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把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他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之说虽已成为历史,但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仍然是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现实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否过时,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要正确理解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就必须认真研究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国家作用”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系统分析了国家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的关系 ,深入阐述了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全面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及其世界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意识与国家意志快速回归与增强,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全面复兴提供了重要契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主题多元化和地域性特点,大致分为两个发展路径:一是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国家理论,并进一步推动基础理论建构与拓展,不断为后续理论发展提供话语和逻辑支撑;二是延续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革命性特质,深刻批判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这使得国家理论成为当前最具有活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颜岩 《东岳论丛》2005,26(4):133-137
晚期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一种变体,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凯尔纳认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资本的有机构成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格局。这种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多有继承,同时,对马克思关于技术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作出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锐 《天府新论》2015,(1):42-46
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把总体性理论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要是对总体性理论的研究.在她看来,抓住了总体性理论也就是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宗旨.卢森堡的总体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资本积累论》中.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实现了资本积累研究范式的转变:资本主义体系与非资本主义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出资本主义体系天然的侵略性,即,它在依赖非资本主义体系的同时又必须不断地瓦解非资本主义体系.这种辩证发展的结果就是,非资本主义体系被资本主义蚕食殆尽,这时,失去了对立面的资本主义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21,(2):1-9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二者共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异化消费理论、“娱乐化”生活消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观点,使得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呈现碎片化。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釜底抽薪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有产”化;迷魂式的意识形态——工人阶级业余生活“娱乐化”;迷雾式的意识形态——无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双向极化的意识形态——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经济经一度繁荣发展之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爆发各类危机,如金融危机、政治危机(如新"左翼"运动)、文化危机、社会危机(如"华尔街事件"、新社会运动)、生态危机等。这些危机是有着同一根源的总体危机的不同侧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整体视角和整体方法。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得以建构科学的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为自身找到了发挥其时代作用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国家理性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传统的关于国家理性的思考是抽象的、理性主义的、机械性的。在国家理性内可以发现诸如存在与应然、权力与伦理等等的对立,它以把国家设想为一个“思想物”为前提。国家理性作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概念,有时是指优化与平衡的思想取代规训自由市场的国家治理,有时被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或者是指国家政治行为中的“和”“合”性。现代化发展必定会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理性,在这其中,通过对国家理性的思考,人们既可能看见真正明智的国家理性,或者说好的国家理性,也可能看见权力无序、混乱、腐败和反复无常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既受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理论影响,又受西方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东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市场化改革阶段的双重现实冲击,必须解决新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后现代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影响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式三个问题,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共产主义理想的三重回归。顺应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生态化、市场化和空间化三大转向。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对我们在新常态下全面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认为,由于人们长期忽视马克思的再生产维度,使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只停留在“描述性的理论”阶段,为了将这种描述性理论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理论,必须重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的问题域.在国家领域,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国家机器外,还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它们的存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得以不断延续提供了必备条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的提出是阿尔都塞对重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一次重要尝试,为研究国家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五光十色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图景中,“开放马克思主义者”约翰·霍洛威以其“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主张而在左翼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霍洛威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本质上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危机批判理论。为了适应当代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形势,这种批判必须借助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将阶级斗争理解为“非同一性的运动”。一方面,霍洛威强调“我们制造了资本主义”,因而“我们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另一方面,霍洛威也认为只有“我们”作为革命主体能够“停止制造资本主义”。为此,他提出一种以“尊严的抵抗政治学”为核心的非夺权式裂解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即革命的实现只能来自我们对抽象劳动的拒绝,来自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责任担当。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霍洛威“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2.
普兰查斯和密里本德之间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问题的争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次重要争论。争论的缘由不在于是否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在于理论研究方式的迥异。然而这场争论的理论价值却远远超出问题本身,因为它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主题,改变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该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后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福利国家体制。 70年代后期滞胀局面的出现使福利国家陷入危机。作为对这种危机的应对 ,2 0世纪的最后 2 5年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新自由主义的“去国家化”改革。但是 ,这种改革并不能使资本主义走出危机。“9·1 1”事件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内外政策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明显增强。这种政策调整可以被看作是各国政府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但也是西方主要国家 90年代中期以来的政治动向的延续。超越自由放任主义与干预主义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当代西方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自由主义、左翼批判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理论 ,都力图解释西方社会发展 ,指明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出路。揭示这些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我们可以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化、“去国家化”的实质、作用及其限度 ,并指明国家在未来社会中将扮演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之治”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还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国之治”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治理理论,在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中生发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国之治”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物质基础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基石是充分激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关键是不断彰显制度优势和提高治理效能,基本要求是“五大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沃野 《学术研究》2002,(4):28-31
本文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做了较系统的考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导致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 ,在抽象意义上 ,可以说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具体地 ,则是无工资价值的家务劳动的必然结果。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理论的结合 ,他们认为 ,导致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和父权的结合 ,是一种“父权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本与实践: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当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华 《文史哲》2003,42(5):158-162
当代资本主义借助高新科技 ,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造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新经济”。资本主义历经危机而不衰的生存能力 ,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性不断受到质疑。但是 ,不管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多少马克思未曾料到的新情况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 ,时至今日仍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是当今很有影响的学术理论流派之一.沃勒斯坦在继承和发展法国年鉴学派的领军人物布罗代尔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世界体系理论,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发展学派的依附理论中吸收养分,将资本主义置于世界范围去考察,他一方面否定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承认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有历史必然性,而这正是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所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兴起“韦伯热”。目前,西方的“韦伯热”方兴未艾,而且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波及到我国港,台和内陆地区,韦伯的著作不断被译成各种文字、犹如我国乾嘉时期的“家谈许郑,人说贾马”,西方社会学者几乎言必称韦伯。象英国的“莎学”、我国的“红学”一样,“韦伯学”也日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本文就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其中,希腊共产党人、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论”出发,提出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确定人们的阶级地位,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多元结构方面”来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那么,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否作为决定阶级地位的重要因素?普兰查斯是怎样提出并论证其观点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它?由此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估价等问题,在此作一番探索性的评析,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