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能源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双赢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1982—2010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月度数据作为样本,测算我国能源缺口量,建立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率与国内一次性消耗能源价格波动率之间的VAR模型。研究表明:中国一次性能源缺口逐年增大,能源对外依存度加深;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能源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对中国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认为可以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区域能源效率差异调整以及能源内部替代的方式实现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美CPI长期发展趋势、当前美国CPI高涨的主要原因、两国CPI指数构建方法异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当前中美CPI走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及俄乌冲突对两国的影响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市场供给不足、经济停滞,从而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加之全球能源价格大涨,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当前美国CPI高涨。中国则与之相反,市场供应充足、货币政策稳定、能源价格影响有效管控,CPI涨幅温和。随着美国的加息缩表等紧缩政策和能源价格趋稳,美国CPI涨幅有望回落,中美CPI差异将逐步缩小。本文将为分析和研判当前中国和全球物价走势及经济形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煤炭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成为能源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基于中国2002—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度了煤炭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主要变量——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效力、影响时滞及其动态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煤炭价格波动对物价具有长、短期正向影响效力,而对GDP具有较为明显的长期正向影响效力和短期负向效力;煤炭价格波动对CPI、PPI和GDP的平均影响时滞分别为13.5个月、8个月和6.5个月;动态性测度结果表明,煤炭价格波动对物价的影响弹性波动较大,总体上来看,煤炭价格波动对PPI的影响弹性大于对CPI的影响弹性,而对GDP则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存在着不明显的效率减损。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亚太市场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CPI)是否存在影响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亚太市场煤炭价格波动能够影响我国一般价格水平,这种影响通过两种渠道进行传导,既可以通过生活资料直接影响CPI,也可以通过工业产业链影响PPI进而间接地影响CPI水平.此外,本文运用SVAR模型对该种影响进行了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亚太市场煤炭价格的冲击对PPI和CPI分别存在4期的滞后时间;亚太市场煤炭价格的变动通过直接效应对CPI的影响稍大,间接效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也是多年来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1985~2015年国家统计局西南地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与重庆市三省一市的GDP与CPI数据,利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85~2015年的31年间,西南地区GDP增速与全国GDP增速一直保持同向变动,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5.76%;CPI增速与全国CPI增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年化复合增长率为5.81%。从GDP增速与CPI指数变动的关系看出,虽然CPI指数变动与GDP增速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幅度上有所差别,但大趋势基本一致,二者的波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PI指数变动对GDP增速的影响是正向的,每当CPI变动上涨1%,GDP会随之增长0.736%。经济增长能够引起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反之,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经济增长。依据西南地区GDP与CPI的运行特点,从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动力等因素进行分析,促进西南地区CPI与CDP增长相协调,应及时防范高通胀率,避免其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有效减小通货膨胀变动,避免其对实体经济的压力;适度控制通货膨胀,避免其对经济平稳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1998年1月到2011年7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反映消费者价格周期波动的分析指标,采用谱分析的方法对序列进行三角函数拟合来确定CPI各主要周期长度的准确值,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五个主周期中人民币汇率变动对CPI的冲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汇率对CPI有负向影响,但其影响系数规模不大,各短周期波动受环境的影响差异很大;汇率价格传导渠道畅通,一般在2~3期时会出现最大冲击.  相似文献   

7.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一直是世界经济和农业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基本共识为:供求关系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根本原因,各种因素通过影响供求双方,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传统影响因素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仍具有显著影响,而能源价格,投机因素和政策干预等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因素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强;虚拟经济已逐渐成为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研究分别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展开,而未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有机结合,如何将两者间的互动关系纳入研究框架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如何在涵盖实体经济因素和虚拟经济因素的研究框架下,得出有益于政府平抑农产品价格,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的基础消费品之一,近年来其价格呈现出大致以三年为周期的剧烈波动态势,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CPI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与CPI波动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这种关系正在逐步增强;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对于CPI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上游产品,其价格必然与消费价格指数(CPI)存在一定的联系.利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可对1990至2011年间国际油价和我国CPI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CPI具有一定的惯性,但强度较弱;国际油价与我国CPI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 因果关系;国际油价对CPI的冲击具有非线性性,并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较强的间接效应.由此可见,我国的通货膨胀更可能是成本推动型,国际油价等重要外生因素通过生产成本的传导间接影响了物价水平.我国政府应把控制通货膨胀的重心放在生产领域,完善石油储备等长期战略性规划以及建立防止油价剧烈波动的常规价格调节机制和充分的应急预案,并通过调控实体经济的生产行为来控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如何激发实体经济市场活力,处理好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抑制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两条作用路径:“企业金融化—创新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与“企业金融化—人力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以及非四大审计的上市企业分组中上述抑制性关系更加显著。本文在首次提出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为合理引导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重振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进口规模与国际粮食价格传导效应关系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选取2005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国内外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相关模型分析不同进口规模下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的差异,并实证检验政策干预对上述传导效应差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均值层面还是波动层面,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小的时期,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均强于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大的时期。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降低了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力。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后,由于中国玉米进口量占国内玉米总供给比重相对较低,中国玉米价格更多是受国内供求因素的影响,样本期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仍较弱。在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及国内粮食市场化定价改革深化过程中,中国应建立健全粮食市场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价值公式V=PT(价值等于单价乘以成交总量)是李世福先生新提出的让价值、价格有所区分的公式。此前因价值价格混淆而催生的将货币价格等同于货币价值的计划体制以及庞大的反通货膨胀学派,也因此寿终正寝。反通货膨胀的本意是反对货币价值下降,但他们一直把货币价格与货币价值混为一谈。他们赞成的货币价格上升,往往直接降低了货币交易量,进而降低了货币价值量。除了破除货币价值神话以外,新公式还会系统解释为什么管制物价是失败的,而保持货币低价则往往成功。物产价格的不可控制性与货币价格的可控制性为国家的价格法制抉择提供了明确的指向,难解的价格与价值难题终于变得易解。  相似文献   

13.
自从政府出台新政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以来,房价却不降反升。认为其原因是人为造成的“价格刚性”。首先介绍了价格刚性的概念,然后指出房价高企不下的原因是价格刚性以及价格刚性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书价虚高问题的RP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图书的定价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转卖价格持平(resale price maintenance,简称RPM),它有利于图书市场上的出版、批发、零售等环节达成默契合谋,共同抬高书价,谋取垄断利润,而且它还使得书价在以下情况下被抬高:发行的中间环节增多;中间环节具有垄断势力;出版社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提出了应对书价虚高问题的管理政策措施:尽量减少图书发行的中间环节;尽快制定相应的图书价格管理办法;促进图书发行市场的竞争,防止利用RPM达成的各种合谋垄断。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脂类期货价格之间的联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期货市场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的收盘价格,运用相关分析、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目前上市的油脂类期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棕榈油期货上市会增强豆油和菜籽油之间的相关性,3个品种的期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豆油和棕榈油期货价格对其它2个品种存在价格引导作用,对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菜籽油对其它2个品种的价格引导作用不强,对其价格波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2001~2005年的房价与地价数据为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房价和地价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认为短期内房价决定了地价,但是长期来看,房价与地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综述房地产定价与房地产估价的不同之处,房地产定价应遵循的工作程序,指出因素成对比较法可以帮助发展商确定各个因素对房屋单元价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粮食价格及中国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 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 TVPGVAR 模型,实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 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较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 格的冲击持续存在,大豆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最大,其次为玉米和小麦价格,粳稻价格 受冲击较小;不同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对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在2005 年和2015年前后更多表现为正影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冲 击影响更为剧烈.②“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所处3个时期地缘政治风 险对粮食市场具有不同程度冲击.“9??11事件”和中美贸易争端2个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 险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伊拉克战争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和大豆价格具 有正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括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产出缺口、利率、汇率、房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在内的7变量VAR模型,通过脉冲反应函数和5-差分解发现:通货膨胀率对自身以外的其余变量的冲击均存在一定时滞,中国通货膨胀率受M<,2>的累计影响较大,但滞后期较长;房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明显大于股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后得出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可能在于近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过多货币供应量冲击带来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20.
信息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表明,交易中的信息内容随交易规模和交易期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不对称信息对价格和流动性都会产生影响。用交易规模和与信息事件有关的交易时期作为对交易中的信息内容的度量,利用非参数方法通过对收益、价差和市场深度的分析,考察了中国股市不对称信息对价格和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交易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与交易中的信息内容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