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发展,使它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生力军,但从目前现状看,由于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策环境欠佳、法律保障软化、扭亏措施不力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并未成为农村金融真正的主力军.鉴于此,农村信用社要想求得发展,必须从外部环境上改善其经营环境,理顺管理体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加强舆论宣传,给信用社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从内部环境看,要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信誉度,引进人才,强化措施,采用先进设备,从整体上提高竞争力,成为农民信得过的真正的服务于"三农"的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一项涉面广、难度大、争议多的重大改革,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从近年来国内外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要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需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筹资问题上解决财税分担、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配上引入市场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创造性地解决现存的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用重大。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阻碍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弱化了它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我们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在产权制度、政府扶持制度、外部监管制度、竞争机制、资本制度和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近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由于网点少、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以及特殊的制度体系和市场定位,其经营风险、利率风险也不断暴露出来。首先介绍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然后从利率风险、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业务创新能力和盈利模式方面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效率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可知,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产权。我国农村信用社中存在着本该归社员所有的剩余权利被侵占的产权缺陷,正是这种缺陷通过组织目标及行为机制的传导,最终损害了信用社的效率。要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效率,必须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真正按合作制原则重组信用社。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得与失:基于实证和制度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信用社新管理体制框架的全面建立和第一阶段改革试点的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迎来新的起点。本文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1996年尤其是2003年深化改革试点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进行实证性反思。研究发现,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形式大于实质,基本上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而农村信用社改革难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在改革思路上的严重路径依赖。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风险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本文将从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党政关系、增强政党的自我完善机制、坚持依法治国等方面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可行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和总体构成,论证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特征与途径选择。认为能力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最佳结合点,也将推动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的要义在于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则有赖于政府管理法治化,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具体应从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一、理顺党政关系;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三、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四、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金融组织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的策略,重点阐述了作为农村金融基础的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其在旧体制下积压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出现,农村金融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村金融体系的安全。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风险不仅有自身制度的缺陷还有盈利性目标与政策性目标冲突,行业内部体制管理混乱,破产失灵与道德风险,信贷管理落后等,化解这些风险需要通过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调整贷款的比例以及结构,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以及健全监管制度,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等手段抑制风险,以利于农村信用社稳步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主体地位愈发突出,肩负的任务巨大。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摆在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农村信用支农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提出一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社利益联结与农户信贷满足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联结小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市场,对于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促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5),通过“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农社利益联结对农户正规信贷满足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普通社员农户,具有农社利益联结的农户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信贷,且在相同利益联结条件下精英社员相比普通社员的信贷满足度更高。从作用机制来看,农社利益联结程度越深,越能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且能使农户更加及时地归还贷款,从而提高农户信贷满足度。因此,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背景下,需要强化农民合作社内部的利益联结,防范空壳合作社的虚假联结,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信贷,依托农社利益共同体降低农贷的“精英俘获”,加快农村金融普惠促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运用SCP范式研究农信社在产品服务和创新、治理结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发现改革后农信社在收益率和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上有所改善,商业化已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门槛准入放宽没从根本上改变农信社垄断地位,农信社产品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以致农村资金外流较严重,服务“三农”效果不佳。未来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监督和引导力度,激励产品服务创新,农信社自身要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农民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必须立足于农民,而我国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错位,忽略农民主体作用,导致农民对信用社依存度低和信用社信贷资产不良。文章在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信用社满意度的模型,对农村信用社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从而为农村信用改善绩效提出了理论指导。文章同时指出进行农村信用社满意度分析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全面回顾,提出中央、地方和农村信用社之间的不完全合同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是影响当前农村金融制度运行低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道德风险发生机制比较复杂,表现更具隐蔽性,对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具有更高的要求,规避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道德风险应当成为提高制度运行效率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及存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支农力度、法人治理、金融监管及立法等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大大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只有加大支农投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监管、健全法制,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助推农业产业扶贫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合作社社员农户是否具有脱贫能力为视角,分析了自主发展模式与委托发展模式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减贫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发展模式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主要通过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与风险防控等三大利益联结机制来实现对社员贫困农户的“造血式”扶贫。委托发展模式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主要以优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和利益联结机制为前提,借助政府专项扶贫资金及贫困农户信贷资金的股权量化,发挥债权和股权等资产收益扶贫作用机制,增加对无脱贫能力的贫困社员农户财产性收益来达到减贫增收的目的。为此,进一步加强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和强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合作社融资增信能力和构建农村征信体系成为下一步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