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大批地主开始移居城市,成为城居地主。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如地主城居将部分地租投资于工商业,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松弛了主佃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又有消极的一面,如加重了佃农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社会积累,不利于社会长远的经济发展,同时导致农副产品单向流入城市,造成虚假繁荣,也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总的来看清代城居地主兴起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
下乡资本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资本化农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雇工管理困境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资本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与传统的小农农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张力,使得资本主体在下乡初期会遭遇雇工管理困境,此时资本主体必须通过适应性自我改造才能实现入场。但当资本深度参与农业经营后,会从生产者属性、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外部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改造农业生产体系,使之适配资本化的农业经营方式,进而化解资本主体的雇工管理困境。研究认为,随着资本下乡参与农业经营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将逐渐适应资本化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封建地主经济,基本上是属于自然经济的范围,这种经济,无论在其组成方式上或在其经营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就决定着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经济形态必有某种不同之处。自西汉末年及东汉初年开始,封建地主已经进入一种比较完备的自然经济状态。这种经济有下列几种特点: 一、地主占有较为辽阔的整段土地,使用着主要是“注于家籍”或与此相近的僮仆、或等同于僮仆地位的佃农进行生产。而地主居住的地方和他所占有的土地的所在,一般说都在一块,不相分离。二、地主在他的土地上,除了经营着农业生产外,还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生产,如蔬  相似文献   

4.
12世纪末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对当时的亚欧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金末元初的汉人地主武装就是在蒙古对金战争中兴起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割据统治半个多世纪的"汉人地主武装"。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的兴起主要是由于蒙金战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红袄军的李全、花帽军的郭仲元和中原的地主武装张柔、史天泽等;金朝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怀疑反对、中后期放任,而蒙元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全力招集争取,中后期不得不用、却不敢重用;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兴起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护人民和恢复生产,二是加速了蒙元灭金和统一全国的进程,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了野蛮落后的蒙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由过去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 ,逐步转为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两种经营方式。现代企业不再靠单纯的生产经营来获取利润 ,而且还要通过资本的筹集、投资、运作、经营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这就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对财务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一、使财务管理层次化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使企业经营活动分化为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两个层次。现代企业这两个层次是不可缺的。因而 ,企业经营效益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6.
豪强地主产生于秦汉,消亡于隋末。豪强地主的主要成分是战国以来的旧贵族,另一部分为秦汉时期新兴的豪门大户。豪强地主的庄园使农民少受战乱之苦,客观上保护了生产力;突破了单一的农业经济,使各种生产相互促进。豪强地主垄断文化,专治经学,其中一些人对传播、发展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学界在对近代乡村雇工的研究中,从法律的角度认为长工和短工具有不同的身份等级。在工价方面,则有着不同的结论,或是认为工价逐步上涨,或是认为民国之前工价变化不大。于徽州而言,由于多数徽州人经商在外,导致当地的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这里外来移民甚多,他们和当地的一些主户、佃仆一起构成了雇工的主体,其中妇女占重要地位。在土地占有和经营上,大多数土地被宗族以公产的形式占有,采取租佃经营;而个人仅握有少部分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采取雇工的经营模式。面对不同的雇工,工价相同,无身份差别。同时,工价较为稳定。贵溪胡家个案表明,从西方或东南亚农业经验中得出的一些模式以及华北和长江三角洲的经验,在徽州并不适用。农村、农民、农业三者并非同质,须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8.
16至18世纪是英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攫取更多利润,他们改变原有土地经营方式,在地产的基础上从事矿业和交通运输业,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从这个意义讲,地主是英国早期工业发展的“革新者”、“赞助者”、“投资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试论魏晋南北朝寺院地主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种渐起大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乡镇出现了一部分雇工经营的私人经济。据统计,雇工户占农户的1%,雇工人数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3%,超过7个雇工的户数占雇工户总数的25%。雇工经营的私人经济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性质如何?它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本文想就这几个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一、私人经济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广泛地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仅是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而且也是农村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实行  相似文献   

11.
晚清田赋负担水平若干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政府统计的田赋收入由约0.3亿两渐增至0.5亿两,而实际征收的田赋估计要增加1倍。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业产值也有明显的增长,清末实际征收的田赋额尚不到农业产值的3%。从这一角度看,田赋负担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耕地占有不均,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封建地主所有。此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和人均农业产出的下降,晚清田赋实际负担水平较清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禁民二业”思想是在中国奴隶制时期四民分业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后来成为历代封建王朝中一项重要的统治政策。两汉时期“禁民二业”政策与重农、抑商和抑兼并问题密切相关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大体而言 ,西汉前期“禁民二业”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重农和抑商 ,西汉中期以后则以抑兼并为主要目的 ,东汉时期“禁民二业”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抑制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由于历史背景之不同及其政策目的之差异 ,这一政策所发挥的现实作用也因时而异。  相似文献   

13.
永佃是民间自发产生的经济制度,佃农因支付押租或因垦荒改良土地而获得永佃权。永佃权提高了佃农地位,但地主与佃农的权利关系并不明确而带有模糊性,争诉频发。起先国家法禁止永佃,但永佃权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法律禁而不止,所以国家法予以默认。相对于国家法,习惯法的规定更详细,但习惯法比较分散,效力也弱于国家法。清代永佃法律并不统一,无法使永佃权从自发制度转化为规范制度,削弱了永佃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代爱尔兰土地所有权问题牵涉三股主要力量:英格兰地主、英格兰资本家和爱尔兰佃农。爱尔兰佃农认为通过保障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能够最好的提升社会福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英格兰资本家主张培植一个资本化经营的租佃农场主阶层。英格兰地主坚持仍旧在爱尔兰实行大土地所有制。同时,他们用"自然财产权"的观念抵制佃农和资产家的要求,而佃农和资产家用"双重财产权"的观念驳斥它。第一次爱尔兰土地改革就是三方博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唐朝均田制度实施成本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初政府实行均田制缘于维持政权合法性、获取财政收入以及争夺劳动力的需要。均田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唐前期相对于其他可能的土地制度来讲是先进的,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唐中叶后政府放弃对土地资源配置这一传统职能,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更是唐政府在对收益与成本权衡的最终抉择。当均田制度下的交易费用逐渐增大而制度收益却逐渐减少且最终成本大于收益时,放弃旧制度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探讨明代赎刑的具体运作,分析司法实践中赎刑的初拟和最后决定程序,然后分别探讨缴纳财物和服劳役两种赎刑方式的具体执行过程,从而揭示明代赎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7.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军功爵制本是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重要军政制度,但由于史书记载分散、简略,后人已很难知道军功爵制的真实价值.根据<二年律令>的珍贵资料,从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以爵赎人、赎罪等方面来看,军功爵制在西汉初年仍具有真实的价值.例如,西汉初年各级军功爵受田宅的具体数量、爵制与官级的对比关系,一级爵可以免死罪一人等是前所未见的资料.因军功受田宅制实际上就是名田制,汉政府就是通过名田制培埴了一大批大、中、小军功地主和大量的自耕农.故说汉初是军功地主的天下,是有事实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的本质不在于其特殊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划分不是分配土地所有权,而是在分割劳动、交换劳动。因为,西周时土地非常丰富而人口很少,劳动的价值很高而土地价值很低,所以,社会制度应该致力于如何配置劳动而不是土地。土地的使用不需要付费,孟子所说的“公事”是对贵族提供的保护付费。该文认为,配置劳动、节约劳动是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当人口增长使得土地价值变得很高劳动的价值很低时,配置土地的私有产权制度就会出现,封建社会就衰落了。  相似文献   

20.
~~汉代保护小农政策述论@张仁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冯昌琳$济南第十八中学!山东济南,250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