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就我国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讨论。这场学术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到我国出生性别比是“真性”失衡,为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弄清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拓展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范畴;推动了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治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这势必将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安全的严重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一、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多元因素许多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单纯归咎为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即使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些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此外,虽  相似文献   

3.
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背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通过自然选择的强大力量而逐渐形成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稳定社会生态的基础。在世界各国 ,这个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在 1 0 3~ 1 0 7之间。然而 ,2 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却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范围 ,表现为 :首先 ,我国出生性别比高于 1 0 3~ 1 0 7的正常值范围 ;其次 ,我国出生性别比不仅偏高 ,而且持续偏高。 2 0年来 ,我国出生性别比系统地、连续不断地偏高 ,而不是在部分年份上偶然偏高 ;第三 ,我国出生性别比越来越高。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 ,不仅严重干扰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  相似文献   

4.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情况下,浙江省湖州市却连续24年保持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  相似文献   

5.
出生性别比偏高对择偶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国胜 《人口研究》2003,27(5):41-43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9.9.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与持续上升很快引起了国内外普遍的关注与担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就是出生性别比偏高对未来择偶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出生性别比升高机理为基础,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分析2000年份地市横截面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实证研究各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通过影响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进而引起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各因素存在空间相互作用,其空间自相关属于高高-低低类型;传统文化、公共政策、城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将抑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医疗发展水平将促使出生性别比升高;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虽然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严重偏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人口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虽然初见成效,但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的态势,还需要做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特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虽然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严重偏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人口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虽然初见成效,但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的态势,还需要做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9.
蔡慧玲 《西北人口》2010,31(5):55-60,66
通过梳理有关台湾的人口资料,首先发现台湾出生性别比的发展呈现出总体偏高的趋势,其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对台湾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和间接措施进行分析,直接措施是加大对非法性别鉴定的处罚,间接措施是消除不利文化的影响,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些措施最终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最后借鉴台湾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为治理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提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目前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迫切需要。为了将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推向深入,本刊特推出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供各地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口自然出生性别比是分析和评价人口出生性别比偏离的重要指标,中国对人口自然出生性别比的研究一直比较缺乏。人的出生性别比正常范围为102~107,国内一般都是以其上限作为标准判断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程度。但是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双生子信息探讨双生子出生性别比特征。研究表明,中国1989年双生子出生性别比为104.87,在女性主要生育年龄阶段生育的双生子出生性别比是相当稳定的,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出生性别比。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不仅普遍偏高,而且随女性生育年龄变化的模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sex ratio at birth in China's urban areas is usu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rural areas.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1st births in urban areas was once taken to explain the cause for the higher sex ratio. The data of the 1982 fertility sampling survey show that the sex ratio at birth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4 to 1981 remains higher in the urban areas (108.0) than in the rural areas (107.8). Further studies are yet needed on the differentials in sex ratios at birth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on their causes. The sex ratio in 1981 of the 29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s mainland was 108.5, somewhat higher than that of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2 things account for the occurrence. 1 is that, biologically, certain particularities may exist in the sex ratio at birth of China's population, for the ratio varies with ethnic groups, nationalities and regions. The other is that, sociologically, female infants may be underreported in some areas and the phenomenon of infanticide left over by history still exists in some isolated cases. These surveys suggest that a certain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does exist in the sex ratio at birth of China's urban areas, but the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higher sex ratio at bi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以城镇区域人口为重点,定量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城镇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以及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子女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未流动人口、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和城镇非农村流入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偏离了出生性别比的正常水平,农村人口流动影响了城镇地区生育性别,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相对较强的男孩偏好观念加剧了城镇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4.
Male preference in many Asian cultures results in discriminatory practices against females, including neglect and infanticide. This preference, together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prenatal sex determination and sex‐selective abortion,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sex ratios at birth in China, India, and South Korea. The resulting expected gender imbalances raise ethical, demographic, and social concerns. We analyzed birth statistics to see whether similar trends are apparent among births to foreign‐born mothers in England and Wales. Before 1990, sex ratios at birth were consistently nearly one point lower (104) for the three major Asian groups in Britain compared with mothers bor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uggestions that Asian populations have a higher “natural” sex ratio at birth. In the birth statistics since 1990, we find a four‐point increase in the sex ratio at birth for mothers born in India, attributable particularly to an increase at higher birth orders, mirroring findings reported for India. This suggests that sex‐selective abortion is occurring among mothers born in India and living in Britain. By contrast,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observed for Pakistan‐born and Bangladesh‐born mothers, among whom male preference also exists. It seems that male preference in different cultures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sex‐selective abortion.  相似文献   

15.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发展的"生态基础",而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是和谐人口生态关系的一个极不和谐的因素。已有的人口学研究一般从全国或区域的范围分析出生性别比问题,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自身的特点。基于人口生态视野分析贵州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特征、成因和后果。男性偏好在该地区特定的人口生态制约下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社会、性别根源。贵州民族地区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提高贵州民族地区妇女社会地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成分明显大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性别偏好有关。周期成分不是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尊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的客观规律,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条件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入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在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同资本严重稀缺并存的困境中,建立了一个资本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下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增长模型。并指出模型存在唯一最优增长路径。然后,以山东省沂水县经济发展为视角,找出其经济腾飞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趋势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坚  孙克 《西北人口》2008,29(5):93-97
人口出生性别比是人口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采用非线性分形分析R/S法,对1950—2003年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趋势存在很强的持续性,即出生性别比在未来的53年间持续偏高的概率将很大;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演变可能存在一个大约27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20.
杨红娟 《西北人口》2009,30(6):45-48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陕西人口发展中的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地域差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为了揭示陕西不同区域的社会环境差异对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通过问卷抽样的方法,获取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公众的生育文化和观念差异的第一手资料。从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性别选择角度,根据社会环境-性别选择需要或动机-选择-目标,分析陕西三大地域生育文化的社会环境差异,揭示影响不同区域出生人口性别比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