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做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精通业务,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自己的师德素养,而师德修养的核心就是爱。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老师的教育要从爱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兼教学与管理的班主任老师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成长,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逐渐趋于稳定的一个阶段。作为初中教师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学生在这个时期在个性、情绪、兴趣等方面正在经历着种种变化。这些变化会令很多同学有不同的感觉。加之学习压力的增加,很多同学都遇到了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地点。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阳光心态,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从教学的内容入手,挖掘教材中与心育有关的教学内容。其次,还要从教学理念上入手,创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而音乐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仅凭一张嘴的说教,要靠教师平日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同时还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以便潜移默化的灌输正确的思想、态度和观点。音乐对于学生们的心灵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王希瑶 《人才瞭望》2016,(14):70-71
教育工作是繁琐而细致的,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使每一位高职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是每一位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应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期军队院校的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俨然早已成为了军队院校教育的主题。教员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用自己的才德、学识,通过言传和身教去启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师德如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军校教员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军事指挥人才的培育者。崇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的爱是情感交融的润滑剂,是联结师生心灵的桥梁,是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是激发学生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俗话,叫教学生要教心。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也就是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心还是要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一、教心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则自私自利,不明事理,没有吃苦精神。如果不给他们正确指导。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将  相似文献   

10.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人才,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先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面对未来。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这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看老师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是否让学生有一种接受感,直观感,教师的和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联系得上,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要求,而其中有意识地采用朋辈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学生群体的心灵交流、优秀学生的自我激励,以及思政工作的推陈出新。朋辈教育的具体开展,可以通过建立朋辈教育制度、组建朋辈教育队伍、搭建朋辈教育平台、创新朋辈教育活动等方式进行。在将朋辈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黄瑜 《人才瞭望》2017,(6):152-153
我国的家校关系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问题,尤其是在中职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普遍停留在反馈和解决问题上,而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更需要家校共同合力.协同教育就是在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论”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资源,共同促进学生教育而产生的.因此协同教育是研究家校关系的新思路和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技工学校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实用型劳动者。教师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欣赏着自己付出辛劳,精心准备好一堂课的同时,又担心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学生不能与老师互动,这就引发了上好一堂课要比上好一门课要重要得多,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是一项让人孕育希望、追求希望、实现希望的工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孩子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这些美丽可爱的心灵永远在希望中扬帆远航,最终实现希望呢?我想只有用"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现在的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栋 《人才开发》2001,(4):36-37
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它为社会培育人才而“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高校青年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代表着教育的未来。但是,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经典名著、优秀诗文等表现了特定人物的思想与情感。语文教师的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的指导可以带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让学生真正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化,展现语文学习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工作者可能已经习惯居高临下批评或表扬学生。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而我们却忽略了自己的倾听。倾听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倾听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神奇钥匙,是照进学生心灵的阳光。倾听可以缓冲气氛,有利于矛盾的缓解;倾听还可以发现真相,有利于心门的开启。给学生创造一个倾听的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至观重要。教师要养成诚心实意的倾听态度,才能建立通畅透明的倾听渠道。倾听还要坚持耐心原则、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尊重学生隐私的原则。由于学生构成的复杂性,职业高中的教师不管什么时候,都应都应放下架子,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时常感到这样的困惑。学生怕数学;教师上数学课容易,但上好数学课难,要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更难。这是由于在以往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过分地关注了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技巧的训练,使数学成为解题工具。虽然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但大多数老师仍使用老的教育方式。一旦数学的解题任务完成以后,数学的教育功能也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科目,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但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往往更注重体育的身体锻炼,忽视了体育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体育心理学的以及其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认识,旨在提高教师对体育心理教育的关注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爱心教育是成功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案例,探讨了权威管理和爱心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上的本质差别,主张用爱架设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