进行主观二度创作才能完成。而主观二度创作最主要的是审美主体要掌握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能透过眼前的笔墨 ,悟到创作者的师承关系、学识修养及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在创造书法意象的时候 ,书写的总是一定的文辞 ,这就使书法艺术既表现书写的形式所表现出的美感———书意美 ,又表现文辞内容所蕴含的美感———文意美。书法艺术书意美与文意美二重美感的契合 ,构成了书法意象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重视“学养韵味”,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其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静相间的章法,体现了作者旷达而深沉的文人性格。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是最早引入欧洲近世美育理论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阐发的中国学人,也是在近代中国倡导美育、较系统提出美育思想并把美育列为“四育”之一的第一人。其美育思想内容丰富,体系严密,可谓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开端,至今仍有针砭时弊及启迪未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有着丰富的完整内涵的复合结构。从其性质上看,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功能上看,既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上看,既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从方式上看,既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学趣味之间的关系为着眼点,以中国书法史为经略,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趣味对同期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以魏晋风度、盛唐气象为个案,着重剖析二者之间的相互浸濡与融汇。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书画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与方法,“非真实感绘制(NPR)”、“3D渲染技术”为其在新媒介空间的模拟与再现提供了可能。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且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作了相关实践与探索,试图寻求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回纥,又称回鹘①,今新疆维吾尔族与甘肃裕固族的祖先,属于铁勒诸部之一。隋末唐初,与其他铁勒各部散处于今蒙古 高原,西至天山,分别臣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646 年),唐太宗灭亡薛延陀汗国,漠北铁勒诸部开始散乱的各 自发展,回纥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亲近唐朝积极与唐朝交流互信,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漠北铁勒诸部,建立了强大的漠 北回鹘汗国。以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为时间段轴,梳理了回纥与铁勒诸部周旋,逐渐强盛以致为后来取代薛延陀建立强盛的 漠北回鹘汗国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