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光敏生平交游著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更字修来,别号乐圃,复圣颜回六十七代孙,曲阜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考功郎中,光敏为清初“辇下十子”之一。其诗悲天悯人,或苍郁雄高,或秀逸深厚,世多称之。平生广交贤豪硕士,如顾炎武、徐乾学、王士祯、施闰章辈无不与之相交知厚。其往来书札,堪“与国史相互发明”。孔尚任以生与同时引为幸事。生平著述甚丰,有《乐圃集》,《颜氏家诫》、《未信堂近稿》等传世。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与颜光敏同籍曲阜,早年相交甚笃,身为圣裔儒士,他们既有栖身林泉的归隐愿望,又有"兼济天下"的治世理想。他们毕生交往中相扶相助,惺惺相惜。颜光敏逝世后,孔尚任为他作墓表记述他一生行谊;而孔尚任逝世后,颜光敏长女颜恤纬为孔尚任作挽诗表达深切哀悼之情。孔尚任与颜光敏的后世子孙,有的结为好友,有的结为秦晋,孔颜两家情谊世代不绝。  相似文献   

3.
首届儒学与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首届"儒学与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20-24日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讨论会由《文学遗产》编辑部、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齐鲁学刊》编辑部、济宁教育学院、曲阜市孔子博物院联合主办。会议的主旨是探...  相似文献   

4.
<正> 《阙里颜太史真稿》是清朝颜光献的时文选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将该书归到经部四书类(见经部四书类第三五一八种书),这是极不妥当的。颜光猷,字秩宗,号澹园,颜子六十七代孙,康熙癸丑科(1673年)进士,选庶吉士。著有《易经说义》二卷,《澹园文集》二卷,《水明楼诗集》六卷,《水明楼制义》二卷。《颜太史真稿》即《水明楼制义》,二卷二册。前册书刊刻于康熙甲寅年(1674),是颜猷的同学诸子评选,他的胞弟颜光敏(字修来,康熙进士)参订。书名题签为《颜澹园藏  相似文献   

5.
鲁斋书院非许衡所建林乐昌陕师大马列教研部近来偶然翻检《三秦历史文化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看到第262页的"鲁斋书院"条,在言及元代京兆(今西安)的鲁斋书院系由谁建造时说:"元延元年(1314),儒臣许衡(字鲁斋)建。"许...  相似文献   

6.
“忠义”:一个二极背逆的价值选择──重读宋江冯文楼据高儒《百川书志》记载,明代早期的《水浒传》刻本,在书名前当冠有"忠义"二字,此也即李贽所谓"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者(《忠义水浒传序》)。这一命名,实际道出了横贯于小说叙事之中的...  相似文献   

7.
一部深层次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佳作──简评《社会主义劳动论》陈乃圣由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董建才撰写的《社会主义劳动论》(以下简称《劳动论》),最近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30万字的学术专著,是作者所承担的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  相似文献   

8.
"的"字最早见于《诗经》,经实词演化成一音多义字,经实词虚化(转声虚化)成多音多义字,一跃而成为最常用字。"的"字的演变说明了汉字是以形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9.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可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前"与"字作连词,后"与"字训为语气词"欤",意谓"孔子很少谈及功利与命运,这是仁德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方式符合孔子"仁"的思想体系,且能从《论语》中找到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汉代“兴喻”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兴喻”说萧华荣"兴者喻"、"比兴等为譬喻"①,是汉人的共识与通说,而不同于孔子"诗可以兴"之"兴"为起发、感悟。孔子诗"兴"论的背景是春秋用《诗》(《诗三百》),汉人诗"兴"沦的背景是解《诗》(《诗经》)。汉人解《诗》虽也归趣于用,但那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宋书》考疑(十二)丁福林《卷七十七·颜师伯传》师伯子举周旋寒人张奇为公车令,上以奇资品不当,使兼市买丞。(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94页)按:下文载颜师伯于永光元年为前废帝所杀时,“六子并幼,皆见杀”,则此云师伯子举张奇为公车令者,...  相似文献   

12.
1957年,毛泽东与臧克家、袁水拍谈话时说:“我看李攀龙的诗,有的很好。”1959年,毛泽东在解释他的《登庐山》诗时说:“九派是指这一带的河流,长江支流。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侍臣颜。’(《怀明卿》)明朝也有好诗,但《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李攀龙是‘后七子’之一。”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高启《梅花》诗前加一个小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均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一书)评价明诗的关键在于对待明七子的…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一书"极"、"栋"、"柱"三字存在相互"代用"的情况;结合同书相关神话、该句语法、古注来考察,"四极废"之"极"字原本是"柱"之代用字,该句当释为"(擎天的)四根柱子倒了"。  相似文献   

14.
论颜延之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颜延之的思想李宗长颜延之(384—456),字延年,谥曰宪子,因仕至金紫光禄大夫,故又称颜光禄,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至建康(今南京)长干里,南朝刘宋时代诗坛上一位名重一时的诗人。他和谢灵运并称为“颜谢”:“爱逮宋氏,颜谢腾声。”[1]“颜...  相似文献   

15.
论周敦颐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李锦全周敦颐,字茂叔,原名实,"后避英宗旧名改颐"(《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事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无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终年五十七岁。他曾建书堂于...  相似文献   

16.
<正> 从前,人们对贾凫西的了解,受到资料的限制。《曲阜县志》、《滋阳县志》诸书,对于他的生平事迹记载都很简略。对于他的作品,人们除看到有个《木皮子鼓词》外,其他的如《澹圃恒言》、《诗纲》、《四书本义》等,过去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书。《国朝山左诗钞》、《曲阜诗钞》、《滋阳县志》等书中,一共只收了他五首诗。一九五九年,路大荒先生在山东省博物馆发现了贾凫西的《澹圃恒言》抄本,其中第四卷为《澹圃诗草》,收有他的诗一百五十七首。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贾凫西的生平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惜人们对于贾凫西的《澹圃诗草》并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或者虽然注意到了,却仍认为他是个具有民族思想的“爱国诗人”。这种论断与事实不符,有加以辨正的必要。孔尚任在《木皮散客传》中,说贾凫西——祟祯末,起家明经,为县令,擢部曹。迁革后高尚不出,有县尉数挟之,遂翻然起, 仍补旧职,假王事过里门,执县尉扑于阶下以为快。不数月,引疾乞放,不得请。乃密告主者,曰:“何弗劾我?”主者曰:“汝无罪。”曰:“吾说稗词,废政务;此一事  相似文献   

17.
马骕史学试评陈东马(1621-1673年)字宛斯,一字御,自号揽斋主人,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人。他是清初有名的史学家,尤精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马三代"之誉。马氏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很大。所著《左传事纬》一书曾得到世人的好评,顾炎武叹为"必传"之作。...  相似文献   

18.
曹秀兰 《晋阳学刊》2008,(4):121-122
曹溶(1613—1685),字洁躬,一字鉴躬,号秋岳,一号倦圃,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著名词人,有《静惕堂词》一卷。清人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中说:“国初……长短句……倦圃领袖一时”,评价甚高。邓之诚说:“溶填词最负盛名。”朱彝尊认为“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舂容大雅,风气之变,实由先生”,把曹溶作为浙西词派的“先河”。曹溶以其创作成就,对清词的中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颜元     
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以及明王朝腐败导致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缓慢地开始解体过程。当时的思想界,有一批具有民主倾向的启蒙学者应时而生。其中形成独立的学派,在全国尤其是在冀中、冀南、豫北及京津一带发生较大影响的是颜元和他的学生李塨。后人曾把他们的著作辑为《颜李遗书》,收入1879—1888年间在我省保定刻印的《畿辅丛书》。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直隶博野人。祖姓颜,父姓昶,自幼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的“何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的"何有"吴丕"何有"在《论语》中出现7次:1."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2,"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3."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4."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