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数字时代,为摄取跨境数据流动所引起的“数据主权”“数据石油”“数据安全”和“数据自由”的最大利益,发达国家大多采取进攻性策略巩固其在全球数据流动中的霸权,而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基于有限理性和国家能力,被迫通过防御性的本地化措施予以应对。可以说,为维护数据跨境流动安全,各国采取的规制策略基本勾勒出全球数据治理格局的图景,也为全球数字治理路径的完善提供一种新分析视角。因此,本文通过审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制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策略取向,分析不同规制策略适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结果,演绎出规制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基本原则,进而在分析中国规制策略不足的基础上,完善中国规制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国际流动,也叫做劳动力国际化,它的含义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各国间开始了大规模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别于历史上由于战争时期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迁徙。其基本特征,是带有商业色彩,并受市场法则的支配。中国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历史,虽从汉代就已开始,清代(前清)又有较大的发展。但劳动力国际流动形成潮流,乃至成为一种制度,则始于近代的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中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历史动因自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亦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破除了天朝大国的梦幻,进入世界国…  相似文献   

3.
《福建社科情报》2010,(1):49-50
王宏仁、李广均主编 二十年来的台湾社会一直在流动着,但在流动中却一直有一些坚持。《跨戒》一书所有“跨”的,包括戒严、禁忌、界限、管制、僵化。经过解严后二十年的流动,台湾要想在一个“政治家缺位“的年代,找回传统价值,成为一个包容、开放、公义、族群多元、政治民主、公民成熟的社会,既能从容融人全球化浪潮,也能在两岸融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的实质良法善治难以应对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性多元耦合产生的新型治理需求,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视角可指引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形式良法善治范式革新。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有助于厘清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概念与内涵,即“规则制定—规则运行—规制评价”嵌套的动态独立国际法系统,以及形式良法善治需求下四类规制“一体两面”的多元协调系统运作方式。通过规制现状与谱系反思,发现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效用梗阻呈现供给能力不足、供给过剩以及供给制约需求的国际公共产品结构性“供给失灵”现象。依据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指引,效用梗阻的形式治理范式革新应坚持“加减乘除”四重运算的复合策略框架。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全球治理形式范式革新符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主张,中国应积极引领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理念与模式变革。一方面,秉持以数据安全为核心、国内与国际规制双向互动为重点的兼容性规制理念;另一方面,以“数字丝绸之路”为支撑,深化平台联动、议题联结和机制协调,探索全面开放性和高度包容性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5.
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自发流动,当地基层政府既不能放任自流坐视不管,也不能视之为“盲流”严加堵截,必须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转变职能,引导本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步人科学、合理的良性运行轨道,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笔者认为,县乡基层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职能转变:1、从“封闭”到“开放”,变原来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和服务,构建县乡劳动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劳动力转移新机制。成立县劳动管理委员会,各乡镇投劳动管理站,形成劳务介绍、劳务管理、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6.
流动农民留城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2002年南京市流动农民访谈式问卷调查,作者从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网络两方面对流动农民留城定居微观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变量中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城市生活时间,社会网络连续谱的两端“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显著影响着流动农民的留城定居意愿。本文认为正是在这一社会网络格局下,流动农民与“城里人”形成的可能是一种“隔离性融合”。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将形成本世纪以来国际技术大转移的新高潮。本文力图在剖视国际技术转移大势、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方略作一探讨。 一、90年代国际技术转移的客观依据 国际技术转移,系指高新和相对低旧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或输入的流动过程。其流向,有“北北流动”、“北南流动”和“南南流动”三大类。“北北流动”即发达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它以高新技术互补为主。“北南流动”系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在南北国家科技发展水准大悬殊的情势下,这一流动则以非高新的中低档技术输出为主。“南南流动”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它往往是合作、互惠和公平的。  相似文献   

8.
夏志强  闫星宇 《中国社会科学》2023,(4):164-182+207-208
在大数据时代,为兼顾数据安全和数据利用,隐私计算成为助推个人信息匿名化的通行操作。个人信息匿名化剥离了个体可识别性,形成“个人数据”。隐私计算在破解“数据孤岛”的同时又形成了“数据群岛”困境,制约了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市场发展。从根本上化解这一困境需要明确个人数据权属。然而,个人数据权属问题在实践与立法中或与个人信息权属混同,或被留白处理,值得深入研究。在数据流动的链条上,个人数据表现出一种多向度、零许可流动和嵌套式增殖的漂流资源特性,蕴含着公共资源禀赋、集体人格利益和开放性财产利益,理应由全社会公有,其权属配置应采取“国家受托—社会用益”的二元分置思路。“国家受托”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要求、国家治理的必需和应急管理的必要而享有的飞行检查权、算法共享权、读取使用权等权能,“社会用益”应从建立两级用益权制度出发,通过在地化转换、共建式开放、强制性开放的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变过去使用土地无偿、无限期、隐形非法流动为有偿、有限期、依法公开流动。其根本宗旨是通过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进而达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的,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服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未来15年的发展中,要着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地改工作要适应“两个转变”,就必须正确处理“以地生财”与保护耕地的关系,深挖现有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走内涵发展为主道路,从而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步健康发展。一、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10.
应试教育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它之所以能形成皮达1300年之久的超稳定的“应试教育”机制,是因为这种机制生长在非常适宜的社会土壤中,也就是说,这种机制有着支持它的社会条件系统──即社会的水平流动机会极小;社会向上流动(升迁)的压力很大;向上流动的途径单一;社会选拔的标准贫乏;社会所提供的升迁机会极小。现在我们简单分析科举制──古代“应试教育”机制的社会支持系统。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基本上被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极少有可能性进行职业的转换和地域的流动,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也极力限制臣民的这种…  相似文献   

11.
在公务员流动趋势日益显性化的今天,构建公务员流动评价机制对我国公务员的流动状态进行科学而动态的评价非常必要。通过对公务员个人身价的分析和流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促进公务员个人和行政组织在互动影响中找到“流”与“留”的结点。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党员党建工作,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新事物。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努力探索对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流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甫勤 《兰州学刊》2008,(8):203-205
自索罗金开创社会流动研究先河以来,西方社会流动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量化程度最高,统计方法运用最复杂的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了社会流动研究领域的基本传统、核心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及西方比较社会流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特征及政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控制流动”到“规范引导流动”,政府从谨慎对待转变为积极应对,我国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从仅着眼于流动向以“流动、公平和融合”多目标综合管理转变。新时期应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综合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更加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5.
十年来,我国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影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从总体上说,“先入为主”的偏见态度、单一的研究方法和“飘忽”的理论思考是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需要研究者秉持客观的态度对待流动儿童,采用多样化的研究范式,通过“扎根”的实践探索,以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民工潮”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姜国祥近年来,由全国几千万农民跨地区流动形成的“民工潮”,此起彼伏,引起举国上下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民工潮”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利弊及其对策。一、“民工潮”形成的深层原因“民工潮”起始于8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人才流动的性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流动指人才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工作转换 ,包括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主动性流动 ,即通常所说的“跳槽”。一  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动在流动规模、流动速率、流动层次、流动方向等各个维度上都得到强化。所以人才流动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强度”。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1)人才流动数量大 ,范围更广 ,人才流动开始出现国际化势头 ,而不再局限于国内。 (2 )人才流动比率提高、频率加快 ;流动层次更高。据经济学人集团的估计 ,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率每年在 12 %以上 ,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的流动…  相似文献   

18.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仍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进国企改革的六个方面措施,指出:“近年来,一些地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使一大批国有小企业换发了生机。今年加快这方面的改革步伐”,“要对国有企业实行调整改组,促进资产重组,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可见,深化产权体制改革仍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但是,许多人甚至在理论界也有人对建立国有资产产权流动机制存有疑虑,惟恐产权流动机制将会导致国家丧失国有资产的…  相似文献   

19.
新冠疫情大流行显示全球化背景下流行病毒传播与控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经贸网络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解铃”效应与“系铃”效应共存,二者方向相反、大小相近。“解铃”效应来源于沿着经贸网络流动的疫情信息与抗疫物资,“系铃”效应则产生于经贸网络中的人员流动与商品流通。经贸网络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第一个渠道与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的地区之间抑制效应与促进效应均更加明显;第二个渠道是与距离无关的“超距效应”,主要通过影响防疫政策发挥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对外开放和公共卫生风险关系,以及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符妹  李振 《天府新论》2017,(3):16-22
“流动的现代性”是越来越快“速度正义”生成的深刻背景和复杂语境,“速度正义”是“流动的现代性”深入发展的外在表现及其必然结果。就外部表征来说,“速度正义”以其“速度逻辑”型塑了劳资关系、劳动者、时空关系、政治权力、社会分层、社会消费、思想观念等,形成了“速度异化”的社会图景,完成了“生活世界的速度殖民”。就其内在运行规则及其精神诉求而言,资本逻辑是“速度正义”的内在根据。探讨“速度正义”的内在限度及返回速度本身如何可能,必须深化对“流动的现代性”的认识,深入反省“速度正义”的逻辑及其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